痛苦就像寒冷。

痛苦就像寒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其實不是喜歡冷冽的自虐狂,也不是沈浸於苦痛再轉嫁的被害妄想症患者,只是不知道當「人在高處不勝寒」卻仍如同梅花般越冷越開花時,對現實而言是一種給予,宛如人在高處,卻活在底層的通達享受;只是不知道當「吃得苦吃苦」卻仍如同望梅止渴般甘之如飴時,對現實而言是一種奉獻,宛如上人上,卻活在底層的無遠弗屆。 兩種情境,都帶給自己無限大的格局,彷彿可以觸碰到至高理想,卻仍能腳踏實地,自己就是理想的實現者,理想因為自己活著。 也許是因為感受到這樣子的循環,體會到這樣子的結果,所以才能在痛苦與寒冷的感受中,確認自己是世界良性循環的一部分。

但文明並不仰賴著痛苦或寒冷的感受而進步,是技術進步才會帶來文明,這樣子喜歡苦痛與高寒的人,不是如同杞人憂天或自討苦吃嗎?

答案是肯定的,必須要說明的是「苦痛與高寒」是達成正義的一種自我加工過程,不需要擁抱這樣的心態,也能奉獻給予向正義前行,但也必須得承認不是每個人都能看見進程,可以擁有剖面圖的視角,在不動搖他人內心、不侵犯他人自由的前提下,當自我面臨著不被理解共情的持續付出時,孤寒與痛苦就會出現,但這是我想要前進的道路,因此才說這是達成正義的一種自我加工過程。 而只要在過程中堅持住昂然挺立,這份文明的感受,就會透過照顧產生的愛,以及基於給予的貢獻,而點亮溫暖著人的心。

至此! 終於懂得「人在高處不勝寒」要如何取得勝利、為什麼「吃得苦中苦」會「方為人上人」,這並不是希望我們成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自虐狂,而是在上述的進程裡,提前解救我們的心,只要熬過去,就知道為什麼;取得勝利後,才是開始。 而我們並不孤獨,因為有這麼多古人前賢都在前仆後繼,源源不絕地進行著一樣的事,嚮往著「微斯人,吾誰與歸。」,因此高處不勝寒時,卻感受到無比的溫暖。 

痛苦就像寒冷,而寒冷終會帶來溫暖與喜樂。

avatar-img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32會員
947內容數
呼吸不同的空氣,彷彿自己可以從零開始重新架構,進而活出那個環境最美的可能,看見不同的最美未來。 與其說是旅行到某個地方,不如說是某個地方會帶我去旅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意識到自在的自,不只自己。
5/5自私的基因
只喜歡孤獨。 由於活著的下限比起別人有明顯的低落,維持高敏感心臟與神經就快要承受不住,無論是好,或著是壞。
原來,當我們將0視為道法的「無」、佛法的「空」時,自己全然無我還在根除自己的所有一切「有」時,只會發現自己成為容器,用存在超越存在,天生萬物海納百川自然而自在,具體工具在心理學有奧卡姆剃刀、在人類學有禪定的龜息大法。
意識到自在的自,不只自己。
5/5自私的基因
只喜歡孤獨。 由於活著的下限比起別人有明顯的低落,維持高敏感心臟與神經就快要承受不住,無論是好,或著是壞。
原來,當我們將0視為道法的「無」、佛法的「空」時,自己全然無我還在根除自己的所有一切「有」時,只會發現自己成為容器,用存在超越存在,天生萬物海納百川自然而自在,具體工具在心理學有奧卡姆剃刀、在人類學有禪定的龜息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