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收紅 #標普500指數改寫歷史新高 #中國經濟遇到了大麻煩
現在是怎樣,直接二個世界嗎? 美國最近股票漲成這樣,中國爛成這樣,還好我沒去接騰訊...而且華爾街日報還直接有一篇「Americans Are Suddenly a Lot More Upbeat About the Economy/美國人對經濟突然變得更樂觀」,中國人應該快哭了吧。
最近一段時間,「去風險」取代「脫鉤」,成為西方政治圈談論對中政策的新熱詞。「去風險」是什麼意思?我去看了《經濟學人》的舉例,像是在烏克蘭跟俄國戰爭的時候,能源不就是當時嚴重的話題之一嗎,歐洲許多國家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造成了令人擔憂的經濟脆弱性。
所以後來歐洲會制定更強的備案,加對天然氣儲罐的投資,以便在緊急時刻還能從其他地方進口天然氣。這就是經濟去風險,是一種降低經濟脆弱性的嘗試,同時將對貿易和投資的損害降到最低。回到美國最近幾年的動作,就是要防止幾個會打仗的地方,一但出現變化,美國自己還是能夠好好運作,以工廠的運作,有點像是不要壓寶單一的來源(source)。
所以台灣在經濟上也是會開始面臨選擇還有衝擊,衝擊的部分大家也都知道,台積電去美國,大部分是政治因素,就是為了美國的去風險政策,另一個觀點是我去年說的,De-globalisation(去全球化),保護主義開始盛行,要確保自己國家、企業的正常運作,中間這些操作是必須的。
一開始張忠謀也是很不能接受,畢盡他是初期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而且從效率市場去看待,他不能接受很正常,後來張受邀出席工商協進會會員大會,他也知道現在國家安全以及與國安有關的科技領先、還有經濟領先的重要性,都已在全球化之上,而全球化之下的美中關係,也已經定調為「競爭與合作」,至少目前「競爭」成分高於「合作」。
張忠謀後來認為,全球化也被重新定義為「在不傷害本國國安、不傷害現在或未來的科技領先條件下,允許本國企業及同盟國企業在國外牟利,也允許外國產品與服務進入本國。」,也酸了一句現在恐怕只有衣服、鞋子,還有太太們的包包還能符合全球化,所有與國防、科技領先相關產品,都不符合新的全球化要求了。但這個新全球化定義是隨時可以改變的,「只是,這還能算是全球化嗎?」
不過,這就是國際現實啊,在選擇的部分,常常會被某些人去進一步解釋成,要加入「中國隊」還是「美國隊」,雖然有點過度解讀,但也不是完全錯誤,如果要健康一點解讀,也可以從經濟依賴的角度去思考,像是蘋果在投晶片時後,他們其實是不太會讓一家獨大的,不然到時候被掐住脖子就很麻煩了,所以我們會在報導中常常看到,台積跟三星在比較的新聞,從國家的經濟輸出應該也要用類似的方式思考。那目前的選舉結果,看起來應該是大局已定,會持續跟中國冷漠外交,或許2024年ECFA可能的終止,就是我們觀察的第一步。雖然我覺得蔡上任的時候,陸客直接不來,就已經是第一步了,那ECFA掰掰,就是往下一步走。
因為台灣代理商是風傳媒,所以連結點進去看到他們網頁是很正常的XD,《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VVIP數位閱讀方案,可無限暢讀: ✅ 華爾街日報 中英日全語系新聞內容 ✅ 風傳媒VIP專區 政經內幕、國際新聞報導 ✅ 新新聞 深度追蹤公共政策、專題報導
目前是有二個方案: 一個是正常版本的【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 一年份VVIP會員資格】訂閱即送【HYDY聯名隨身保溫杯(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https://bit.ly/3TYt6Q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