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衝擊下的科技行業:解析背後的趨勢與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近期,科技業裁員消息不斷,裁員潮席捲各大知名企業,成千上萬的員工面臨著失業的風險。這不僅是一場公司內部重組,更是一場對整個行業結構的巨大挑戰。今天,我們會來聊一下這個主題,以及它對當前的失業率和未來的就業趨勢可能帶來的影響。請緊跟我們的節目,一同來了解這個為人們帶來焦慮的問題。


網路通訊設備大廠思科(Cisco)宣布加入裁員行列。思科計畫在全球裁員5%,作為全公司重組的一部分,並將業務重點轉向人工智慧等「關鍵優先領域」。根據思科最新年報指出,思科在全球擁有近85,000名員工,這意味著超過4,000名員工可能會受到裁員影響。思科坦言,員工的遣散費和其他解僱福利,將使公司總共損失近8億美元。

Nike裁員終於有進一步動作,公司證實將裁員2%,約1600人。此前,Nike曾表示要在未來三年內縮減20億美元(約新台幣627億)的成本

類似的新聞從2022年升息以來層出不窮,蘋果、META、GOOGLE、亞馬遜 這些大廠不用說了,延伸到大家日常生活的nike或者沃瑪超市都有縮減人力的計畫。我隨手整理了一系列的裁員紀錄,大家可以瞄一下。

  • 思科(Cisco):計劃裁員5%,超過4,000人受影響。公司計劃將業務重點轉向人工智慧等「關鍵優先領域」。
  • Alphabet(Google母公司):包括YouTube、硬體、廣告部門在內的多個部門進行裁員。
  • 亞馬遜(Amazon):預計裁員超過500人,主要影響Twitch、Prime Video和米高梅工作室等部門。
  • 微軟:遊戲部門將裁員1900人,其中包括裁減動視暴雪的開發團隊。
  • Discord:裁員170人,公司表示將使用生成式AI來加速內容創作。
  • PayPal:計劃裁員2500人,占公司全球員工總數的9%。
  • Duolingo:裁減了10%的承包商,並表示將使用生成式AI來加速內容創作。
  • Rent the Runway:裁員10%,即37名員工。
  • Unity Software:計劃裁員1800人,佔整個公司比例的25%。
  • Xerox:計劃裁員15%,預估至少3,000名員工會受到影響。

這些裁員案例顯示了科技行業中裁員的普遍性,並且暗示了公司為了提高效率或滿足投資者的需求而進行裁員的趨勢。


Copycat Layoffs 「抄襲式裁員」

這個名詞相當有趣,他的意思是說公司之間互相模仿「裁員」這個動作。


當一家大型科技公司裁員,並且得到不錯的回報時,競爭的公司的董事會可能會開始質疑,為什麼他們不採取同樣的做法。我個人認為第一槍是Meta啦,當初喊得很大聲,透過裁員這個策略的效率年,確實讓他們的營運恢復。後來大家就採取類似的作法。


像是Google,包含負責 Pixel、Nest 和 Fitbit的硬體團隊,以及擴增實境(AR)的團隊,後來連YouTube跟他們賺錢的廣告的部門都有裁員。Amazon則是繼去年裁撤 2.7 萬名員工後今年又開始有新一波裁員潮,他們正在縮減直播部門Twitch、影音串流平台Prime Video和米高梅工作室(MGM Studios)部門的工作機會,據我身邊朋友的經驗,有很多新的RD生產、開發部門也是被裁撤,影響的幅度算滿大的。


我不曉得大家對於裁員的想法是什麼?

裁員可能帶來的績效想法可以從多個方面來看,首先,裁員可以幫助公司節省成本。減少員工意味著公司在薪酬、福利和培訓等方面的支出將減少,從而提高了整體的成本效益。這些節省的資金可以重新投入到公司的核心業務中,或者用於培育新的市場和產品。


再來,裁員可能促進公司的組織效率和靈活性。減少人數可能意味著更少的管理層和更簡單的決策層次,這有助於加速決策過程,使公司更具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另外,裁員也可能激勵剩餘的員工更積極地投入工作。面臨人數減少的壓力,員工可能會更加專注和努力地工作,以確保公司的運作順利,並保持自己的工作職位。此外,裁員也有助於公司重塑其業務模式和結構,以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通過精簡組織,公司可以更加專注於其核心競爭優勢,並且更靈活地調整業務策略。


當然股東最關心的就是錢錢,裁員可能提高公司的獲利能力和股東價值。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專注於利潤最大化的核心業務,公司有望實現更高的利潤和投資回報率,進而提高股東的價值和信心。而這二年都驗證了這一點


裁員帶來的效應:

  • 成本節省
  • 提高效率
  • 加速決策
  • 提升競爭力
  • 提高公司獲利

我認為最後一點是最重要的,

Meta- 裁員數:1.1萬人

總成本:第4季資遣費和其他人事成本為9.75億美元。Meta指出,與減少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支出省下的費用相抵後,資遣費成本不算高。每人平均成本:8萬8,636美元


微軟- 裁員數:1萬人

總成本:計入員工資遣費和其他福利後,去年第4季獲利預估減少約8億美元。每人平均成本:8萬美元


亞馬遜- 裁員數:去年第4季裁員1萬人;今年擬裁逾8,000人

總成本:去年第4季的資遣費成本為6.4億美元;今年裁員衍生的成本尚未公布。

每人平均成本:6.4萬美元


像是Meta喊出效率年,然後透過裁員以及組織整併等等內部動作之後,搭配著他們廣告營收跟人數回流,股價飆升20%至474.99美元的歷史新高;使其市值增加了1,97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觀點

再來我也分享一些華爾街日報裡面的觀點。

首先是許多企業預測失業率可能會上升。1/1這篇文章,有些顧問公司看到了大公司的招聘名額開始下降,並小幅加薪,是就業市場動力減弱的跡象,一些公司開始預計 2024 年失業率將上升,像是富果銀行、摩根等等如下圖。 

我是覺得雖然大公司們的預測值挺高的,2024最高失業率到4.多。但以目前經濟局勢來看,我是覺得沒勞動市場降溫但沒有崩潰的狀況下,經濟軟著陸的政策挺成功的。

Where the Job Market Is Heading in 2024, in Six Charts

raw-image



就業市場可以保持強勁而不會重新引發通貨膨脹


而且華爾街日報有一個很有趣的點,他們雖然在上一篇裡文章裡面提供其他銀行跟顧問公司聲稱失業率會上升,但是到了一月中之後,他們卻另外開一篇文章直接說就業市場可以保持強勁而不會重新引發通貨膨脹,也用一些數據去顯示就業市場的穩健,例如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12月增加了 216,000 個就業崗位,大多數行業的就業人數都在增加。這高於 11 月 173,000 人的增幅,也優於預測者的預期。 2023 年全年,雇主增加了 270 萬個就業崗位,比 2022 年的 480 萬個有所放緩,但增幅比大流行前的幾年要好。


raw-image




依照上面的數據,看起來是一月出納些公司的預測應該是會失準,這篇文章的結論認為,2023年勞動市場放緩但穩定,加上通膨大幅放緩,引發了人們對經濟能實現所謂軟著陸的樂觀情緒。這意味著通膨會有所緩解,但不會出現經濟衰退。經濟不會崩潰這一點看起來倒是挺一致的。 


我個人另一個觀點就是,有可能產業類別的不同造成第一篇文章裡面的公司預測產生偏移,可能有許多公司縮減招募規模,但是以前找不到好員工的公司,則是看到了曾經難招募員工的機會,趕快來挖腳,所以最後的數據並沒有太難看。用台灣來舉例的話,可能像台積電人事凍結或者少部分解雇,然後其他公司開始搶人才之類的XDDD


avatar-img
110會員
94內容數
史塔克音近Stock,我們是一群喜歡研究股市市場並且利用機器學習分析的資料科學家,我們最常使用到Python來做量化投資,研究了一段時間的財經跟程式,希望能把我們自己分析的分析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看看,並且和大家在這一條漫長的路一起學習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美股收紅 #標普500指數改寫歷史新高  #中國經濟遇到了大麻煩 現在是怎樣,直接二個世界嗎? 美國最近股票漲成這樣,中國爛成這樣,還好我沒去接騰訊...而且華爾街日報還直接有一篇「Americans Are Suddenly a Lot More Upbeat About the
最近幾隻尖牙股都一直往上邁進,該佈局的在2023都先撒網了,倒是特斯拉往下噴的讓我有點興趣。 特斯拉在上週公佈的最新財報不如預期,由於其降價促銷壓縮利潤,2023年第四季毛利率降至17.6%,為自2019年以來最低。同時特斯拉也預期 2024年電動車成長速度可能會明顯低於去年,受此利空打擊
2024一月台積電狂飆,目前628,雖然距離二年前的高點672還有一段距離,但也讓大家懷抱不少希望。 我用條列式的整理,做個小結好了。 1. 營收表現及展望 台積電第四季表現優於預期,全年獲利為9791.71億台幣,EPS 32.34元。2023年全年營收預估成長20%以上,在2021年左右
這一篇想寫很久了XDDD 主要是指桑罵槐,講高端,可是我越研究越覺得,靠杯,原來全世界好像都這樣搞,只是我們離高端比較近,而且是政府在做的,所以我們比較在意,不過老實說,的確要多在意一點才對,我們來看看華爾街日報這篇說什麼。https://bit.ly/41naNIS 這篇文章出現在感恩
來補一下Nvidia的財報。 我一直都覺得他們這次財報,開的超強,單季營收達181億美元,優於原先市場預期的162億美元,季增逾30%、年增逾2倍,調整後每股盈餘4.02美元,季增50%以上、年增近6倍;且財測展望也相當強勁,Q4營收預測中位數200億美元,遠高於180億美元的普遍預期,意
去年,市場不斷提高利率以應對通膨和擔憂經濟可能衰退,這導致股價紛紛從高點回落。然而,隨著逐漸公布的強勁經濟數據,這些擔憂逐漸減弱,這也促使今年標普指數上漲16.39%。   今年上半年,主要由大型科技股領漲,但接下來這些大型股能否繼續推動股價上漲,以及這些公司是否能夠提交出色的季度業績報告,也
#美股收紅 #標普500指數改寫歷史新高  #中國經濟遇到了大麻煩 現在是怎樣,直接二個世界嗎? 美國最近股票漲成這樣,中國爛成這樣,還好我沒去接騰訊...而且華爾街日報還直接有一篇「Americans Are Suddenly a Lot More Upbeat About the
最近幾隻尖牙股都一直往上邁進,該佈局的在2023都先撒網了,倒是特斯拉往下噴的讓我有點興趣。 特斯拉在上週公佈的最新財報不如預期,由於其降價促銷壓縮利潤,2023年第四季毛利率降至17.6%,為自2019年以來最低。同時特斯拉也預期 2024年電動車成長速度可能會明顯低於去年,受此利空打擊
2024一月台積電狂飆,目前628,雖然距離二年前的高點672還有一段距離,但也讓大家懷抱不少希望。 我用條列式的整理,做個小結好了。 1. 營收表現及展望 台積電第四季表現優於預期,全年獲利為9791.71億台幣,EPS 32.34元。2023年全年營收預估成長20%以上,在2021年左右
這一篇想寫很久了XDDD 主要是指桑罵槐,講高端,可是我越研究越覺得,靠杯,原來全世界好像都這樣搞,只是我們離高端比較近,而且是政府在做的,所以我們比較在意,不過老實說,的確要多在意一點才對,我們來看看華爾街日報這篇說什麼。https://bit.ly/41naNIS 這篇文章出現在感恩
來補一下Nvidia的財報。 我一直都覺得他們這次財報,開的超強,單季營收達181億美元,優於原先市場預期的162億美元,季增逾30%、年增逾2倍,調整後每股盈餘4.02美元,季增50%以上、年增近6倍;且財測展望也相當強勁,Q4營收預測中位數200億美元,遠高於180億美元的普遍預期,意
去年,市場不斷提高利率以應對通膨和擔憂經濟可能衰退,這導致股價紛紛從高點回落。然而,隨著逐漸公布的強勁經濟數據,這些擔憂逐漸減弱,這也促使今年標普指數上漲16.39%。   今年上半年,主要由大型科技股領漲,但接下來這些大型股能否繼續推動股價上漲,以及這些公司是否能夠提交出色的季度業績報告,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最近大家應該很有感,不管是手上已持有或者觀察中還沒出手的個股,很多原先抗跌、支撐明顯的個股,紛紛不約而同的破了支撐,然後跌勢加速。 已持有的個股,面臨破線賣不賣?該不該逢低加碼的問題;觀察中的個股,原先是要等回測支撐時來低接,可是當看到這麼多檔同時跌這麼快,謹慎的人反而不知道如何出手,而積極的人卻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這本書算是日本人撰寫的投資書,主要透過各種小故事講述55條個有錢人的思考法則。裡面是沒有教怎麼投資,更多的反而是觀念上的討論,對於自己職場的工作、投資、創業或是改善關係等,我覺得都蠻有幫助的,比較像是觀念建立的書,很推薦一讀。
最近大家應該很有感,不管是手上已持有或者觀察中還沒出手的個股,很多原先抗跌、支撐明顯的個股,紛紛不約而同的破了支撐,然後跌勢加速。 已持有的個股,面臨破線賣不賣?該不該逢低加碼的問題;觀察中的個股,原先是要等回測支撐時來低接,可是當看到這麼多檔同時跌這麼快,謹慎的人反而不知道如何出手,而積極的人卻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這本書算是日本人撰寫的投資書,主要透過各種小故事講述55條個有錢人的思考法則。裡面是沒有教怎麼投資,更多的反而是觀念上的討論,對於自己職場的工作、投資、創業或是改善關係等,我覺得都蠻有幫助的,比較像是觀念建立的書,很推薦一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家年中獎金都進帳了嗎?現在是跳槽轉職的好時機嗎?科技業福利多多,何時才是跳槽好時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知名社群平臺Dcard進行裁員的原因,包括產業及服務面的威脅以及從技術面的觀點來看。分析了各種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以及AI工具對軟體工程師可能造成的影響。
Thumbnail
隨著 2024 年新年的到來,美國勞動市場仍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根據 Crunchbase Tech 的統計資料,2023 年美國科技公司有超過 191,000 名員工在大規模裁員中被解僱,而且裁員在 2024 年仍在持續進行中。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職業面臨被自動化的風險,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職業機會。文章強調了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以培養未來勞動市場所需的技能。必須積極擁抱變化,通過教育和政策創新,為未來的工作環境做好準備。
Thumbnail
如果說每一次的股市崩跌,都是財富重新分配最好的機會,那產業結構重大的改變,也是誕生新創企業、新興職務的最好時機。
今日一樣來談跟裁員相關的句型, 以下取材自紐約時報: 裁員寒潮下的谷歌:「幸福」工作的時代結束了? Google’s Once Happy Offices Feel the Chill of Layoffs
Thumbnail
      你有想過哪一天,突然接到資遣通知嗎?如果真的有這一天,你應該怎麼做?。在過去幾年疫情的影響,許多的企業為了生存,紛紛祭出減薪或資遣的手段,沒有人知道,下一個被資遣的會不會是自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家年中獎金都進帳了嗎?現在是跳槽轉職的好時機嗎?科技業福利多多,何時才是跳槽好時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知名社群平臺Dcard進行裁員的原因,包括產業及服務面的威脅以及從技術面的觀點來看。分析了各種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以及AI工具對軟體工程師可能造成的影響。
Thumbnail
隨著 2024 年新年的到來,美國勞動市場仍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根據 Crunchbase Tech 的統計資料,2023 年美國科技公司有超過 191,000 名員工在大規模裁員中被解僱,而且裁員在 2024 年仍在持續進行中。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隨著AI技術的進步,許多傳統職業面臨被自動化的風險,同時也創造了新的職業機會。文章強調了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以培養未來勞動市場所需的技能。必須積極擁抱變化,通過教育和政策創新,為未來的工作環境做好準備。
Thumbnail
如果說每一次的股市崩跌,都是財富重新分配最好的機會,那產業結構重大的改變,也是誕生新創企業、新興職務的最好時機。
今日一樣來談跟裁員相關的句型, 以下取材自紐約時報: 裁員寒潮下的谷歌:「幸福」工作的時代結束了? Google’s Once Happy Offices Feel the Chill of Layoffs
Thumbnail
      你有想過哪一天,突然接到資遣通知嗎?如果真的有這一天,你應該怎麼做?。在過去幾年疫情的影響,許多的企業為了生存,紛紛祭出減薪或資遣的手段,沒有人知道,下一個被資遣的會不會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