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選擇權特別講座系列
快來跟選擇權策略大師 Steven 一起探究這個短線投機必學,長線投資絕對不能不知道,外面幾乎沒人教的『選擇權買方』起手式,用正確的觀念保護你最珍貴的投資。
等價交換
「人沒有犧牲就什麼都得不到,為了得到什麼東西,就需要付出同等的代價。」
來自『鋼の錬金術師』漫畫小說裡主角的感悟,是選擇權世界的硬核道理,也是策略設計的最高指導原則。
『等價』的交換只是理想
到這邊同學們應該都已經可以理解,透過組合選擇權合約,能將難以管理的風險換掉。
但【等價】的意義對每個人都大不相同!
理論上來說,只要原有的重大風險能降低,或是換成較為容易管理的風險,這就是相對來說值得認可的【等價交換】。
不過這種『等價』之間也是有比較級的,有時風險看似變得容易管理了,但卻可能因為不當的理解造成無用的風險交換,例如在『打上新地基』的講座中,對於賣出 Put 時機的解決方案就有非常好的類比,建議同學再上一次那篇講座就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我敢肯定很多同學一眼就能看出策略該朝哪裡調整,也理解風險應該如何變化,但難就難在要能找出一個有系統、有規律,能固定使用的框架,並據此修改進化。
這類主題大概單獨展開一個講座內容都不夠,只不過單獨學習它太過教條單調,還不如在實戰中討論驗證。同學們只要回顧講座,肯定都會發現這種『比較級』貫穿主題,這些都是老師在給同學辨明『價值』的時刻。
隱藏在細節中的魔鬼風險
『風險交換』的風險處置的確解決了很多交易上的問題,尤其控制住下跌的風險,把100% 的最大理論虧損降低至幾乎不到 2%,還有機會降低入股成本。若調整時機趕個巧,股價反彈時還不耽誤上漲的獲利潛力,這樣的抄底操作絕對吊打一堆虧到脫褲的散戶跟木頭姐姐註。
註:木頭姐姐是股民們對方舟基金操盤經理人 Cathie Wood 的暱稱。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使用策略操作取得的高勝率高獲利似乎已經為財富自由鋪平道路,但不知同學們是否有注意到,這些交易與操作過程中其實還藏了很多其它看不見卻實際存在的隱形風險!
- 操作錯誤風險⛳
- 操作知識與經驗不足,很可能買錯賣錯合約。
- 不一定能夠在最恰當的時機,完美的執行每個步驟。
- 需要工具管理合約,不然很容易手忙腳亂,買工具買服務也是不小的投資成本。 - 時間成本風險⏱️
- 在完成起手式的所有步驟前,必須密切關注股價變化。
- 盯盤是超級累,無法專心也沒法休息,長時間看電腦手機還很容易得到頸椎病。
- 最完美的操作時機往往轉瞬即逝。
- 策略執行與調整都需要花費時間。
- 合約買賣遠比買股的步驟繁瑣。 - 心理壓力風險😱
- 股市波動造成資金時常都是幾萬上下,心裡也跟著七上八下。
- 股價下跌的時候會心魔叢生,冒出的幻覺容易造成心理健康問題。
- 等待合約到期對沒耐心的人來說是枯燥且漫長的折磨。
- 時不時有白做工的錯覺。
- 股價總是跌跌不休,策略再厲害說到底還是有虧損。 - 券商風險🏬
- 買賣選擇權可能有高額的手續費。
- 券商的某些交易條款對操作不利。- 券商的有極不公平的強制平倉條件。
- 不當使用信用帳戶 (Margin account)可能有保證金風險。
- 不小心聽了華爾街之狼顧問的話,買入一堆沒用的金融產品。 - 資金風險💰
- 買入與賣出合約的協調需要精細計算。
- 被行權的過程中現金不夠時,沒有可能導致帳戶被暫停操作。
- 被要求追加保證金是一種非常差的感受。
同學們,這些風險可不是微不足道的『小麻煩』,而是交易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的『魔鬼』,這些風險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們非常隱晦且隨機,而且許多都無法用『風險交換』處理,必須要使用更厲害的風險處置才有機會擺脫。
先前的策略講座中省略很多策略設計上的細節,主要是想通過示範交易,引導同學體會『有驚無險流』的策略設計概念,所以重點主要擺在策略調整,及與之相對的『風險交換』觀念。但其實風險的處置並非只有『交換』這一種,在設計『停損策略』與後續的調整時,老師也同時將『對沖』與『分散』的概念置入其中,偷偷的幫同學們消滅了大部分隱藏在交易中的小魔鬼們。
風險類量化指標
當反覆提到技術分析之後,總有同學來問我到底該用何種量化指標,這邊先給同學快速揭個密,省的後面一直有人來問。
技術分析可以討論的指標多不勝數,我常用的大致有下面這些量化指標:
- 波動率 這裡包括隱含波動率(IV)、歷史波動率 (HV),與波動率的波動 (vol of vol)
- 選擇權希臘字母 (Delta, Gamma, Theta, Vega, and Rho)
- Put/Call 比例 (P/C ratio)
- 期權流 (Option flow) 包括已開倉數量 (Open Interest, OI ) 交易量 (Volume)
- 伽馬曝險 Gamma exposure (GEX)
- 其它基礎指標例如均線與標準差。
使用選擇權搭配正股做中長線投資,大致上只需要考慮這些就很足夠,但如果要做短線投機套利操作,日內甚至操作末日期權,那就跟追高殺低的一般散戶股民操作差不多,還需要加入大量的趨勢、方向與點位分析,才能琢磨出一個合適的起手點位。
⚠️量化指標討論到此為止!
這些指標是這節講座小小 Bonus,或許以後會解說如何使用它們,但在同學們學會如何分析與處置風險之前,我不會再進一步解釋它們,請有興趣的同學先自主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