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風景──不朽《想把餘生的溫柔都給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席慕蓉於《青春》裡寫了一段話:「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我們含著淚,一讀再讀。」

 

關於生命,我們經常託付於時間,只是時間從不曾為誰停留,河流似地靜靜帶走了我們,直至我們驚覺青春不再,我們已是另一個自己。

 

然而,時間仍是眷顧我們的,它在時光的狹縫中留下了珍貴的眼淚與歡笑,也留下了無價的幸福與哀愁。關於青春的憂愁與困惑,無論過了多少年,相隔多少個世代,歷經多少悲歡離合,它們的樣貌雖不同,本質卻都是一樣的。

 

關於朋友,關於家人,關於愛情,情感裡的瑣碎與複雜,這些友情、親情與愛情的複雜方程式,無論經過多久時間仍是謎題。 關於青春的許多疑問,人們總是來不及問就長大了。長大後,偶有幾個瞬間,我們回首看曾經的自己,我們同情自己,憐憫自己,愛自己也恨自己,那些糾纏不清的情緒,那些難以割捨的過往,只因其中有著我們深愛過的某些人。

 

若餘生能有溫柔,若我們還能愛與被愛,也是因為曾經有過他們,有過我們愛過的他們,有過他們愛過的我們,於是我們含著淚,一讀再讀,只為讀到心底的那片風景。

 

不朽寫的即是我們的心底的那片風景。

 

(本文為不朽作品《想把餘生的溫柔都給你》之推薦序,寫於2018/5/01)

avatar-img
2會員
31內容數
文字邀稿相關之事宜,請以電子信件聯繫。 小說集《只說給你聽》(台灣 皇冠) 散文集《我們回家吧》(台灣 三采) 舞台劇《吃貨的人生》(香港 SonyMusic)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曉唯 的其他內容
那把絞動的刀,一如新井老師談她與母親的「和解」:她心裡的天,遲遲地黑下去,那就是愛,二十多年前,絕望的愛,二十多年後,刀子生鏽了,然而還是刀,在她心裡面還是一把刀,於她心裡絞動著。
文字的力量在這段話語裡面展露無疑,一個懂得「用字」的人,手中掌握的力量是如斯巨大,文字的使用,妥當與否,影響的不僅是寫下這些字的人,更能觸動他者的心,甚或是震撼一個時代。
溫如生的這部小說像是一片廣袤的大陸,容納著許多動物的秘密與語言,是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橋樑,是故事與故事接連之前的過渡,她把那些不為他者所懂得的秘密與語言,逐一翻譯寫下,她像是在對某個閱讀這些故事的人訴說:我聽得懂你所說的話語,我懂得你的秘密。
他離開後,她懷抱著想念與愛生活著,於每一個慌忙無措或漫不經心的動憚之中,悄悄地釋放內心的情感,透過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讀唸,吐露內心的思念。她藉由讀唸的聲音描繪一個個透明的符號,隨著空氣,飄散流轉於這個世界。
楚影懂得生命與情愛的幽微婉轉而不可言之,並以此細細織就思念的字句,以字句縫補記憶的碎片,於將忘而未忘之時,於絕望與希望的暗處,於思念與思念的纏鬥之間,他以詩文建構並於其中埋藏罪之救贖。
閱讀他者的能力,其實是一種聆聽自我的能力,我們透過閱讀他者,傾聽他者,找到一種可能的路徑通往自己的內在,閱讀自己,傾聽自己,最終定位自己,理解自己,釐清自己。
那把絞動的刀,一如新井老師談她與母親的「和解」:她心裡的天,遲遲地黑下去,那就是愛,二十多年前,絕望的愛,二十多年後,刀子生鏽了,然而還是刀,在她心裡面還是一把刀,於她心裡絞動著。
文字的力量在這段話語裡面展露無疑,一個懂得「用字」的人,手中掌握的力量是如斯巨大,文字的使用,妥當與否,影響的不僅是寫下這些字的人,更能觸動他者的心,甚或是震撼一個時代。
溫如生的這部小說像是一片廣袤的大陸,容納著許多動物的秘密與語言,是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橋樑,是故事與故事接連之前的過渡,她把那些不為他者所懂得的秘密與語言,逐一翻譯寫下,她像是在對某個閱讀這些故事的人訴說:我聽得懂你所說的話語,我懂得你的秘密。
他離開後,她懷抱著想念與愛生活著,於每一個慌忙無措或漫不經心的動憚之中,悄悄地釋放內心的情感,透過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讀唸,吐露內心的思念。她藉由讀唸的聲音描繪一個個透明的符號,隨著空氣,飄散流轉於這個世界。
楚影懂得生命與情愛的幽微婉轉而不可言之,並以此細細織就思念的字句,以字句縫補記憶的碎片,於將忘而未忘之時,於絕望與希望的暗處,於思念與思念的纏鬥之間,他以詩文建構並於其中埋藏罪之救贖。
閱讀他者的能力,其實是一種聆聽自我的能力,我們透過閱讀他者,傾聽他者,找到一種可能的路徑通往自己的內在,閱讀自己,傾聽自己,最終定位自己,理解自己,釐清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十七歲,究竟是什麼模樣?本文作者以自身經歷和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為引,探討十七歲青少年的內心世界,以及成長過程中面對的親情、友情、愛情和學業壓力。文章充滿詩意和感性,細膩刻畫了青春期的迷惘與渴望。
Thumbnail
本文探討四個關鍵的分類模型評估指標:準確率、精確率、召回率與 F1-Score。這些指標各自從不同角度反映模型的預測性能,理解它們的定義、計算方式和適用情境,能夠幫助您在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項目中做出更優的決策。
Thumbnail
整部片的色調有種迷濛、溫柔、陰鬱糅雜在一起的氛圍,恰巧與中文片名〈青春並不溫柔〉給人的直覺形成呼應;若說中文片名表述了某種情緒語感覺的狀態,英文片名〈Who'll Stop the Rain〉則成為情節的暗示。
Thumbnail
邱揚証以開朗的語調和真誠的笑容分享他的旅行故事,從單車環島到搭便車旅行,他的經歷展現了勇氣和探索精神。他的故事不僅充滿了冒險,也帶來了對青春和夢想的深思。本文探索了他與人分享的溫暖情感、攝影動機和人生哲學,鼓勵讀者勇敢追尋夢想,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若餘生能有溫柔,若我們還能愛與被愛,也是因為曾經有過他們,有過我們愛過的他們,有過他們愛過的我們,於是我們含著淚,一讀再讀,只為讀到心底的那片風景。 不朽寫的即是我們的心底的那片風景。
Thumbnail
我回憶了青春時期的美好瞬間、對詩詞的熱愛和與朋友的快樂時光。隨著時間流逝,意識到成長背後的代價和人生的脆弱。即使遭遇困難,仍堅持夢想,相信持續前進會達到目標。透過文字,表達了對過去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許,期待這些記憶如星辰般照亮前行的路。
Thumbnail
宮藤在 2009 年出版的自傳小說《你(穿著木屐)踩過天鵝屍體嗎?》,其實就是一本瘋狂滿點的紙上青春校園劇。但是,從 2008 年的《流星之絆》到 2014 年 10 月這六年間,創作豐富的宮藤官九郎已經在各大電視台產出各種類型的戲劇──特別是《小海女》之後,從創作鬼才晉身成國民劇作家。
Thumbnail
台灣史上,曾經有一場音樂會是為了電影而拍。 拍的時候,只求圓滿順利。飛碟唱片公司租借的中興法商場地只能容納3千多人,結果來了7千人,多出來的4千多人被擋在門外,但這也無法澆熄他們的青春熱火......
Thumbnail
我想這是很多音響發燒友共同的經驗。開箱了一對好喇叭,通電之後,覺得真不錯。正當聽得通體舒暢之時,想說低頻如果可以收束凝神,更有線條感就更好了,於是開始換墊材、換跳線、什麼貼紙調音大法都來了,卻發現忙了一個下午,更不好聽了。
Thumbnail
一首歌、一部電影、一碗義大利麵、一隻蝦、一包香煙、一張車票,即便與現任戀人聽過同首歌、看過同部電影,但是在看、在聽的過程中,不時還是會想起首次與之分享的對象。《First Love》在俗套的情節中用高明的剪輯手法,在今昔不斷交錯中,將角色人生中三個重要的階段,整合成密不可分的回憶。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十七歲,究竟是什麼模樣?本文作者以自身經歷和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為引,探討十七歲青少年的內心世界,以及成長過程中面對的親情、友情、愛情和學業壓力。文章充滿詩意和感性,細膩刻畫了青春期的迷惘與渴望。
Thumbnail
本文探討四個關鍵的分類模型評估指標:準確率、精確率、召回率與 F1-Score。這些指標各自從不同角度反映模型的預測性能,理解它們的定義、計算方式和適用情境,能夠幫助您在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項目中做出更優的決策。
Thumbnail
整部片的色調有種迷濛、溫柔、陰鬱糅雜在一起的氛圍,恰巧與中文片名〈青春並不溫柔〉給人的直覺形成呼應;若說中文片名表述了某種情緒語感覺的狀態,英文片名〈Who'll Stop the Rain〉則成為情節的暗示。
Thumbnail
邱揚証以開朗的語調和真誠的笑容分享他的旅行故事,從單車環島到搭便車旅行,他的經歷展現了勇氣和探索精神。他的故事不僅充滿了冒險,也帶來了對青春和夢想的深思。本文探索了他與人分享的溫暖情感、攝影動機和人生哲學,鼓勵讀者勇敢追尋夢想,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若餘生能有溫柔,若我們還能愛與被愛,也是因為曾經有過他們,有過我們愛過的他們,有過他們愛過的我們,於是我們含著淚,一讀再讀,只為讀到心底的那片風景。 不朽寫的即是我們的心底的那片風景。
Thumbnail
我回憶了青春時期的美好瞬間、對詩詞的熱愛和與朋友的快樂時光。隨著時間流逝,意識到成長背後的代價和人生的脆弱。即使遭遇困難,仍堅持夢想,相信持續前進會達到目標。透過文字,表達了對過去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許,期待這些記憶如星辰般照亮前行的路。
Thumbnail
宮藤在 2009 年出版的自傳小說《你(穿著木屐)踩過天鵝屍體嗎?》,其實就是一本瘋狂滿點的紙上青春校園劇。但是,從 2008 年的《流星之絆》到 2014 年 10 月這六年間,創作豐富的宮藤官九郎已經在各大電視台產出各種類型的戲劇──特別是《小海女》之後,從創作鬼才晉身成國民劇作家。
Thumbnail
台灣史上,曾經有一場音樂會是為了電影而拍。 拍的時候,只求圓滿順利。飛碟唱片公司租借的中興法商場地只能容納3千多人,結果來了7千人,多出來的4千多人被擋在門外,但這也無法澆熄他們的青春熱火......
Thumbnail
我想這是很多音響發燒友共同的經驗。開箱了一對好喇叭,通電之後,覺得真不錯。正當聽得通體舒暢之時,想說低頻如果可以收束凝神,更有線條感就更好了,於是開始換墊材、換跳線、什麼貼紙調音大法都來了,卻發現忙了一個下午,更不好聽了。
Thumbnail
一首歌、一部電影、一碗義大利麵、一隻蝦、一包香煙、一張車票,即便與現任戀人聽過同首歌、看過同部電影,但是在看、在聽的過程中,不時還是會想起首次與之分享的對象。《First Love》在俗套的情節中用高明的剪輯手法,在今昔不斷交錯中,將角色人生中三個重要的階段,整合成密不可分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