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標籤

含有「貼標籤」共 4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國寫獨立後,寫作被視為是跨學科的能力。寫作測驗是測驗各學群能力的教育評量,在大學入學測驗中,貍們更願意藉由「知性題」及「情意題」的並列,讓教學導向同時顧及科學和藝術的平衡、具體和抽象的平衡、客觀和主觀的平衡。
Thumbnail
再標籤(relabeling) 再標籤意指對於某些行為特質的固有標籤或評價重新再定義,目的是為了讓個體破除框架更適性發展。
Thumbnail
在《GLORIA MAK’S WORKS》講座中,小麥分享了自己的職業經歷,從澳門到臺灣的設計旅程。小麥討論瞭如何透過設計提升農產品的價值,以及在職場中建立專業感的重要性。他強調誠實面對自己、勇敢面對挑戰是成功的關鍵。結尾提出了在設計和人生中持續學習與成長的理念。
當年在學習特殊教育專業的時候,個體想接受特殊教育服務就必須貼上「身心障礙」的標籤,一直是備受爭議的,尤其「身心障礙」這四個字對絕大多數的人而言,暗藏「負面或歧視」的想法。只是昂貴的特殊教育服務及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錢要花在刀口上」,也就是想要獲得特殊教育的服務,必須先有身心障礙的資格......
Thumbnail
因為這幾年太多個案都會使用「情緒勒索」的字眼,來形容自己的父母或身邊的另一半,我對這樣的現象,已經深刻地反思了好幾年,而今,我想藉由這一篇文章,來提出我非主流的觀點。
Thumbnail
「你那不是真心話」,在看著影片中兩位主持人與方宥心的對談,心裡默默浮起了這句話,「自我察覺的過程是很辛苦的」。 記得我剛開始進行自我覺察練習的時候,與伴侶對話常會在十分鐘內被問3次同樣問題,而我每次總能給出不同答案。一開始總是不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甚至覺得發問的人很討厭又囉嗦,就在這樣的反覆練
Thumbnail
我也在認識自己的路上,持續受傷,持續向前。
族群 +(都)+ 刻板印象 = 標籤化 重新思考並停止撕裂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認為書上寫的內容一定就是真理,但近年來資訊爆炸,而且人人都能發表意見,於是學會如何思考與判斷便成為了更重要的一件事。 上週在報上看到一篇文章寫道某位老師為了「幫助」不願午睡的小孩而頻頻更換座位,後來把小孩安置在教室內的「小陽台」而被家長一狀告上法院,而投書的人正是這位老師的先生,
Thumbnail
謝謝婷婷分享!非常認同您文中的觀點❤!
貼標籤是否是一種我們再也不想認識他人,而執行的殘忍行動? 我覺得是,而且執行的方向是對內(家庭)而非對外,內/外有什麼差異? 記得還小時,對於父親也有類似的心情,覺得為什麼對外人那麼好?願意花很多時間去與之交談,卻不願意多花時間與自己家人相處,此時我想我大概知道為甚麼..... 外面的人無論如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