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閒話】犯罪紀錄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啦!啊!不要自行腦補行兇過程和兇案現場!!趕緊看些烹飪片稀釋一下😰」

原來我對犯罪、謀殺和血腥暴力的抵抗力全都建基於「虛構」。

另一主因是紀錄片太真實太貼身,提醒我生活上隱藏太多危險。原來一個平凡人(在社會安寧時候)無故被殺或失蹤遠比想像普遍。

只要稍稍搜尋就會發現「女子離奇失蹤/死亡」的案件成千上萬。縱然案件沒有詭計又疑點重重,奈何檢方欠缺證據和神探的情況下,這些悲劇大多都成為懸案。

世人永不知道受害人是生是死、為何會遇害、怎樣遇害,到底真相為何。這些謎團令我害怕自己一時大意就招致不測,在家在外都開始疑神疑鬼。同時我才意識到自己身處的香港(曾經可以)多麼安全,原來獨身女子凌晨時份隨意到便利店一趟是一種特權。

啊,這星期懷著這股焦慮感真的累死了,學會提高警覺固然好,但我真的要抑壓一下好奇心。都是該死的youtube演算法,害我太沉迷看X調查啦


avatar-img
2會員
88內容數
From HK to UK // Instagram: yuduyujia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予讀愚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漢娜·鄂蘭赫赫有名,但我對政治學向來敬而遠之,所以從沒想過要拜讀其作品。然而面對世界各地,尤其切身的警暴問題,我不得不感嘆:「一個人怎可能為了服從命令,狠下心殘害另一個軟弱無力的人?到底這些人有沒有良知?」
大家也許發現我甚少閱讀當代華文作家的作品,内地作家更是罕見。這次會選擇此書,純粹是我喜愛的演員推介的緣故😚。 話說我過往接觸的華文小說大多以鄉村小鎮作故事背景,我作為一個城市人實在毫無代入感。這本書卻聚焦在一個被遺忘的殘舊城市,當中一群在社會之中不上不下的小人物,這倒是一種新鮮感。
説來諷刺,我起初在IG看到大家都介紹此書,於是滿心歡喜的買下這書,我是不是被人洗腦了?🤡 啊!我本來對洗腦、思想控制等議題非常感興趣啦!因為我認為人心如此難測,一個普通人竟能完全控制另一個人的思想簡直不可思議。所以我看到這書的標題,完全戳中我心🎯 可惜我讀此書時,發覺脈絡不太順暢,有些話題本
上回分享了自己希望有生之年能讀完的十本書,大家會否驚訝或不屑我都沒讀過這些經典呢?🌚所謂「知恥近乎勇」,我這回繼續分享另外十本目標書籍💁🏻‍♀️
打從我小學自定為「書蟲」開始,內心就默默定立一張「人生該讀」的清單。因為我認為要讀過這些經典著作才擔得起「書蟲」之名,當然這純屬個人偏見,不過我發現當中的選擇想法頗為有趣,特此分享一下。 但願有生之年讀得完的書: (✅代表我竟然完成了)
誠如此書所説,每個人自小都難免會與各種人爭執,然而我們甚少學習如何妥善處理,讓爭執變成有建設的對話,學習不受自己與對方的情緒干擾。
雖然漢娜·鄂蘭赫赫有名,但我對政治學向來敬而遠之,所以從沒想過要拜讀其作品。然而面對世界各地,尤其切身的警暴問題,我不得不感嘆:「一個人怎可能為了服從命令,狠下心殘害另一個軟弱無力的人?到底這些人有沒有良知?」
大家也許發現我甚少閱讀當代華文作家的作品,内地作家更是罕見。這次會選擇此書,純粹是我喜愛的演員推介的緣故😚。 話說我過往接觸的華文小說大多以鄉村小鎮作故事背景,我作為一個城市人實在毫無代入感。這本書卻聚焦在一個被遺忘的殘舊城市,當中一群在社會之中不上不下的小人物,這倒是一種新鮮感。
説來諷刺,我起初在IG看到大家都介紹此書,於是滿心歡喜的買下這書,我是不是被人洗腦了?🤡 啊!我本來對洗腦、思想控制等議題非常感興趣啦!因為我認為人心如此難測,一個普通人竟能完全控制另一個人的思想簡直不可思議。所以我看到這書的標題,完全戳中我心🎯 可惜我讀此書時,發覺脈絡不太順暢,有些話題本
上回分享了自己希望有生之年能讀完的十本書,大家會否驚訝或不屑我都沒讀過這些經典呢?🌚所謂「知恥近乎勇」,我這回繼續分享另外十本目標書籍💁🏻‍♀️
打從我小學自定為「書蟲」開始,內心就默默定立一張「人生該讀」的清單。因為我認為要讀過這些經典著作才擔得起「書蟲」之名,當然這純屬個人偏見,不過我發現當中的選擇想法頗為有趣,特此分享一下。 但願有生之年讀得完的書: (✅代表我竟然完成了)
誠如此書所説,每個人自小都難免會與各種人爭執,然而我們甚少學習如何妥善處理,讓爭執變成有建設的對話,學習不受自己與對方的情緒干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打造晚美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建構能支應退休生活所需的財務安全網 有在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美股的朋友,可能會跟晚美小姐一樣,遇到投資標的股價太高時,可能連1股都買不起的情況😆,比如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的美國S&P500指數ETF 「VOO」及「SPY」近期股價已來到553.33美元及601.82美元(截至
Thumbnail
根據 《遺產及贈與稅法》 第20 條規定,配偶相互贈與的財產免課徵贈與稅。 晚美小姐之前因爲工作的關係,股票交易主要是以老公帳戶為主,後來因爲工作的轉換,晚美小姐已經可以自由開立證券帳戶,由於根據 《遺產及贈與稅法》 第20 條規定,配偶相互贈與的財產免課徵贈與稅,故計劃透過夫妻贈與的方式將之前在
Thumbnail
打造晚美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建構能支應退休生活所需的財務安全網。 隨著投資經驗及部位的增加,需要注意到「資產配置」的重要性,而「債券」又是資產配置中很重要的一環。
Thumbnail
真實案件。透過訪談案件的相關人士,娓娓道來整個事件的始末。當受害者開始跟嫌犯成為室友後,就是一連串災難的開始,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犯罪心理是我的啟蒙影集,也是大學畢業後一直追劇的影集到現在及未來。 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與自省,每個案例的背後都有不同的意義上的的解釋。 認知、行為是相互影響(心智與刺激行為)沒辦法可以用獨立式的看法看待任何問題。 大學有修認知心理與行為理論(還是主修科目)光〔腦科學〕就可以講很久,大腦皮質很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的主題就很吸引人,不像一般的謀殺流程,屍體->推理->犯人,開宗明義就以兇手的敘述展開整個故事,故事內容別出心裁,我覺得編排也十分用心,以不同視角的角度帶出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及為何兇手會有這種作為,並且情節也蠻緊湊,交代的環節完整,只差在最後可能是怕大家看不懂,又小叮嚀了一下補充細節,
顯化法則是一個基於思想和情感能量的理論,顯化法則提供了一個框架,幫助我們理解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並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Thumbnail
追緝極惡殺人魔:數百起凶殺案的美國懸案調查員,三十年緝兇實錄,追捕金州殺手等惡名昭彰的謀殺懸案真凶 Unmasked: My Life Solving America’s Cold Cases 某個時期開始我發現我對懸案跟殺人魔的主題很感興趣,感謝高寶捎來這本寶藏,當企劃說:有屍體主題的內容
Thumbnail
一晃眼我在倫敦住了將近三個月,隨著生活逐漸穩定下來,我開始嘗試融入這個城市,而我目前最大的體會就是語言屏障。 我從小都生活在華語地區,就是平日多接觸英語媒體,所以我的英語還是足以應付日常基本的聽寫讀說,可惜仍遠不及我期望的流利程度。 每當我想與人再進一步溝通,就會陷入詞彙貧乏,用字不準的窘境。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打造晚美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建構能支應退休生活所需的財務安全網 有在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美股的朋友,可能會跟晚美小姐一樣,遇到投資標的股價太高時,可能連1股都買不起的情況😆,比如之前跟大家介紹過的美國S&P500指數ETF 「VOO」及「SPY」近期股價已來到553.33美元及601.82美元(截至
Thumbnail
根據 《遺產及贈與稅法》 第20 條規定,配偶相互贈與的財產免課徵贈與稅。 晚美小姐之前因爲工作的關係,股票交易主要是以老公帳戶為主,後來因爲工作的轉換,晚美小姐已經可以自由開立證券帳戶,由於根據 《遺產及贈與稅法》 第20 條規定,配偶相互贈與的財產免課徵贈與稅,故計劃透過夫妻贈與的方式將之前在
Thumbnail
打造晚美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建構能支應退休生活所需的財務安全網。 隨著投資經驗及部位的增加,需要注意到「資產配置」的重要性,而「債券」又是資產配置中很重要的一環。
Thumbnail
真實案件。透過訪談案件的相關人士,娓娓道來整個事件的始末。當受害者開始跟嫌犯成為室友後,就是一連串災難的開始,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犯罪心理是我的啟蒙影集,也是大學畢業後一直追劇的影集到現在及未來。 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與自省,每個案例的背後都有不同的意義上的的解釋。 認知、行為是相互影響(心智與刺激行為)沒辦法可以用獨立式的看法看待任何問題。 大學有修認知心理與行為理論(還是主修科目)光〔腦科學〕就可以講很久,大腦皮質很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的主題就很吸引人,不像一般的謀殺流程,屍體->推理->犯人,開宗明義就以兇手的敘述展開整個故事,故事內容別出心裁,我覺得編排也十分用心,以不同視角的角度帶出故事的來龍去脈,以及為何兇手會有這種作為,並且情節也蠻緊湊,交代的環節完整,只差在最後可能是怕大家看不懂,又小叮嚀了一下補充細節,
顯化法則是一個基於思想和情感能量的理論,顯化法則提供了一個框架,幫助我們理解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並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Thumbnail
追緝極惡殺人魔:數百起凶殺案的美國懸案調查員,三十年緝兇實錄,追捕金州殺手等惡名昭彰的謀殺懸案真凶 Unmasked: My Life Solving America’s Cold Cases 某個時期開始我發現我對懸案跟殺人魔的主題很感興趣,感謝高寶捎來這本寶藏,當企劃說:有屍體主題的內容
Thumbnail
一晃眼我在倫敦住了將近三個月,隨著生活逐漸穩定下來,我開始嘗試融入這個城市,而我目前最大的體會就是語言屏障。 我從小都生活在華語地區,就是平日多接觸英語媒體,所以我的英語還是足以應付日常基本的聽寫讀說,可惜仍遠不及我期望的流利程度。 每當我想與人再進一步溝通,就會陷入詞彙貧乏,用字不準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