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殺了他

2024/03/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真是令人生氣的一本推理小說!

我是第一次看這樣類型的小說,我從來不知道可以用這種方式和讀者互動,甚麼叫做給讀者的挑戰書:直到最後都不宣布兇手是誰!兇手是誰!兇手是誰!

等我稍微冷靜下來之後,我再重看了一次,心浮氣躁邊看邊思考著文字的細節,邊推敲可能的線索,想著最後加賀警探丟出來的關鍵:三張照片,三個物證,一個非嫌疑人的可識別指紋,愚笨的讀者如我還是心急如焚,就像不管結果直接衝破封鎖線的嗜血惡犬,不管小說設定的所有道具關卡有多齊全,我就是要一路衝到終點才不管小說家本人意願!於是我估狗了其他天才讀者的解謎,連番比對之後,我想,應該可能兇手就是他!

「由讀者來推理,這才是推理小說!」──東野圭吾

這是東野圭吾繼《誰殺了她》嘗試,為讀者鋪好解謎的舞台,向讀者下挑戰書的第二彈,謎團的答案,東野圭吾不說破,由讀者自行解謎。

首先必須的,就是犯罪動機,非做不可的理由,再來是犯案手法,要夠簡單讓讀者可以找到,最後才是滿意度,讀者對於這樣設計的回饋。不得不說,被作者強迫要再讀好幾遍的感覺真的很氣惱,明明就是要放鬆的,結果花三倍時間找出兇手,事後想想真的是啞然失笑,到底這一趟閱讀旅程怎麼跑錯站的感覺,不過,倒也第一次想了解一下,為什麼推理小說這麼容易讓人沉迷。

推理小說的魅力,資深編輯暨作家隆納德·諾克斯於1928年定下的推理小說十誡,用來界定故事內容的幾個原則,在古典推理的黃金期時曾被奉為圭臬,以下是維基:

  1. 兇手須在故事前半段亮相,但要防止讀者完全得知他的思絡。
  2. 故事中不可存有超自然力量。
  3. 故事中不可存在一間或一條以上的秘室或秘道。
  4. 故事中不應出現不存在的毒藥、以及太複雜需要長篇解說的犯案工具。
  5. 故事中不可有中國人角色。*因為中國人有高深莫測的功夫超過常理範疇所以不能。
  6. 絕不可透過意外事件和直覺能力來破案。
  7. 兇手不能是偵探本人。
  8. 偵探不應把焦點集中在無關案情的線索,避免誤導讀者。
  9. 偵探身旁的忠心朋友,思維應該對讀者坦白;其智商最好稍稍低於一般讀者。
  10. 除非先寫出有雙胞胎,否則兇手不准是雙胞胎。

這些嚴謹的原則是為了讓讀者享受單純的邏輯推理樂趣,所以不能有一些沒有邏輯的設定出現,干擾解謎,例如其實是武功高強的中國人、或其實有超能力的隔壁鄰居這種荒唐的角色設定,都是不被允許的,這樣兇手都推給外星人就好啦。當然這是有框架的魅力,打破框架有時候也是叛逆的魅力,所以衍生出更多類型的推理小說,也是推坑一日推理迷成為終生推理迷的原因所在。

若從《我殺了他》的故事框架來看,完全符合推理十誡,嚴謹遵守著邏輯至上的推理解謎手法,排除掉莫名其妙的動機跟殺人手法,若靜下心來看,東野圭吾的確沒有弄一個數理資優生才能破解的謎團。

講完大方向,如果真的要繼續聊細節,我可不想破壞還沒看過故事的讀者樂趣,我只能說,不要被一直擺在眼前的所蒙蔽了,那不經意提起的不在場人物,就是破案的關鍵。

不過很想聽聽東野圭吾的解謎版本,好想知道真正答案啊到底是不是他!

我殺了他|東野圭吾|獨步文化|2024

raw-image





    22會員
    95內容數
    單純閱讀,馬力的私房景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