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初上網的那年,在BBS上認識了一些網友,暱名寫了一些很難看的小說(那會兒散文的功力還沒現在好,也沒啥心靈雞湯可寫)交了一些打籃球的網友,跟男孩們交換照片、見面,後來認識了很多看劇的朋友,架了個免費的網站,搞了個明星的後援會變成了站長,那時就是一個「我想幹嘛就幹嘛」的年紀,想講啥講啥,血氣方剛的管他對方是誰,而我自小沒有長幼有序這個習慣,經常吃了悶虧!
我一直維持著某種與人微妙的距離,除了明星後援會的那些網友外,好像沒有跟誰特別親近過,跟網友不明說「我的工作做什麼」也不提起「工作上的爛事」(因為不同領域真的沒有多少人懂)跟同事不提網路上的事,在2000年的當時,真的沒有多少人在用網路交友、互動,頂多跟家人朋友用MSN( icq更是網路重度使用者才會用!)
直到智慧型手機開始成為人手必備的玩意兒,人人有社群帳號,現實生活與網路生活全都混雜在一塊兒,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全都聚攏在自己的帳號裡,我自動切割出與人的分界就此模糊了起來!特別是在那些「半生不熟」既「知道對方」但「又不了解彼此」的現實與網路交雜的關係裡,我不開心了起來!(而且不開心了很久很久!)
我經常在腦子裡搜尋:年輕的我是什麼樣子的呢?我經常在我早期的Facebook看著自己「那時候很開心啊!」而不知道後來的自己到底怎麼了?為什麼那麼不開心?
年輕的時候上網,覺得好有趣,不管多冷僻的、無聊的事,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同好,即使沒有同好,也總是有人路過搭理你,別人搭理你一次,你會覺得很開心,第二次、第三次,你就跟對方開始互動了起來,慢慢地看著彼此的生活覺得「不同世界的人原來是這樣生活的」,或者看到一樣生活樣態的也經常感受著「原來自己並不孤單」!
當「認識的」與「不認識的」開始混雜在一起之後,特別是Facebook因為當時的氛圍是「加入認識的人」而讓人們在心裡扭捏地「到底要不要加」「到底要不要寫」⋯⋯種種想說話又不想被認識很久的人、剛認識的人給看見,以及種種想被看見所以說的形態,於是後來的Facebook就變成出生在網路世代的那些年輕人不喜歡的、都是爸媽在用的東西!
我尋找許久「不開心」的原因,在多年多年多年後的threads上被找到了!
說也有趣,threads在總統大選後起死回生,應該是某種網路上的奇蹟吧!那些從Facebook逃去instagram的世代,突然發現了「哇拷!用文字講話怎麼那麼容易!」
我經常滑著threads看著年輕人們任何無聊的發文,最多的是:
你今天中午/晚餐吃什麼?晚餐不知道要吃什麼,你吃什麼跟我說,在線等!(這個真的很有趣,也沒有人會嫌你鬼叫個什麼勁,還真的很多人在線上回XD)不想開學、不想睡覺!
或者一大堆自言自語,說著自己一天幹了什麼(現在在做什麼),一大堆的自我思考的murmru,一大堆的突如其來的生命領悟,一大堆劇看完了不知道要看什麼的求推薦,一大堆對父母、對世界、對萬物冒出來的疑問以及任何想要反抗又矛盾的情緒⋯⋯一大堆一大堆,可愛得要命!
就是只能用「可愛」來形容!
那真的,真的,真的就是只有「年輕」時才有的模樣!年紀再大一點,你那樣鬼叫鬼叫的什麼都發一則就有人覺得你幼稚;你那樣每天有一種、一點領悟,會有人覺得「你都不年輕了,怎麼現在才會曉得」;你有時自我激勵、偶爾垂頭喪氣,甚至經常需要有人加油打氣,也都經常性地會被別人覺得你軟弱或是無病呻吟(特別是後來那些「感覺好像」跟你很親密的人!但他們都不知道你需要被擁抱!)
幾年前到matters開始寫字,那時遇到的平均年紀在25歲上下的年輕人(現在都近30或已經30)跟現在在threads上看到25歲以下的年輕人,又是不太一樣的樣態!
那時從任何社交平台逃跑到文字平台的年輕人,很多是想從那樣爆量的社交中得到喘息,卻又經常困在自己無法在爆量的社交裡獲取關注而常有「自我否定」或「害怕自己不夠好」的沒自信!而在threads的年輕人則是多是跳出了那樣的自我設限(畢竟是社交平台,跟文字平台的自我要求還是不太一樣!)
threads讓我大開眼界的還有幾件事:
1.很多人閱讀。而且不只是讀黃山料那類的,有一篇在討論世界文學,說「台灣文學:好笑」的轉發中,不少多人列出了自己閱讀的台灣文學,都是還不錯的好書!(新舊都有!舊到我小時候也沒讀過的文學書。)
2.很多人推坑電子閱讀器。老一輩的出版人不要再固守銷量看不起電子書市場了!拜託!與時俱進!謝謝(我最害怕看到出版界的人寫的那些垂頭喪氣又瞧不起自己工作的貼文了,Facebook超多的~)
3.也不少人熱愛紙本書!這讓我也好意外!每次看到我都會心感溫暖!
4.年輕人居然在流行iPod,你沒看錯是iPod不是iPad!!!!!!
5.看台劇、台片的比例頗高。這件事讓我萬分訝異!我25歲的時候看台片、台劇根本是少數,這真是奇蹟!(拜網路所賜,你就是會在網路上找到你的同好,即使你是小眾)希望台劇、台片能努力進步一點,不是砸錢有大場面或好場景就好!
6.年輕人都好有錢,有一項問卷是:你認為30歲要有多少可動用的存款?(結果好像是20~30萬)我30歲的時候可能銀行裡連1000塊都領不出來XDDD
7.很多自由工作者。(可以跟我一起取暖的就多了!XDDD,我一直覺得很孤單XDDDD)大概是因為instagram的關係,很多插畫、手工的創作者!
我突然想起我每次看著自己2010年的Facebook,想著「欸,我當時很開心耶!為什麼後來沒有了?」(現在有!)是為什麼了!
網路,不是,用來,社交的!網路,是用來,看世界的!不是後來世界看多了,就動不動酸言酸語,想要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也不是後來世界看多了,就動不動在那些流量之中自我質疑起是不是不夠符合旁人的要求,或是經常性地在那些酸言酸語或年長自己幾歲的大人面前矮了一截而感到自己不夠好!
網路,是用來看世界的,看一樣、不一樣的人!有時候在一樣的情緒裡感覺自己有人能懂,有時在不一樣的生活模式裡感到有趣!
至於那些流量、那些聲勢浩大、那些以任何方式行銷或宣傳自己(或任何事)都摻雜了太多、太多、太多的「目的性」而顯得不誠懇了!
年輕的時候對自己或對世界的期待(或不期待)都有著它十分迷人的勇敢(提出任何看法都是勇敢的),年紀大了一點,會開始明白很多「現實」,而替自己或他人設下任何的規則,這個不行、那個做不到,或是日子久了開始安靜地不多說也說來話長而懶得說了,甚或是因為「反正就只能這樣了」而有了連自己都不想奮力追求所以放棄而說服自己的妥協!
threads(年輕人)確實比Facebook(他們的爸媽)有趣多了!但我想一定有很多很多很多像我一樣不年輕的網路使用者,可能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究竟在哪一個瞬間,失去了那樣的有趣?也許是因為Facebook的演算法真的爛透了都是廣告,但更有可能的是:
時間、年歲讓人老到只能停在那裡連真誠對待自己的力氣都沒有了!(就更遑論真誠對待別人了)每次滑threads我都覺得好可愛、好可愛、好可愛,像看著我遺失又找回的那個年輕的我!
圖:20230303輕軌綠色隧道,Canon EOSM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