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94】生氣只是假情緒,了解生氣原因,用溝通取代氣話--《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

2024/04/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實生氣只是假情緒,背後的真實情緒不是它。可能有疲憊、焦躁、擔心與不安、惋惜和失落。

raw-image


生氣是一種情緒,我們沒辦法選擇,但發脾氣是一種行動,是可以選擇的。

很多人在生氣的時候,發脾氣。作者建議在兩者之間加入「復盤」的動作,思考自己生氣的原因,有時候是因為疲倦或是其他壓力而累積的,並非完全是孩子的問題。透過復盤,讓自己的心情能被理解,生氣情緒就能減輕一大半;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生氣背後的情緒為何,再針對這些情緒說處適當的話。

例如生氣另一半晚回家的背後,可能是擔心所致;生氣小孩那麼晚還不睡,可能是焦躁隔天小孩晚起,無法準時上學。所以,生氣時的溝通,可以以這些背後的真實情緒為主,取代氣話。


第二個理解,則是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的需求通常比大人單純,而且會說出來。

綜合以上兩個理解,如果孩子到該回家的時間,還是想玩。在父母準備暴走前,準備說出「玩這麼久夠了吧?你又想玩什麼?」、「你朋友都回家了,怎麼只有你吵著要玩?」之類的氣話,則可以先轉化成孩子的角度,思考他們為何會這麼做。


在管教孩子的溝通方面,也要注意三點:

  1. 要針對孩子的問題行為本身進行溝通:比如孩子推了別人,不能說「你欺負同學」,而是要說「你推同學」,因為「你推同學」是一個客觀事實,「你欺負同學」則帶有主觀看法。說不定孩子是先被推,才反推回去的,如果先入為主說孩子「欺負同學」,那麼溝通效果肯定不好。
  2. 讓孩子了解他的行動會造成的影響:由於孩子的行爲通常是出於衝動,並沒有辦法預測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何種後果,所以看不到的部分就要由父母說明,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何種影響。因此,與其說「不可以推人」,不如說「推人的話同學會受傷喔!」;與其說「現在不能吃點心,不如說「現在吃點心,等等就會吃不下飯囉!」
  3. 「 提出具體的替代方案:我們經常告訴小孩「不可以做什麼事」,卻比較少告訴小孩「該做什麼事」。比如當小孩生氣大吼大叫時,就可以告訴他:這時候妳可以跟媽媽說『媽媽我生氣了。』妳要不要說一次看看?」

當小孩難過向父母傾訴時,要特別注意,對話要以小孩為中心。不要用大人的觀點,試圖縮小小孩子的苦惱,很多時候小孩子要的是父母對他苦惱的理解,甚至不需要父母主導提出解決方法。

作者在書中分享一個月亮的故事,有位公主五歲的時候生病了,國王問她怎麼了?公主說她想要月亮,後來國王傾全國之力,都無法找到月亮獻給公主。最後,有一位小丑到公主床前問她,月亮大小?顏色?材質?最後做出一個指甲大小的月亮金箔。原來那就是公主心裏想要的月亮,而非大人們所想的。這個故事也更能說明,跟小朋友溝通過程中,要試著多用小朋友的視角跟小朋友溝通,而非用大人的角度。



西恩後見

讀完《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最大的收穫是了解生氣跟發脾氣是可以分開的,以及探討生氣背後的原因。會發現真的很多時候生氣,是因為擔心、焦躁,甚至是單純大人自己也累了,如此一來,如果能在發脾氣前,先把生氣把後的情緒轉化為溝通,讓小朋友知道大人的擔憂,或是告訴小朋友爸爸媽媽累了,那麼他們更能理解,也會比較配合,從而降低發脾氣的機會。



    76會員
    117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