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是由上海廣播電視台製作的記錄片,以醫療為題材,共有三季(第三季為防疫特別節目)
這部記錄片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探討醫護人員的職業生態, 還關注著各種生命的議題,如急救體系的日常、器官捐贈、面對死亡、精神疾病患者及抗癌之路等等。
在觀看《救命》之前,對於醫生這個職業有許多刻版印象,如看淡生死、急救過程帥氣又專業等等。
但在這集中,展現出外科醫師工作的高壓環境,他們必須得像一台完美的機器一樣,在手術中乾脆利落,若過程中發生絲毫失誤,可能斷送一條生命。
他們在面對生死關頭時,如此從容應對,這背後代表著其須時刻壓制自己的情感,保持理性。
華人因普遍有「留全屍」的觀念,不希望親人有殘缺的離開人世間,更蘊含了「捨不得」的情感,捨不得家人再受到任何痛苦與折磨了。
在«理解»中,捐贈者與被捐贈者心境截然不同,捐贈者的家屬,更是需要做出艱難的決定,例如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他們常問自己,如果不這麼做,親人是否會奇蹟似的醒來。而被捐贈者則可能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喜悅,可以說是一種「重生」。
這集中的«理解»,不僅探討病患與其家屬的心境外,還深入理解急救人員的無奈與心酸。一輛小小的救護車,裝載著無數生命故事~
在我們印象中,上海是個繁華,人們趨之若鶩,追逐夢想的大都市,但在急救人員眼中,卻是個老齡化嚴重、交通擁擠的城市。
中國的急救體系與台灣不同,前者由醫生、擔架員和司機所組成,後者則由則消防員負責。
我特別喜歡《救命》中一句旁白:「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醫療團隊投入大量精力與時間去救治病人,面對結果未如預期時的挫折感,但他們沒有時間去哀傷,必須須立刻打起振作起來,繼續搶救下一條生命。
對於一些極端重病患者,醫生常思考如何做得更多,以展現自己的價值。通過螢幕,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們的失落、無助和喜悅。這部紀錄片不煽情,真實展現了醫療工作的種種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