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這10點,你才算真的愛自己 【不只適用當下的你,也適用往後的你】

raw-image

想到愛自己,你會想到什麼?哪些行為才是愛自己?


是...早睡早起?健康飲食?吃好穿好用好,不虧待自己?重視自己的健康?


都對,但是今天我要分享可能是你在社群媒體或心靈雞湯上沒有看過的 (至少我沒有)


而是我這幾年從一些營養優質的頻道、書籍、演講、或哪裡聽來的一句當頭棒喝領悟出來的,我不敢說我列出的這些我都做到了,但是至少,也是個起點。


1. 充分瞭解自己的權益,並保護自己的權益

你是否充分認識自己的權益呢?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都身兼了數個身分,以我來說,我是公司的員工、社會公民、賣家、消費者、房客、債務人、女性、成年人、創作者......

每一個身分都有相應的法規規範著,我們每天也在這些條條框框下生活著,在享有這些身分的權益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要了解我們具有那些規範、權利、有哪些福利和保障、又有哪些管道可以尋求幫助。

舉例來說,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勞基法》,是否閱讀過呢?是否知悉裡面勞動契約、工資、退休、職災等相關規定呢?在之前一次辯論賽爭論著某個社會議題的時候,雖然我忘記當時為我方所辯護的論點,但清晰記得我所下的結論:

「我們應該去了解自身有哪些權益,才不會深受侵害而不自知,才不會身陷其中卻不知如何求救。」

曾經我也是聽到法律條文就想睡的人,討厭背東西、討厭看文言文、更不用說法律這種「每個字都得懂,拼在一起就看不懂」的假白話文。但是身為一個成年人,我們卻需要也必須去了解我們的權益,我們不用熟背、但要知悉,至少在狀況發生時,記得有法律可以保護我們。認識我們的權利,才能夠知道如何自保。

這邊我也推薦大家【全國法規資料庫】的網站,只要搜尋關鍵字,就可以找到相關的法規條例,不要讓自己的權益睡著了!




2. 充分認識並保護自己的身體

也許你會想,我當然認識我的身體,我從出生到現在就一直使用著這具身體,怎麼會不知道怎麼保護身體呢?

那...你是否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最有精神?什麼時候最疲憊呢?你是夜貓子、還是晨型人呢?以女性來說,你是否知道你的週期多長、會有哪些症狀、什麼時間是易孕期、什麼時候排卵期呢?你是否認識女性可能會有哪些疾病?是否懂得定期去做檢查和防治?

知道了這些之後,是否會因此調整作息,注意生活的飲食呢?像是明明自己是夜貓子,卻硬要早起,結果反而沒精神又效率不佳,一整天昏昏沉沉;或是明明知道自己經期第一天會超級痛,還是忍痛去上班,又不吃止痛藥,導致一整天狀態不佳,任憑自己痛苦地工作,效率也不如以往,又對無辜的同事發脾氣。

又或是,你是否知道身體在發出某些訊息,但你一直無視且不做應對措施呢?


你是否很久沒喝水了呢?這幾天如廁正常嗎?是否會時常口乾舌燥?明明已經疲憊不堪了還是硬撐著熬夜滑手機呢?


身體雖然不會說話,但總會透過一些小異狀傳遞自己需要支援的訊息,例如脫髮,表示自己最近壓力太大了;拉肚子,表示吃東西不健康;長痘痘,表示自己作息飲食不正常等等,雖然都是很基本很常見的訊息,但是否得到我們的重視了呢?

身體是會陪伴我們一生的,我們都應該去了解如何善待他,也應該了解有那些限制和問題,才能夠走得長久、走的舒適。




3. 即使止損,而不是「應作為而不作為」

舉我個人的例子來說,前陣子我發現自己久未登入的Amazon帳戶從美國被登入了,由於我很久沒有登入,系統發送了登入的通知給我,我也只是反映那不是我本人就結束了,殊不知道後來我又收到訂單通知,並被送往美國的某處,當下雖然有擔心是不是花到我的錢,但還是抱著僥倖的心態想,「應該是花那個駭客自己的錢吧,如果是花我的錢銀行應該會通知我吧,」又不了了之了,直到那個月的帳單寄來,我才發現真的是花我的錢買的,我才趕快去停卡,然後聯繫客戶終止我的帳戶。

很多時候,我們太常抱著僥倖心理,想著應該不會是那個最糟的情況吧,我沒這麼衰吧,就置之不理,就像我當時想要不了了之,不即時止損,結果反而導往最糟的情況發生,總是要一次教訓之後才去檢討、才去做應對措施,這次是一點小錢,要是下次是更嚴重的怎麼辦?

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應作為而不作為」的時候,明知剛剛好像說錯話,可能會傷到心愛的人,也不去解釋或挽回,任憑關係的裂縫越裂越大;早就覺得哪裡怪怪的,早知道那時候就多檢查一次了;早知道會有這種問題,就多查點資料就好了......總是要遇到虧損、得不償失的時候才悔恨自己沒有多做一點什麼,那為什麼當初不多做一點呢?其實就只是因為懶、因為貪、因為恐懼等等人性而怠慢了。

其實只要我們在發現問題當下,趕快去做個止損,就沒事了,只要在發現下水道有點堵塞時就趕快疏通了,現在就不會大淹水了。不要貪圖一時方便,換來長期的不便。




4. 正視自己野心,並為之努力

你是否也很常因為害怕其他人的眼光而犧牲自己的慾望呢?例如:明明想去報名某個課程,但是因為沒有人陪自己就不敢自己去;明明想去爭取某個升遷機會,但是怕被認為太有野心、太積極,就不敢報名。

人是群居的動物,出於生存本能,很難不受其他人的影響,那我們也必須清楚當我們選擇不行動的後果是什麼,可能是悔恨、自責自己當初勇敢一點就好了、或是埋怨他人讓自己活的那麼壓抑等等;但行動的代價又是什麼?可能別人會對你改觀、有負面觀感、在背後議論、被討厭;那如果放長線來看,以你整個人生來看,這段經歷可能會改變你什麼,對你有什麼意義,對你會有什麼影響,那回過頭,你想像中其他人的聲音,還會這麼重要嗎?搞不好他們也只是討論一下下,就回歸日常生活了,搞不好你會笑為當時煩惱這麼多的自己,幹嘛想那麼多,其他人根本就沒有那麼在乎也說不定。




5. 掌握主動權,為自己發聲

還記得小時候放學常常坐娃娃車從學校載到補習班,由於我不上安親班、我家又在娃娃車去補習班的路線中,媽媽特別請司機在某個路段放我下車,讓我自己走路回家,但有時候司機會忘記放我下車,我又不好意思在一車小朋友中大聲提醒司機放我下車,導致我很常要送到補習班後又折返回家,有一次車上只有我一個人,司機還忘記我在車上,下車後就直接鎖門了,我只好默默的開鎖下車,默默地離開。

這個故事要說的是,當你總是等著別人去想到你、注意到你,而不是去主動告訴對方我需要什麼、我想幹嘛,別人忽略你是很理所當然的,因為你又不去為自己爭取,別人憑什麼要為你爭取?

明明會議中就有提問的環節,明明有問題卻死不問,私下也不去請教對方,到後面出問題之後才在抱怨「我就知道會這樣」,好像這樣就跟自己無關、都是對方的問題。

又或者聽說同事在團購某個你喜歡的東西,你就擺著架子不去爭取,想說他們應該知道我喜歡會幫我訂吧,然後沒有人幫你訂時又在那邊抱怨人家不體貼;又或是在挑餐廳要吃哪間,你等著另一半幫你挑,發現是自己不喜歡的餐廳,吃的東西不合胃口,又再那邊挑三揀四、責怪對方不懂自己等等。

別人又不是你肚子裡的蛔蟲,就像你自己也不能完全了解其他人想什麼、喜歡什麼,沒有人有義務要去理解你、照顧你,連你都不為自己爭取了,別人為什麼要幫你呢?




6. 努力改善不滿的現況

舉例,雖然大家說我現在已經很好看了,但是我還是覺得自己太胖了;雖然主管沒說什麼,但是我覺得我的工作表現還有待加強;雖然很討厭工作的同事和環境,但是辭職又怕找不到工作,還是忍著點好了。於是就將就著現狀。

不去改變,是因為不想承擔選擇的代價:減肥的話要運動節食太苦了,還是算了吧;提升工作表現的話要付出很多努力太累了,算了;換工作的話搞不好也不會比較好,現在已經不錯了啦。

一年前,我在一家私立的連鎖補習班工作,環境小,人又少,薪水也蠻不錯的,重點是住的離公司近、附近生活機能好,我一開始也蠻喜歡的,但久了之後,我對於教學的工作不上任、不喜歡又做不好又被罵,同事的關係也很不好,我一開始為了薪水、為了附近方便的生活機能還想說忍一忍好了,有這麼優渥的薪水又舒服的生活環境哪裡找,直到幾個事件連環爆發,我終於壓抑不住了開始私下找工作,偷偷面試,然後確定上了再提離職,交接幾個禮拜之後,不管房租合約還沒到期就繳違約金趕快走人了 (當時老闆沒跟我簽合約所以我沒有違約)。

回想起來,我真恨不得當時早點離開,在發現自己不喜歡的時候就趕快離開就好了。

在自己躊躇猶豫不決的時候,做就對了,我們常常講沒辦法沒辦法,只是因為不想要承擔相應的代價,其實最痛苦的時候是執行之前那些胡思亂想,執行之後反而不那麼恐怖了,就像上台前緊張個半死,怕自己冷場、忘詞、表現不佳,但上台反而就不那麼緊張了,或是被丟進游泳池,我們求生本能會迫使自己趕快臨機應變,就學會游泳了。

7. 有節制的享受,不會沉溺於任何事物而無法自拔

就算是水這麼天然無雜質的東西,喝多了還是會水中毒的,更何況是世間任何事物?

我們生活中一定會有對一些事物特別迷戀或著迷的時期,像是我前陣子對小紅書短影音很著迷,甚至到了該睡的時間還在不停滑滑滑,還影響到了上班的精神狀態;或是更早之前太喜歡BTS,幾乎無時無刻都在追蹤最新消息、重複播放他們的音樂或影片,影響到課業和聽課的專注力;又或是前陣子太喜歡吃酪梨吐司,結果酪梨吃過量,導致腹痛、拉肚子兩個禮拜。

活到這個年紀,我也該知道當我快要對一件事情沉溺時會有那些徵兆,像是會不停想著他,或是一直執著的重複某個行為的時候,就要知道自己快要走進不健康的循環了,就要懂得拉自己一把,像是強制設定APP使用時間,一到時間就關機;喜歡BTS可以,但是要先把自己的東西弄好才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喜歡酪梨吐司可以,但是要減少用量,不要吃那麼多等等,而不是任憑自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8. 不一昧的壓抑自己的慾望

我們常常會聽別人說,要懂得知足惜福,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降低物慾、只買自己所需要的,因而一昧的壓抑自己真正的慾望,說服自己這樣就已經很好了,但仍然會三不五時為此焦慮著。但壓抑自己的慾望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例如,你很想買一個名牌包,但你怕這項支出會影響到生活品質等日常支出,就勉強說服自己現在已經夠用了,但如果你的慾望並沒有因為壓抑而有所削減的話,不如就想辦法實現吧,例如,省掉外食的支出、自己做飯;省掉買飲料的習慣,改喝水;每個月硬逼自己存一點錢,一點一點的,慢慢靠近自己的目標,這樣不是對心理更健康也更好嗎?

也許買一個名牌包對你的生活、你的人生沒有什麼正向影響,但壓抑慾望,也意味著你不斷去耗損你的意志力去無視你的慾望,不去正視自己想要什麼、假裝自己不想要,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我就是想花自己的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礙誰了嗎?

但如果自己明明沒有能力承擔那個金額或風險,還硬要的話,就是最笨的行為囉。不在此限。




9. 正視負面情緒,找到底層問題和原因

你們有過那種經驗嗎,明明對方沒對我們幹嘛,卻莫名其妙對他恨之入骨,做什麼都看不順眼,都覺得對方別有心機。

例如我一個同事,和我差不多時間入職,雖然不同職務,但是總覺得她的工作更核心,好像比我更重要,我就莫名其妙的討厭她了,討厭她尖銳的笑聲;討厭她講電話時放肆的音量;討厭她聽起來很聰明的發言;討厭她與他人嘻笑的談話;討厭她被其他同事稱讚......當我帶上了我的濾鏡去看她時,她做什麼都惹人厭,也影響到我工作的情緒,憑什麼她得到那些我沒有?

回過頭來,當我去正視我這些負面想法,挖掘底層的原因時,我才發現是因為我對我的工作有偏見,我覺得我的工作內容比他還不重要,因為我也想要像她一樣成為專業的人,我也想像她一樣被其他人稱讚,所以這些偏見和期待、與不符合期待的現狀相撞時,就產生了我的不安、焦躁和忌妒。

當現實與期待不符時,最容易的就是去埋怨、把氣出在對方頭上,因為埋怨和抱怨比改變世界容易多了;討厭一個人也比去改變自己容易多了。也許我們撼動不了整個世界,撼動不了其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的是我們自己的行為和選擇。

與其選擇討厭她,我去觀察她的好,她在做事的處風和態度,她應對進退的圓融,進而去補足自己,讓自己學習和成長,去欣賞她的好,才能讓你不斷的有所獲得。




10. 有問題就去找答案,而非止於表面就停了

這可能是典型的亞洲填鴨式教育所帶來的影響,當習慣於老師提供正確解答的時候,我們就不想自己去找答案了;當認知到自己說的有可能不是官方正解的時候,我們就不想去找其他可能了;當這些問題不會在題目出現時,就不去研讀它了。

這造就了什麼問題?

看見聳動的新聞媒體標題,就相信那就是真的、以偏概全;只聽到一方的說法,就覺得他說的是對的;因為看到大部分民意是這樣的,就走安全牌跟著民意走,也不去了解不同意見的論點。

再更日常生活一點,明明對推銷員說的某一部分不理解,但應該不重要就不追問了;明明對工作指令不甚理解,但老闆說的應該都是對的,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做了;銀行叫我去轉帳,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銀行說的都對,就轉帳了......太多太多明明有問題,但怕問出來被覺得蠢,就摸摸鼻子想說算了應該不重要,大不了回家再做功課。

蠢一時可以,但不要蠢一世。寧可當下問了被笑或被罵「這你也不會?」就丟那一下子臉,阿不會就不會,現在不就學到了嗎?之後不會再犯同樣錯誤就好了,也不要不懂裝懂,直到釀成大錯,才在那邊咕噥「我以為......」,那才是真的真的蠢。

結語

今天先整理到這裡,希望大家會喜歡我的分享,之後若有還有想到其他的重點,會再更新這個系列,也歡迎大家分享你們的見解或是針對愛自己的想法,感謝閱讀到這邊的你們!祝大家都可以成為珍愛自己的人!

18會員
24內容數
𝐴𝑏𝑜𝑢𝑡 𝑝𝑒𝑜𝑝𝑙𝑒.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