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敢直視到大方觀看《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也不確定是什麼原因,會因為艾瑪.史東去看《可憐的東西》,也不曉得電影到底在演什麼,但看到不少的討論,或是瞄了幾眼長篇對這部電影的論述,不外乎都跟女性主義牽扯在一起,但看完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讓人目不轉睛的服裝、造型、美術,這些從視覺帶出的激情!

最開始貝拉和博士不論言行為外表的詭異都讓人感到不耐,在心裡冒出「這是什麼奇怪的故事」的提問,然後你會慢慢地接受那樣的詭異,在這個故事是種正常,包括那些腦袋跟身體被換走的動物,牠們全都是正常的!情緒上便不會再去糾結「這是有可能的嗎?」就像貝拉的腦袋是從嬰兒植入母體那樣,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劇情慢慢透過「所看到的」把「正常」這件事先剔除,進入電影的核心:女性,就讓這個奇形怪狀的故事有趣、大膽了起來!

相較大多數的人或大部分的創作裡不談「性」或說「性」不可被大量的拿來討論,《可憐的東西》所有性愛場面,以及以貝拉的角度去嘗試、體驗、比較「性」與不同人一起的感受,也是先讓人無法直視,但隨後又慢慢將它視為一種常態:「性」這件事,並不是什麼令人羞恥的事,特別是在女性對性的渴望、談論它,都不該是種被噤聲的狀態!「性」不應當是不被討論的,在性這件事方面,女性應當也擁有「選擇權」或「話語權」。

貝拉離家也離開那些囚禁、束縛,與鄧肯的對手戲應該是這部電影最精采的部分。要說那是性別/權力的角力,我更喜歡在這個出遊的過程中,不單單只是在說「貝拉因為看到了世界而有了更多自主的意識」還有更多是對這個世界、宇宙所提出的那些質問:什麼一定可以?什麼一定不行?究竟誰說的算呢?到底是誰制定出這些讓人繞行的軌跡呢?

而那些服裝、造型上的講究,說到底也是社會規範的一環:眼中所看到的那些,都代表了某些身分、地位,也制定出每一個人各自的樣態,你可以直接從眼睛看到的,去辨識、定義每個人、每個場景各自的屬性,於是才有了這部電影裡那些從異常出發破壞大部分人原有的認知,某些時候,人們總需要有人提醒:也許那些被認為的「正常」反而是最不正常也最詭異的事!

看到電影的末段讓我不禁笑出了聲!特別是鄧肯的氣急敗壞,著實地將人性裡那種其實極軟弱又不示弱且經常想要占上風的姿態寫得精準,相較之下貝拉透過所有自身的體驗而有的自我長成反倒教人更為嚮往!

若是要說那種極軟弱是男性的特質之一也是成立的,男性在這個世界上總是被框在能力比較好、可支配世界的位置上!但實際上,多數的男性並不盡然全都想成為那個鋼鐵男子!或也像這部電影裡的男性一樣,多有他們各自表現或不願示人的弱小!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可看之處!

說到底我也不是什麼女權擁護者,要從什麼太艱澀的理論來討論這部電影也不可能!但是這部電影的視覺上讓人從不敢直視到從中得到極大的愉悅感!不只是大量挑戰了「性」這個議題,而是貝拉(艾瑪.史東)的自我追求,讓人也跟著在不斷嘗試裡,像是戰勝了什麼,也跟著到電影最後露出自信的笑容!

導演:尤格·藍西莫
編劇:托尼·麥克納馬拉
原著:《可憐的東西》阿拉斯代爾·格雷作品
主演:艾瑪·史東、馬克·魯法洛、威廉·達佛、拉米·優素福、克里斯多福·阿伯特、傑洛·卡麥克


圖片來源:《可憐的東西》官方網站



avatar-img
13.7K會員
866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部電影唯一不完美的仍然是那個「先知」的設定(以及些許看起來前後順序很燒腦難懂,但過於拐彎抹角的邏輯設定)但那個年代能以這樣的方式,預視、警示性地將未來世界數據運算的危險先行地創作出來,也真的算是非常精采也經典的作品了!
台灣不是沒有好劇本,而是有時候演員撐不起或是經常缺了細節和深入故事的情節,或是「那些觀眾都會知道但其實觀眾根本不知道的事」沒有被放進故事裡,拿捏得宜就會是一個完整又精采的故事,觀眾便會相信這樣的故事、那樣的情節都是真實的,而不只是一部電影而已!
不難看的一部電影,但就是少了什麼!而這少了什麼,大概就是許多台灣電影的現狀,說不上不行或很難看,有把故事講完,但哪裡就是覺得少了什麼~~而且這個現狀其實也很久了XDDD
串連著看這些韓國電視電影,令人頗滿足的,像在上歷史課一樣!不論每一次看哪一部,都有那種想要在腦中搜尋這部電影的主角或故事是從哪一部的延伸?可以從中往歷史再探索,對於觀看歷史的角度,便不再那麼單一的只看掌握話語權的人說出來的那些,才能進而明白「歷史」本來就是看誰站在什麼立場告訴你。
這個世界所帶給他的孤單、冷漠,以及他生來與其他人位於無法平等的處境,都讓他倍感孤獨,孤獨地讓他無法擁有希望地活著!即使他如此渴望去擁有家、擁有愛、擁有極平凡人能夠擁有的一切!
這部電影唯一不完美的仍然是那個「先知」的設定(以及些許看起來前後順序很燒腦難懂,但過於拐彎抹角的邏輯設定)但那個年代能以這樣的方式,預視、警示性地將未來世界數據運算的危險先行地創作出來,也真的算是非常精采也經典的作品了!
台灣不是沒有好劇本,而是有時候演員撐不起或是經常缺了細節和深入故事的情節,或是「那些觀眾都會知道但其實觀眾根本不知道的事」沒有被放進故事裡,拿捏得宜就會是一個完整又精采的故事,觀眾便會相信這樣的故事、那樣的情節都是真實的,而不只是一部電影而已!
不難看的一部電影,但就是少了什麼!而這少了什麼,大概就是許多台灣電影的現狀,說不上不行或很難看,有把故事講完,但哪裡就是覺得少了什麼~~而且這個現狀其實也很久了XDDD
串連著看這些韓國電視電影,令人頗滿足的,像在上歷史課一樣!不論每一次看哪一部,都有那種想要在腦中搜尋這部電影的主角或故事是從哪一部的延伸?可以從中往歷史再探索,對於觀看歷史的角度,便不再那麼單一的只看掌握話語權的人說出來的那些,才能進而明白「歷史」本來就是看誰站在什麼立場告訴你。
這個世界所帶給他的孤單、冷漠,以及他生來與其他人位於無法平等的處境,都讓他倍感孤獨,孤獨地讓他無法擁有希望地活著!即使他如此渴望去擁有家、擁有愛、擁有極平凡人能夠擁有的一切!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帶著女權視角去觀賞《可憐的東西》,看完後發現,以女權主義去定義這部電影太狹隘了,電影《Poor Things》中的Things不只是活在父權社會下的女性,更可泛指所有活在體制內的人們,偽善、貪婪、淫亂的人們。  於2023年上映,獲獎無數的《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愛爾蘭、英國和美國合拍的超現實科幻喜
Thumbnail
網路社會裡面,人與人之間應對進退,更包含了在不認識、生活沒交集的人面前擺出被喜愛的公眾形象。就算勇於逆風,一旦被退追蹤、被封鎖、被演算法砍,當流量崩盤,簡直變成比「社死」更卑微的「不存在」!
Thumbnail
我從一開始看到電影的造型 就深深的被吸引 (畢竟我是個天金有相位的人XD 但是太忙沒有到電影院看 直到最近朋友和我討論到這部電影 我才把它看完了(我真的滿不能看手術或血腥的戲) 看完我有幾個感受和想法 *哲學使我們變得更好,還是讓我們更困惑? *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影片充滿細節,畫面美學、音樂、服裝用心呈現。男女主角所展現的不同人生階段與情感互動,帶來觀眾不同的觀影感受。影片超過兩個小時,值得多次觀賞,每次都能發現新的細節,適合與不同人群一同欣賞,引發有趣的討論。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其探討了女性身體自主的議題,以及生而為人的意義和生命的可能。這部電影將黑色幽默、浪漫和哲學主題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部令人難忘的作品,並在許多影展上獲得了高度評價。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齣怪異、童真(?)、賞心悅目的電影,但2.5小時的篇幅,實在不夠時間將一位女性由幼兒直到成熟的探索和成長過程娓娓道來 此篇短文的標題是有點繞口兼看似學術論文,但確實是我觀影和思考這套電影的角度 (下有劇透)
Thumbnail
週末看了《可憐的東西》,這部以超現實手法呈現的電影,探索了女性成長和探索之旅,同時挑戰了觀眾的道德底線。影片中的對話引發了對人性與現實的深刻思考,也探討個人的成長與道德規範之間的微妙關係。透過這部作品也提醒了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抉擇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無論框架如何,我們都擁有自由。
Thumbnail
如果要說近年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電影,《可憐的東西》大概會名列前茅,它荒誕、獵奇、露骨,卻又極具思考性及餘韻,大膽的角色設定與腦洞大開的劇情,想必讓每個走進影廳的觀眾,都完全能夠理解,為何它能夠入圍2024奧斯卡多項大獎,而艾瑪.史東能獲得最佳女主角絕對是實至名歸。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可憐的東西 Poor things 一部充滿性愛元素的電影,藉著主角貝拉的成長與生活經歷,反映出了人生的種種變數。從像小孩一樣充滿好奇,到對享樂沈迷,再到開始認真工作,生活起起伏伏如同電影中的故事。觀後感想讓人思考,和電影中貝拉的成長經歷有異曲同工之妙。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由奧斯卡影后艾瑪史東主演的《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故事題材融合科幻怪誕元素,在架空的未來世界中探討自主與性的議題。本文詳細分析了此片的角色性格、故事情節、以及討論了性在故事中的角色和必要性,呼籲引起觀眾對人性、自主權以及生命意義的思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帶著女權視角去觀賞《可憐的東西》,看完後發現,以女權主義去定義這部電影太狹隘了,電影《Poor Things》中的Things不只是活在父權社會下的女性,更可泛指所有活在體制內的人們,偽善、貪婪、淫亂的人們。  於2023年上映,獲獎無數的《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愛爾蘭、英國和美國合拍的超現實科幻喜
Thumbnail
網路社會裡面,人與人之間應對進退,更包含了在不認識、生活沒交集的人面前擺出被喜愛的公眾形象。就算勇於逆風,一旦被退追蹤、被封鎖、被演算法砍,當流量崩盤,簡直變成比「社死」更卑微的「不存在」!
Thumbnail
我從一開始看到電影的造型 就深深的被吸引 (畢竟我是個天金有相位的人XD 但是太忙沒有到電影院看 直到最近朋友和我討論到這部電影 我才把它看完了(我真的滿不能看手術或血腥的戲) 看完我有幾個感受和想法 *哲學使我們變得更好,還是讓我們更困惑? *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影片充滿細節,畫面美學、音樂、服裝用心呈現。男女主角所展現的不同人生階段與情感互動,帶來觀眾不同的觀影感受。影片超過兩個小時,值得多次觀賞,每次都能發現新的細節,適合與不同人群一同欣賞,引發有趣的討論。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其探討了女性身體自主的議題,以及生而為人的意義和生命的可能。這部電影將黑色幽默、浪漫和哲學主題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部令人難忘的作品,並在許多影展上獲得了高度評價。
Thumbnail
《可憐的東西》是一齣怪異、童真(?)、賞心悅目的電影,但2.5小時的篇幅,實在不夠時間將一位女性由幼兒直到成熟的探索和成長過程娓娓道來 此篇短文的標題是有點繞口兼看似學術論文,但確實是我觀影和思考這套電影的角度 (下有劇透)
Thumbnail
週末看了《可憐的東西》,這部以超現實手法呈現的電影,探索了女性成長和探索之旅,同時挑戰了觀眾的道德底線。影片中的對話引發了對人性與現實的深刻思考,也探討個人的成長與道德規範之間的微妙關係。透過這部作品也提醒了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抉擇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無論框架如何,我們都擁有自由。
Thumbnail
如果要說近年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電影,《可憐的東西》大概會名列前茅,它荒誕、獵奇、露骨,卻又極具思考性及餘韻,大膽的角色設定與腦洞大開的劇情,想必讓每個走進影廳的觀眾,都完全能夠理解,為何它能夠入圍2024奧斯卡多項大獎,而艾瑪.史東能獲得最佳女主角絕對是實至名歸。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可憐的東西 Poor things 一部充滿性愛元素的電影,藉著主角貝拉的成長與生活經歷,反映出了人生的種種變數。從像小孩一樣充滿好奇,到對享樂沈迷,再到開始認真工作,生活起起伏伏如同電影中的故事。觀後感想讓人思考,和電影中貝拉的成長經歷有異曲同工之妙。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由奧斯卡影后艾瑪史東主演的《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故事題材融合科幻怪誕元素,在架空的未來世界中探討自主與性的議題。本文詳細分析了此片的角色性格、故事情節、以及討論了性在故事中的角色和必要性,呼籲引起觀眾對人性、自主權以及生命意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