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拖延的方法-從尋找你的舒適區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看了《向上生長》這本書,讓我對處理拖延的事有感。對於拖延,常常很容易犯的毛病是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懶惰?但實際上,大家或許也知道拖延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懶惰。

在說明克服拖延的方法之前,先來說作者對訓練技能的看法。對於訓練技能,作者認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分為:舒適區,訓練區和挑戰區。所謂舒適區,也就是平常習慣做的事,對自己來說是最不需要思考的,例如每天都會重複做的吃飯和刷牙,或是很熟悉的工作,已經駕輕就熟。接著是訓練區,比舒適區有點難度和挑戰但還可以執行,不會困難到要逃跑的程度。例如,和比你厲害的隊友打球,你不會每場都輸的那種。最後就是挑戰區,專業等級的,像是專業的舞者只要看過,就知道舞步怎麼跳,直接可以晉級。

因此,作者認為要訓練個技能,必須從最基本,最簡單的舒適區開始,持續的訓練,加入一點難度再升級,直到進入挑戰區成為高手,事情做起來就會變得容易。這訓練的過程,講究的是從基礎開始按部就班不要跳級的做,挑戰區就有可能成為你的舒適區了。

回到對於拖延的感想。個人覺得以作者這個訓練技能的方法,套在拖延這事的話,會拖延的原因是因為要做的事情已經是到了挑戰區的等級,門檻太高了。比如說運動好了,平常沒有在運動,想要開始去健身了,就設定目標每天去健身1小時。結果可想而知,最後就是沒有維持太久,然後放棄了。

通常我們期待的結果,都是在挑戰區看到的結果。例如期待自己有腹肌。通常我們拖延的,也是我們不習慣做的事,即不在我們的舒適範圍內。例如平常就沒有固定的運動習慣,但希望自己每天都去健身。由於要到達挑戰區需要過程和時間,更無法快速達成,所以還沒做就覺得心很累。

因此,要怎麼克服拖延?既然因為門檻太高不去做,對應的方法就是要降低門檻。至於門檻要降低到什麼程度?到你的大腦不會反抗的程度。

從最簡單的舒適圈開始
同樣以運動為例。以我目前的條件來說,我的舒適區,也就是最容易做到的運動,就是到靠近的社區散步。

設定不會很困難的目標和執行方法
原本想要每天去健身,但實際上要達到這個目標對我的日常來說是困難的。因此,將目標調整為可執行,不會太困難的方法,就是每個工作天吃完晚餐後,到社區散步1圈。沒有設定太困難的目標,是為了讓自己先從穿上球鞋,走出去運動開始。

調整想快速看到成果的心態
個人覺得在心情上的調整也是必要。將想要快速看到成果的心態,調整為按部就班的執行,相信成果可以走更遠。

過程中,有時候會想偷懶,告訴自己只要走1圈就好。我的經驗是通常這樣跟大腦說,會比較容易妥協。在散步時,原本設定的目標是走1圈,通常走出去了以後,也會多走幾圈,在興致好的時候,最多可以走10圈。

當從舒適區開始執行後,我也改善了拖延許久,想去運動的這件事。

最後,我的感想是在這個克服拖延的過程中,持續的運動也同時是個習慣的養成過程,如何讓自己能不間斷的堅持,也是個挑戰。因此,我將再整理習慣的養成之方法,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追蹤我接著將發布的新文章。

以上簡短的心得和執行感想,希望也對你有幫助!

avatar-img
小小草的沙龍
4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心理師許韡礪分享了個人面對情緒和壓力的體會,探討「過度辯證效應」對我們行為的影響。他強調了內在動機的重要性,呼籲人們應回想自己最初設定目標的初衷。文章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重新連結與目標之間的關係,並找到真正的動力,以克服拖延和生活中的壓力。
拖延症是許多人面對的重要挑戰,尤其是當任務看似繁重或不吸引時。克服拖延症的關鍵是將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使每個小目標都容易執行,這樣可以減少壓力並提高效率。透過時間管理,我們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更多事情,避免忙亂和拖延。有效的時間管理不僅幫助我們完成任務,還能找到更多的空閒時間,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拖延症的根源及影響,並提出了幾點提高專注力的方法。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打破拖延的心理陷阱,改善工作效率和達到更好的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拖延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了解你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拖延是克服這個毛病的第一步。 問題:在什麼情況下你最容易拖延? 思考一下以下幾個方面,看看哪些情況下你最容易拖延: 1. 工作內容:是某些特定類型的任務讓你感到壓力或不適嗎? 2. 環境因素:你的工作或學習環境是否存在干擾因素?
Thumbnail
★本書要傳達的核心訊息就是改變心態、提高自律能力,進而改善生活。 「爬樓梯心態」就是發展個人潛力的第一步,也是實現心中夢想的唯一途徑。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拖延和休息是兩回事兒。 有時候我們會把拖延當成休息的藉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樣的。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不確定時,就會更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對於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太乏味,或者我們對它沒有興趣。我們也可能會感到害怕失敗,擔心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心理師許韡礪分享了個人面對情緒和壓力的體會,探討「過度辯證效應」對我們行為的影響。他強調了內在動機的重要性,呼籲人們應回想自己最初設定目標的初衷。文章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讀者重新連結與目標之間的關係,並找到真正的動力,以克服拖延和生活中的壓力。
拖延症是許多人面對的重要挑戰,尤其是當任務看似繁重或不吸引時。克服拖延症的關鍵是將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使每個小目標都容易執行,這樣可以減少壓力並提高效率。透過時間管理,我們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更多事情,避免忙亂和拖延。有效的時間管理不僅幫助我們完成任務,還能找到更多的空閒時間,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拖延症的根源及影響,並提出了幾點提高專注力的方法。透過這些方法,讀者可以打破拖延的心理陷阱,改善工作效率和達到更好的生活。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拖延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了解你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拖延是克服這個毛病的第一步。 問題:在什麼情況下你最容易拖延? 思考一下以下幾個方面,看看哪些情況下你最容易拖延: 1. 工作內容:是某些特定類型的任務讓你感到壓力或不適嗎? 2. 環境因素:你的工作或學習環境是否存在干擾因素?
Thumbnail
★本書要傳達的核心訊息就是改變心態、提高自律能力,進而改善生活。 「爬樓梯心態」就是發展個人潛力的第一步,也是實現心中夢想的唯一途徑。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拖延和休息是兩回事兒。 有時候我們會把拖延當成休息的藉口,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樣的。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不確定時,就會更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 對於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須去做的事情,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拖延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任務太難、太乏味,或者我們對它沒有興趣。我們也可能會感到害怕失敗,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