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的心境:專注過程,享受練習,培養耐心與內在平靜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我們之所以要終其一生鍛練練習的心境,並非為了有朝一日能自豪於「我練成了處在當下的覺察技巧」,因為這樣的說法其實還是自尊心在作祟。我們為此下功夫,單純只為了一個原因,既是以此得到物質滿足或社會地位難以帶來的安然和快樂,等於練成了不畏時間考驗、伴隨一生的功夫,甚至是稱得上屬於我們的寶物


本月書籍《練習的心境》,由Thomas M. Sterner所撰寫。

Thomas M. Sterner是位爵士鋼琴家、鋼琴重造師,同時擁有高爾夫教練和私人飛行證照。透過作者的自我實踐分享,本書能讓我們學習到如何「重歷程而非結果在練習技能時專注在「此時此刻」,以在達到目標(想要的結果)前避免常見的沮喪和焦慮。

 

以下是書中的重點:

1)重歷程而非結果,改變自然發生

a) 與目標做切割

b) 濫用目標會浪費能量

2 ) 主動練習與被動學習

3) 花的自然生長

a) 大自然沒有自尊

4)培養耐心從改變觀點開始

5)DOC輔助法:行動、觀察、修正

a) 運用DOC處理憤怒:承認問題,修正反應

b)「好戲登場咯!」

6)讀後感

a) 特別推薦讀者們閱讀

b) 對於DOC輔助法的補充

c) 小結:刻意練習與實踐


1)重歷程而非結果,改變自然發生

在練習技能時,將「除非我變得夠厲害,不然就不可能喜歡打球或想要練習」的心態調整成「重歷程而非結果」,改變自然發生。

以高爾夫球為例,當練習揮桿時,將「歷程視為目標」處於當下專注練習,不去批判每球是否打得好壞,而是不帶情緒的評比(evaluate)每個動作是否有到位?用心秉持心之所想,原先的整體目標則是持續努力的方向陀。

a) 與目標做切割

想要專注當下,就必須切割自己對於目標牽繫Thomas M. Sterner

我們如果只重視結果,容易將練習中所犯的錯誤視為阻礙,為還沒有達到目標而沮喪難耐。當我們遇到的「阻礙」越多,感覺離目標似乎更遙遠,得熬更久才能享受成功的感受,讓我們感到不耐煩和氣餒,影響了原本在進行的練習,甚至可能就此放棄。

反之,當我們將目標從結果轉為歷程,處於當下就不會被錯誤和自我批判羈絆,這時目標變成了專注在此時此刻的事物,光是如此就已成功達陣。

當我們專注當下時,只有單純在學習眼前的事物與執行動作,只要我們保持覺察,隨時調整自我和練習的能量,自然會感覺到平靜,進而創造出理想的結果。

b) 濫用目標會浪費能量

練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做的是覺察與調整而非批判。

「這裡總是彈不好」、「進度太慢了…」,批判等於在濫用能量和目標,更是浪費了原本可以用以練習的心力。

批判與客觀覺察的不同之處在於,批判醞釀的是負面情緒;客觀覺察是分析每次努力的結果,如果方法正確既維持,錯誤就進行調整,以達到正確的練習效果。倘若我們秉持著不帶批判的心境,自然不會醞釀出負面的情緒,由此去學習新事物,光是對自己就變得更有耐心了。

 

2)主動練習與被動學習

練習和學習的不同之處,在於練習是因為有心達到特定的目標而刻意重複的某個過程,也意味著必須帶著覺察和意志,其中關鍵在於刻意和有心,學習則未必。

理想的練習機制需要刻意和用心持續投入某個活動歷程,而且必須對於自己是否朝目標前進有所覺察,要到達這個境界也必須不受結果羈絆。

 

3) 花的自然生長

花在哪個階段達到完美?是在等待栽種的小種子時、在土壤中開始發芽、綠芽從土壤中出來見到太陽、花朵和葉子生長出來,或是在花朵綻放的時候?

答案是,花在各個階段都是完美的。在種於土壤之中,它穩妥守份的當個種子,沒有絢麗的花瓣不代表這不是個理想的種子;綠芽從泥土躥出頭,種子也不會因只有綠芽而不盡完美;從種子到燦爛綻放,直到走向盡頭,這株植物都完美實踐了各個階段應執行的任務。

花的生命歷程,必須是從種子開始,再經過水、陽光、土壤的滋潤,才能發展出有朝一日燦爛綻放的潛力,因此時間是必然的。唯有等待,才能讓所有的必要因子相互作用而燦爛綻放。

試想,如果那個種子在土壤中說:

「我一定要趕快衝出土壤,出去照照太陽。每次下雨或有人澆水,都會讓我全身濕嗒嗒,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開花?不開花我就快樂不起來,只有開了花,才會讓人驚艷。希望我是株蘭花,千萬不要是那些沒有人注意的野花,身為蘭花就像王者一樣…等等,不對,我要當橡樹,這樣在森林裡傲視群雄而且更長壽,不是嗎?」

這段植物的對白聽起來可能有點滑稽,但人就是如此,也許有意無意的替進行的事項選定標杆,然後執著於未達到標杆就不合格的想法,以這種思維自立難關。

a) 大自然沒有自尊

大自然沒有自尊心的問題,所以能夠循序漸進,但是人的自尊卻往往會誤解完美及誤判自己的進度。在現今社會中,主流社會重視的是結果而非歷程,因此快速達到結果,是多數人希望達到的目標,就像花朵在絢麗綻放時才是人們嚮往的。然而,真正在花朵綻放了以後,「然後呢?」。事實就是會有更絢麗的花、更高大的樹不斷超越。

所有頂尖的運動員或藝術家都指出,所謂的完美永遠是個處在前頭的目標,因為當下的經歷和觀點會隨之改變。唯有洞徹這個事實,才可能邁向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等於必須認知到只要處在此時此刻,聚精會神於當下,自己就像那株花一樣美好,甚至完美。秉持著這種觀點,原本對於達到某個錯誤標杆的不耐煩自然會消散,況且這些標杆原本就不能使自己更快樂。


4)培養耐心從改變觀點開始

不耐煩是心未處在當下的徵兆,代表沒能用心在手邊的活動,而且已經偏離了歷程導向的準則。

培養耐心的兩個方法,首先,我們必須覺察內心對話是否逐漸沸騰喧囂到自己也被捲入。要擺脫似無止鏡又累人的循環,就必須向後退一步覺察真正的自己,像觀察家那樣靜觀好戲登場。接著,了解任何事都沒有所謂的完美達成,並且學會接受事實

如果你認為擁有更多錢財就會快樂,那可是人們自作自受的最大迷思。「如果…我就會快樂」的觀點只會帶來不滿,無法帶來真正的安然。

 

5) DOC輔助法:行動、觀察、修正

DOC (DO、Observe、Correct)輔助法,可以用於任何想投入練習心境的活動。當我們使用DOC刻意轉換成觀察家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跳脫當下的情緒。

以籃球員練習投籃為例,開始投籃就是行動、接著觀察投球的發展、最後根據觀察調整修正,過程既無情緒介入也不帶批判,心境純粹且平靜。

我們的目標是將DOC法融入在生活中,讓DOC法可能如心智活動的預設自然發生,以戒掉自己面對問題的壞習慣。例如,假設你覺得自己常常過度「擔憂」,當你出現「擔憂」的念頭時(行動),觀察內心對話,與此同時試著從中抽離,提醒自己正在發酵的情緒對事情沒有幫助,然後修正自己對於內心對話的反應,以擺脫這個情緒,既是DOC法的流程。

a) 運用DOC處理憤怒:承認問題,修正反應

以 Thomas M. Sterner 分享的例子為例:

某次作者與客戶洽談修復鋼琴的案子,在幾個月前雙方皆進行討論,作者也因為這個案子預留了幾週的工作時間,但在接近取琴的前幾天,客戶突然告知作者不修了。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作者先是刻意抽離的掛上電話,接著觀察評比內心對話,發現自我會感覺到不公、憤怒和焦慮,主要是因為擔心少了收入而批判,同時了解這是無法改變的過去(接受事實),無論好壞其實都取決於詮釋,接受或忽略端看個人的決定。

到了修正的部分,作者決定忽略自我對這件事好或壞公平與否的批判,轉而告訴自己這種狀況對於財務的影響就像潮汐漲退,有些案子能順利進行,有些案子就是接不成,儘管內心的自我高聲喧鬧「這明明就不公平!」,作者將這視為干擾,專注於接受事實,不因自我的嚷叫分心。

b)「好戲登場咯!

「好戲登場咯!」面對他人刁難或其他生活上的難關,類似這句話就是斬斷情緒作用的最佳利器。

隨著DOC流程越來越熟練,你也會更熟悉於跳脫情景當下的情緒,當你能跳脫憤怒和恐懼的沸騰,也等於是主宰這艘船的船長和水手,不輕易被情緒操控。隨著練習,你也會和內在的觀察家合為一體,在面對生活上的挑戰時,你不再如以往對事情措手不及,因為抽離情緒波動的反射動作,已成為你熟悉如本能的習慣。

此外這裡也要特別說明的是,對於運用DOC法,作者設定的目標並非是完全抽離、不受他人言行或生活起伏影響,如此會受制於必須擺脫焦慮的新壓力,這樣可能造成反效果,作者的目標單純在於好好投入練習DOC流程,同時覺察內心的對話,以持續練習運用DOC法。


6)讀後感

a) 特別推薦讀者們閱讀

常常會聽到「重視歷程而非結果」,然而真正在執行上是不容易,「活在當下」對現在緊湊的生活步伐、充滿各種刺激、誘惑的環境,更是個艱難的功課。本書作者將自己「刻意練習」的方法讓讀者能借鑒學習之,我在閱讀本書後也受益匪淺,因此特別推薦讀者們閱讀這本書。

習慣是養成的 ,慎選為上

生活中,我們許多習慣,包括思考、行動、回應都是反射性動作和習慣。試想在面對驚喜、衝突或不公時,我們是如何反應?DOC輔助法,提醒我們去刻意觀察內心對話,也讓我們檢視哪些是我們想要維持,或是我們不想要的習慣?

改變心境 vs 環境?

作者在書中提到有位朋友的同事,因對薪資結算感到焦慮和壓力,即使已經工作結束後仍無法與工作切割。對於作者所提出的例子,我想雖然心境是我們可以改變的,但於此同時我們也要檢視,是否處在一個不健康的職場或是學習環境中?在遇到職場霸凌、已超過負荷的工作、被壓榨的工作環境,再怎樣心靜都難以平靜時,若我們仍有選擇的權力,改變環境或許是更理想的選擇。

是誰的期待?

人有時候會執著於某個標杆,除了因自我對所謂完美的追求,也可能是來自重要他人對自己的期許,擔心若是未達到重要他人的期待,就會讓他或她感到傷心、失望。

為了滿足他人,長期在執行自己不想要的工作或是訓練,也無可奈何(「好父親」、「好員工」、「好孩子」角色)。因此我們能否檢視,眼前在刻意努力的「目標」(想要的結果),是自己對完美主義的追求,或是為了符合重要他人的期待而執行的「任務」?

再者,如果我們就是那個重要他人,我們可以做什麼來幫助他或她,不去執行那個,可以不屬於他/她的「任務」?


b)對於DOC輔助法的補充

關於DOC輔助法,很可惜作者在「觀察」和「修正」的部分沒有著墨太多,這裡我就自行想想可能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觀察(observe)的階段:

先了解情緒要表達的是什麼?不去壓抑或否定情緒。以作者被客戶臨時放鴿子不修復鋼琴的例子來說,我們可以問:「我為什麼生氣」?「我內心的吶喊是什麼?」「對方說了什麼或是做了什麼,讓我感覺生氣?」、「我還感受到什麼?」、「是否也曾有這樣的經歷」?

接著分析事件:

這事件當中牽涉的觀點、事實、立場、信仰是?(延伸閱讀:《底層邏輯》讀後感 )用以上例子來說作者在得知被放鴿子的當下,感受到焦慮、憤怒和擔心,覺得被不公平對待(觀點),因客戶失信於他,作者與客戶的立場是對立的。

(如果在一個事件當中,我們了解到與對方的立場、信仰不同時,對於「為什麼他要這麼做?」、「為什麼他要這樣對我?」、「我做錯了什麼?」,或許也不受困當中了。--因立場對立、利益衝突之下,是不會達到共識的)

而此事件作者面對的事實是,原本刻意空出了幾週時間,但是卻沒有得到收入並減少了,於此同時,作者認為這是無法改變的過去,接受或忽略端看個人的決定。

最後到了修正(Correct)的階段:

在「我可以做出什麼反應?」的部分,以冷靜接受事實、不被情緒操控的前提為主。例如,作者從原本感覺焦慮、憤怒和擔心,到選擇忽略負面情緒將它視為干擾,最後以接受事實來面對此事件。


對作者的經歷分享之看法

我覺得在「修正」的部分,不是只有「選擇忽略負面情緒,冷靜接受事實」才是最好的回應方式。或許說,沒有最好、最完美的答案,更重要的是,

我們為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負責。

在作者的經驗分享中,以「選擇忽略情緒,冷靜接受事實」,是作者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的結果。DOC方法的使用主要是讓我們學習專注,「選擇忽略情緒,冷靜接受事實」很好,因為可以讓我們專注在想要的事情上。

然而,如果你覺得還是「情緒過不去」,那就讓自己「情緒過不去」,這都沒有關係。情緒是我們心理健康重要的訊號,我們釋放情緒,也是在為我們的情緒負責任。但是要記得,不要被「情緒大怪獸」吞噬了全部,導致我們失去了理性,做出我們不想要的決定。

如果現階段的你很多負面的情緒,你對它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要怎樣面對它才好?至少,承認情緒的存在,讓它知道你在乎它,已經是在照顧情緒。另外,有時也可以忽略它、不理會它,做別的事來放鬆自己。

情緒大怪獸保持距離,是為了有能力再回來照顧它。

或許,可能在很久以後的哪天,在你不斷學習面對它以後,最終可以與「情緒大怪獸」握手言和,成為可以相互理解的好朋友。


c) 小結:刻意練習與實踐

自去年至今,雖為數不多也不知不覺看了些書,感謝這些作者們分享的觀點,讓我透過文字像是與作者在交流,也促進了與身邊他人的討論和對話。對於作者們分享的內容,有的認同有的不認同,皆讓我學習匪淺、受益良多,期許自己能將所學習到的知識,重複刻意練習與實踐,以有朝一日能成為跟著自己價值非凡的寶物。


好書推薦之《練習的心境》,歡迎點選以下鏈接購書:

金石堂(實體書):https://shoppingfun.co/3NXTG?uid1=vocus

博客來(實體書):https://shopsquare.co/3NXTt?uid1=vocu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草的沙龍
8會員
22內容數
這裡分享推薦書的筆記和讀後心得, 讓你快速了解書中的精華。
小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本書《1000萬人都說有效的輕鬆戒菸法進階版》的核心觀念在於改變觀念而非意志力剋制,透過理解尼古丁成癮的真相,打破惡性循環,最終輕鬆戒菸。文中並探討戒斷反應的應對,以及環境和自身需求對戒除成癮行為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3/31
本書《1000萬人都說有效的輕鬆戒菸法進階版》的核心觀念在於改變觀念而非意志力剋制,透過理解尼古丁成癮的真相,打破惡性循環,最終輕鬆戒菸。文中並探討戒斷反應的應對,以及環境和自身需求對戒除成癮行為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2/28
本書評論《所有問題都是一場賽局》,探討賽局理論如何提升問題解決能力。文章說明賽局理論基礎、奈許均衡概念,並以「囚犯困境」和模擬例子說明如何尋找奈許均衡。
Thumbnail
2025/02/28
本書評論《所有問題都是一場賽局》,探討賽局理論如何提升問題解決能力。文章說明賽局理論基礎、奈許均衡概念,並以「囚犯困境」和模擬例子說明如何尋找奈許均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近期閱讀的一本書:【我可能錯了】中,也提及到「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你所需要知道的事」。 董啟章先生曾說:「買書有點像在買紅酒,有些陳年佳釀,是不能急著馬上享用的。 不同的是,日漸醞釀成熟的不是書,而是...」
Thumbnail
近期閱讀的一本書:【我可能錯了】中,也提及到「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就會知道,你所需要知道的事」。 董啟章先生曾說:「買書有點像在買紅酒,有些陳年佳釀,是不能急著馬上享用的。 不同的是,日漸醞釀成熟的不是書,而是...」
Thumbnail
作者田坂廣志博士深入探討人可以如何改變意識,招來好運,進而參透覺悟人生的終極道理。
Thumbnail
作者田坂廣志博士深入探討人可以如何改變意識,招來好運,進而參透覺悟人生的終極道理。
Thumbnail
別把心思放在結果上,全神貫注地做好手上的事,若能如此,結果自然會完美呈現。
Thumbnail
別把心思放在結果上,全神貫注地做好手上的事,若能如此,結果自然會完美呈現。
Thumbnail
刻意放鬆 -讀後心得
Thumbnail
刻意放鬆 -讀後心得
Thumbnail
本書架構 簡評 本書以『收穫心態』和『落差心態』瞭解自己與理想的距離,看完這本書,感受非常深刻。尤其『想要』,和『需要』之間的差異。覺察到自己的落差心態,並從中認知到正確衡量心態的方式。並非用未來來衡量自己,而是由過去的事實來衡量自己的進步。這種想法,是基於認知到現有手上的東西,然後不要花過多時
Thumbnail
本書架構 簡評 本書以『收穫心態』和『落差心態』瞭解自己與理想的距離,看完這本書,感受非常深刻。尤其『想要』,和『需要』之間的差異。覺察到自己的落差心態,並從中認知到正確衡量心態的方式。並非用未來來衡量自己,而是由過去的事實來衡量自己的進步。這種想法,是基於認知到現有手上的東西,然後不要花過多時
Thumbnail
今年春節看了幾本書,有的文字對我來說讀起來生硬,就花長一點時間分章閱讀,有的則容易入口,不出一天就可以讀完。因為期待自己讀的書可以用在生活上,即便是一個、二個觀念或方法都好,所以趁著剛讀完,最是有感時,給自己做點書寫,寫下關於此書的學習點。今天先分享這本書:
Thumbnail
今年春節看了幾本書,有的文字對我來說讀起來生硬,就花長一點時間分章閱讀,有的則容易入口,不出一天就可以讀完。因為期待自己讀的書可以用在生活上,即便是一個、二個觀念或方法都好,所以趁著剛讀完,最是有感時,給自己做點書寫,寫下關於此書的學習點。今天先分享這本書:
Thumbnail
想成功,先要懂得自我成長的學習技術 🌳斯多葛學派的二分法:關注你能控制的事 🌳 與成功有約-柯維的關注圈/影響圈:人們應專注面對可處
Thumbnail
想成功,先要懂得自我成長的學習技術 🌳斯多葛學派的二分法:關注你能控制的事 🌳 與成功有約-柯維的關注圈/影響圈:人們應專注面對可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