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吹嘴兩三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今天來聊一些古典吹嘴的東西吧,因為踏入薩克斯風古典吹奏的時間比較晚(大約2018年吧),加上之前流行吹法不重視基本練習,養成一些壞習慣,還好慢慢改正回來,唯一比較可以算得上正確的部分是用了 Vanderon AL3 吹嘴吧!AL3是一顆古典吹嘴,剛入手時用 Rico Plasticover 黑竹片搭配,還可以吹出偏亮的聲音,會用AL3的原因是因為 YAMAHA AS-4C 用了一年開始覺得塞且聲音沉悶缺乏變化,試吹 AL3 的感覺還不錯,就直上換了AL3,其實也沒有什麼不適應的過渡期,在一群同樣用AL3的大哥團中聲音明顯亮而突出,直到前兩年覺得開始會塞了,也換用藍盒3號竹片,今年才積極想找一顆吹嘴替代,無奈試過 Selmer S80、S90、Concept之後一直感覺沒有差異,也許開口都差不多大吧!

 

吹管樂團或重奏團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音色要統一,還記得有一次帶了ROC Britone Tenor白吹嘴去樂團試吹,超爆笑的狀況是我的音色超級寬廣明亮,引人側目,趕緊換上S80,果然就好多了,集中統一的音色又出現了,我想,除非是有特殊的SOLO橋段需要不一樣的音色,不然還是穿上制服比較妥當。

 

回歸正傳,說到吹嘴,Selmer S80是一顆超級經典的古典吹嘴,早期在學校吹團的學生應該都是用這一顆,後來Selmer出了一顆 S90,也幾乎是人手一顆,在以往試吹或有機會使用的經驗中,S80 C*比較容易控制,S90因為試吹的都是170開口的,覺得出氣比AL3更憋了,比AL3更難控制,但在Piano上下的聲音相對容易,所以一直沒有考慮這兩顆(我的Tenor吹團主力是S80 C**)。

 

還有一顆經典的 Selmer Soloist 吹嘴,我在 Youtube 聽過有人用這顆吹嘴吹出「相當古典」的音色,但我試吹時總覺得和手頭上的 Vanderon V16 沒什麼差別,音色開放,當然要用送氣控制讓音色暗下來也不是做不到,但我一直認為它和 V16 是同性質的,所以就沒有列入清單了。

 

中間有想說是否要用 Selmer Concept,Concept 是 Selmer Paris 2014之後使用新概念所設計生產的吹嘴,外型也是相當流線型的水滴狀,試吹之後發現溫暖的音色很不錯,但開口大小是讓我猶豫的唯一原因,比起AL3更小的吹嘴開口,會不會讓我覺得更憋呢?因為沒有下手,所以無從得知,後來 Vanderon 出了一顆「很像」Concept 的吹嘴,PROFILE 系列的 AP3,開口比AL3稍大一點點,應該不是為了取代 AL3 所推出的吧?一直想試吹這顆吹嘴卻苦無機會,從網路上的試吹評比一直都是拿來和 Selmer Concept 捉對廝殺,偶有看到和AL3比較的,在音色上和 Concept 非常相近。

 

後來在2022年 Selmer Paris 台灣代理商「海灣樂器」舉辦的樂器展售會上試吹了 Selmer Paris 最新的古典吹嘴 Claude Delangle,這顆吹嘴是2019才剛發表的,開口比AL3大上一號,試吹的狀況還不錯,音色可亮可暗,吹奏感和音色與AL3差距不大,感覺應該就是下一顆了,然而這顆內崁銅材的膠嘴甫上市且價格超過台幣8000仍搶購一空,還好代理商因為體恤偏遠地區的 Selmer 愛好者特別調了一顆店裡的壓箱寶給我,這顆本來不賣的展示品就到了我手上了,還記得入手後在第一次使用這顆吹嘴上課時因為開口大了一號,控制力道尚無法完全適應,小聲的地方做的並不好,音色也不優,全班都回頭看看我,害我瞬間想挖個地洞跳進去,所幸在家加緊練習長音一星期之後,隔週上課就能適應並加以控制,雖然不適應的吹奏感那陣子都一直存在,而後直到現在在管樂團上課使用 Vandoren 銀盒3號竹片都能控制自如,我想每天的長音和音階、教本練習發揮了很大的功用,大概未來幾年就是以這顆當作吹團的主力了,搭配 D'Addario Reserve、 Vandoren 藍盒、銀盒3號竹片都游刃有餘。

 

另外,我認為挑吹嘴的前提除了音色的考量外(當然吹團所需要的音色別無選擇),最重要的就是適應度,每個人適合的吹嘴不太一樣,所以不是某一牌某一型號吹嘴就一定好吹,在可以試用的狀況下,儘可能的挑出自己喜歡的吹嘴吧!

 

還有...找到喜愛的吹嘴後,練習、練習、練習!比一直找樂器盒裡永遠少一顆的吹嘴來的重要多了...

avatar-img
82會員
257內容數
無聊亂寫一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聊亂寫的小茶几 的其他內容
樂團演出需要樂譜,但不一定要花錢採購,本文介紹在國內取得樂譜的多種方式,包括網路下載、自行編譜等,同時也提醒尊重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
相信對於學習薩克斯風的人來說,拉長音不是一件陌生的事,但其實做到的人少的可憐,其實拉長音真正的意義不在於只是拉長音,而是感受如何去「控制」氣。
樂團演出需要樂譜,但不一定要花錢採購,本文介紹在國內取得樂譜的多種方式,包括網路下載、自行編譜等,同時也提醒尊重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
相信對於學習薩克斯風的人來說,拉長音不是一件陌生的事,但其實做到的人少的可憐,其實拉長音真正的意義不在於只是拉長音,而是感受如何去「控制」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開發人聲質量域旨在提升人聲的音質、音量與音域的發聲能力,能令音質變亮、音量變大、音域變寬。 發聲相關的重要部位包含聲帶與鼻口唇齒舌咽,前者若有閉合不全問題,則聲音偏向假音,而若是閉合過度用力,則容易造成聲帶的損傷;後者,則是咬字上子音與母音的創造,靈活的鼻口唇齒舌咽動作變化,是使咬字清晰的關鍵。
開發人聲質量域旨在提升人聲的音質、音量與音域的發聲能力,能令音質變亮、音量變大、音域變寬。 發聲相關的重要部位包含聲帶與鼻口唇齒舌咽,前者若有閉合不全問題,則聲音偏向假音,而若是閉合過度用力,則容易造成聲帶的損傷;後者,則是咬字上子音與母音的創造,靈活的鼻口唇齒舌咽動作變化,是使咬字清晰的關鍵。
開發人聲質量域旨在提升人聲的音質、音量與音域的發聲能力,能令音質變亮、音量變大、音域變寬。 發聲相關的重要部位包含聲帶與鼻口唇齒舌咽,前者若有閉合不全問題,則聲音偏向假音,而若是閉合過度用力,則容易造成聲帶的損傷;後者,則是咬字上子音與母音的創造,靈活的鼻口唇齒舌咽動作變化,是使咬字清晰的關鍵。
開發人聲質量域旨在提升人聲的音質、音量與音域的發聲能力,能令音質變亮、音量變大、音域變寬。 發聲相關的重要部位包含聲帶與鼻口唇齒舌咽,前者若有閉合不全問題,則聲音偏向假音,而若是閉合過度用力,則容易造成聲帶的損傷;後者,則是咬字上子音與母音的創造,靈活的鼻口唇齒舌咽動作變化,是使咬字清晰的關鍵。
Thumbnail
今天剛剛因為閱讀了 花茶菓子的文章,她推薦了三首歌, https://vocus.cc/article/66344dd9fd89780001097ecc 然後突然回想到,幾年前我也有演奏此曲錄音在YT上面 落雨聲(聆聽時,喇叭切忌太大聲,因為我吹單簧管的聲音穿透力很強XD) https:
Thumbnail
幕後分享系列以我個人經驗為主,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我未來有更新或其他經驗就會更新本篇內容。 這邊想分享我自己錄製影片選麥克風的經驗,完全真實不藏私,如果你剛好在選麥克風,可能會有一些幫助。
Thumbnail
我們在前面有提到輔音的發音位置、發音方法,看起來好像介紹完全部的輔音了。不過你有發現這些文章介紹的輔音有什麼共通特色嗎?原來是這些輔音都是氣流「從肺部向外」流出形成的發音。那麼,有沒有氣流從外而內的發音呢?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開發人聲質量域旨在提升人聲的音質、音量與音域的發聲能力,能令音質變亮、音量變大、音域變寬。 發聲相關的重要部位包含聲帶與鼻口唇齒舌咽,前者若有閉合不全問題,則聲音偏向假音,而若是閉合過度用力,則容易造成聲帶的損傷;後者,則是咬字上子音與母音的創造,靈活的鼻口唇齒舌咽動作變化,是使咬字清晰的關鍵。
開發人聲質量域旨在提升人聲的音質、音量與音域的發聲能力,能令音質變亮、音量變大、音域變寬。 發聲相關的重要部位包含聲帶與鼻口唇齒舌咽,前者若有閉合不全問題,則聲音偏向假音,而若是閉合過度用力,則容易造成聲帶的損傷;後者,則是咬字上子音與母音的創造,靈活的鼻口唇齒舌咽動作變化,是使咬字清晰的關鍵。
開發人聲質量域旨在提升人聲的音質、音量與音域的發聲能力,能令音質變亮、音量變大、音域變寬。 發聲相關的重要部位包含聲帶與鼻口唇齒舌咽,前者若有閉合不全問題,則聲音偏向假音,而若是閉合過度用力,則容易造成聲帶的損傷;後者,則是咬字上子音與母音的創造,靈活的鼻口唇齒舌咽動作變化,是使咬字清晰的關鍵。
開發人聲質量域旨在提升人聲的音質、音量與音域的發聲能力,能令音質變亮、音量變大、音域變寬。 發聲相關的重要部位包含聲帶與鼻口唇齒舌咽,前者若有閉合不全問題,則聲音偏向假音,而若是閉合過度用力,則容易造成聲帶的損傷;後者,則是咬字上子音與母音的創造,靈活的鼻口唇齒舌咽動作變化,是使咬字清晰的關鍵。
Thumbnail
今天剛剛因為閱讀了 花茶菓子的文章,她推薦了三首歌, https://vocus.cc/article/66344dd9fd89780001097ecc 然後突然回想到,幾年前我也有演奏此曲錄音在YT上面 落雨聲(聆聽時,喇叭切忌太大聲,因為我吹單簧管的聲音穿透力很強XD) https:
Thumbnail
幕後分享系列以我個人經驗為主,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我未來有更新或其他經驗就會更新本篇內容。 這邊想分享我自己錄製影片選麥克風的經驗,完全真實不藏私,如果你剛好在選麥克風,可能會有一些幫助。
Thumbnail
我們在前面有提到輔音的發音位置、發音方法,看起來好像介紹完全部的輔音了。不過你有發現這些文章介紹的輔音有什麼共通特色嗎?原來是這些輔音都是氣流「從肺部向外」流出形成的發音。那麼,有沒有氣流從外而內的發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