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探別人的隱私、打聽對方的祕密,就像把手伸進蓋滿黑布的神祕箱裡,根本不清楚自己究竟會摸到什麼。可能是蛇、癩蛤蟆,也可能是黏黏的血蛭。偏偏「好奇害死貓」,別人越是隱藏的事物,越能抓住我們的耳朵與眼球,因為「窺」是最赤裸的人性。
最近無意間聽到:「快點說啦,如果你不跟我說這件事,我再也不要理你了;如果朋友不能分享彼此的祕密,還算什麼朋友?」這些話乍聽之下雖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抑或刺耳的話,卻不禁讓我忖度,人性與交際的界線,有時宛如細長的鋼索,行走其上,不可不慎。同時,也讓我回想起昔日一段對話。內容約略如下:
甲:如果有天妳無意間聽到了有關好朋友的祕密,妳會怎麼做?
乙:應該不會有這一天,因為我不喜歡知道別人的祕密。沒有想知道的欲望,就不會把心思放在這上面。
甲:我說的是如果。
乙:如果不是她親口對我說,那就只能假裝沒聽到。
甲:那,如果有天她突然跟妳說,有件事一直放在心中,至今從來沒跟任何人講過,妳會想知道嗎?
乙:坦白說,我還真沒想過這件事。若是以前有人問我,當下我肯定會傻掉、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不過如果可以的話,我不想知道,因為我怕承受不了那個祕密的重量。
甲:重量?她的祕密關妳什麼事,為什麼會覺得有負擔?
乙:既然是好朋友,好事肯定會傳到我耳裡,就算不知道也沒關係。不能說的祕密,多半是負面的,那麼我一定會替她感到難過、遺憾、不捨等等之類的。可是,我很清楚知道自己不是內心特別強大的人,不但幫不上忙,還會增加自己許多煩惱,所以可以的話,我希望不要知道。如果最後她還是選擇說出口,我應該還是會默默的聽,畢竟要將心裡的祕密說出口,不是件容易的事,安靜當個聽眾是最起碼的尊重。
甲:唉唷,不錯餒!這些話從那學來的。
乙:(翻白眼)我自己想的啦。
走在人生的道路中,我們總會在某些時候遇見幾個特別契合的人,一段時間相處後,逐漸成為階段性的「好朋友」。在「黏」性高的期間,會因為信任主動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甚至是深藏於心的祕密,都可能因為一時的氣氛或機緣而鬆口,這是非常自然的現象。當然,也有好一些是對方主動開口詢問,如同本文前頭撰述那樣,都是非常普遍且不難發生的事。然而,是好、是壞,清官難斷家務事,旁人不容置喙。不過,我總覺得在開口分享之前,有幾件事應該想明白。
信任,是建立在友好關係的基礎上。我們必須知曉,人是會變的,不僅關係會變,就連觀看事物的角度,也會因為立場不同而轉變。況且,自己認知上的好,是真的好嗎?我們認為的好朋友,可能也有他自己的好朋友。網路上許多論壇,永遠有人敲碗問卦,而你視為祕密的事,最終可能「紙包不住火!」是以,哪怕關係再密都該劃好界線,保護自己同時也保護雙方之間的情誼。
說「重話」要挑對人。有些事過於沉重,對有些人而言其實是一種負擔,甚至會造成壓力。畢竟雙方關係良莠,與對方承受壓力的程度不一定成正比。除此之外,想說的人要尊重聽的人;聽的人要尊重說的人。懂得尊重,方懂得信任的可貴。
問問自己,傷口是否已經好了。祕密背後若是伴隨一段不好的回憶,在尚未痊癒前,將事情說了出來,等同將隱隱作痛的傷口,再次曝曬於陽光底下。炙熱的眼神,無形中可能造成第二次傷害。因此,在不確定自己能夠釋懷,抑或對方能夠或願意分擔之前,主動分享或挖掘別人心中的祕密,可能是不需要且不智的行為。
「有些故事,不必說給每個人聽〈下一個天亮,郭靜〉。」人人心中都有個百寶盒,收藏著不輕易與人分享的喜怒哀樂。倘若一心只想聽八卦,圖個新鮮,打著關心的口號,進行打聽、窺探別人不願輕易提及的隱私或祕密,實在不是一個睿智的選擇,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
其實啊!有些事不知道真的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