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末代牌坊?-關渡教善坊

2024/03/3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在臺北市關渡國小旁,有一座相當醒目的牌坊-教善坊。

  一般說到牌坊,總覺得是帝制時代,為了端正風俗,表揚孝子、節婦、人瑞等人而衍生的產物,但這座教善坊並非如此,而是建於國府遷台後。

  當然,時序進入民國時代,斷然不會有什麼奉旨建坊之類的事發生,此坊乃民間私建,但表揚「好人好事」的精神不變。

  故事要從河北人王俊卿說起......

  王俊卿乃前清秀才,曾在北平設立志仁義學,1948年舉家來臺,見臺灣書籍缺乏,將志仁義學的圖書運到臺灣,並成立圖書館,供大眾閱覽。還成立孤兒院,施捨藥物及棺木,是個熱心社會公益的慈善家。

  王先生雖於1950年去世,但其子王東海和王子乾繼承父志,繼續慈善事業,1958年投入20萬元資金,在市政府旁巷子裡,成立王氏宗廟圖書館,藏書近兩萬冊,還成立好生育幼院,救濟孤苦兒童。

  根據報載,王家兄弟先後印了五百多萬本善書,辦了五間圖書館、一家育幼院和兩家學校(志仁補校、志仁高職),,從他們所辦的志仁補習學校免費義教班畢業的學生,超過三千人。

  而王氏圖書館的讀者中,有一位玄空師父,後來創建了臺北名剎行天宮,圖書館的力量不可小覷啊!

蔣中正總統贈匾給王俊卿,由北市長高玉樹頒發,王俊卿之子領取(1965年10月1日民聲日報第二版)

蔣中正總統贈匾給王俊卿,由北市長高玉樹頒發,王俊卿之子領取(1965年10月1日民聲日報第二版)


  1964年,為了使王俊卿之後代子孫不忘祖先遺訓,在關渡國小校門旁建教善坊並報國、功德兩碑。隔年,因王家對慈善事業的重大貢獻,蔣中正總統特頒「樂善遺徽」匾額。

raw-image

  1977年因道路拓寬,教善坊被移至現址,並整修為關渡公園,1987年,再豎立王東海先生像。2007年我初次造訪此地,王東海像尚在,結果近年整修後,原塑像位置變成樓梯,王東海像則不知去向。

2007年的教善坊王東海像

2007年的教善坊王東海像

  一代大慈善家竟然淹沒在時代的洪流裡......我想知道他的生卒年,在網路上居然幾乎找不到資料,只能靠新聞報導和這個銅像推測他大概是生於1892年,1987年去世。

2024年再訪此地,銅像消失,變成樓梯

2024年再訪此地,銅像消失,變成樓梯


raw-image

  教善坊除蔣中正總統所頒之「樂善遺徽」匾外,背面另有陳誠所贈之「孝善垂型」匾。兩旁報國、功德兩碑上,記載有關渡之簡史、教善坊由來等內容,是該地地貌變化的史料。

raw-image

  比較特別的是還記載有1979年陳金龍少校殉職事蹟,這是教善坊全區最後一筆資料,此外碑身尚有許多空位,可能是打算記錄未來一些好人好事事蹟所預留的空位,可惜,時空就停留在陳少校捨命救眾故事中,再也沒有更新過。

  不曉得這個會不會是民國史上最後一座牌坊呢?

raw-image

  我站在整修後的教善坊前,一邊遙想著那個純樸的年代,以及現今日下的世風.....


  說故事,找故事,是樂風最愛做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