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帶走的新莊 伍 - 鏡映的萬應堂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鯤橋故事站邀請你以文字做橋,從身處的臺灣走向充滿故事的鯤島,看見更多屬於我們的故事。

raw-image


大水兩度沖毀的萬應堂

新海橋旁的萬應堂,是我見過最有設計感的一間小廟。

相傳,這間萬應堂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在新莊還是一個河港的時候就有了,那時的萬應堂在橫後街上。然而橫後街在1898年被大水沖走一整排街屋,1911年時又被超級颱風帶來的洪水刮入河中,兩次大水讓橫後街不復存在,而街上的福德祠(現在的大觀街12號 厚德宮)與萬應堂,就這樣被大水帶走了兩次。我想,萬應堂最早的遺骸與廟身,早已在茫茫的大河水流中離開了新莊。

(橫後街與大颱風的故事,詳見前幾篇文章)

新海橋旁的萬應堂,時常經過環漢路的人應該不會陌生

新海橋旁的萬應堂,時常經過環漢路的人應該不會陌生


祢的名字

最一開始,萬應堂可能沒有明確的名字,就如同伊能嘉矩所拍攝到的有應公廟,沒有廟名,陳列著大量枯骨。或許那時的萬應堂,僅用於存放漂流來的無名屍,以及在械鬥中出現的大量亡者。有可能一開始就是間小廟,也有可能規模遠大於現在,但據說在沖失重建之後,由於空間不足,當中的骸骨便沒有再增加過,維持著這樣的規模直到今日。

由於日本政府並不像大清朝廷,將祭祀厲鬼作為國家祭祀以及安撫政策的一環,與臺灣人之間也沒有血緣與故土之情,無法理解埋藏無祀孤魂的行為,因此將祭厲信仰視為臺灣人最糟糕的習慣,不停打壓。

由於當權者的觀念改變,大眾對於無祀祠的重心,也逐漸從無法回歸故土安葬的憐憫,轉換為追求利益的祭祀,希望這些孤魂能回應自己的願望,為自己帶來好處。

於是在日治時期,「應」、「靈」、「有求必應」等字詞大量出現在無祀祠信仰中。

由此可知,「萬應堂」名稱中有「應」字,大概不是建廟時就有的名字,或許是廟遷到現址之後,在一次次的整修中確立下來的。


洪寶真:彩繪匠師幫你全能住宅改造

如今的萬應堂樣貌充滿設計美學,與一位著名的北部彩繪匠師密切關聯,這位匠師名為:洪寶真。


洪寶真(1898~1961),人稱憨師,約1910年代到臺北。其彩畫作品以垛頭之軟、硬團螭虎最出色,所畫之螭虎造型優美,線條流利暢通,對畫作之自我要求很高,據說常不計成本展現功夫。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及艋舺青山宮尚可見其作品。

二戰期間,原在大稻埕的洪寶真一家疏開到新莊,居住在新莊文昌祠廂房中。據洪寶真後人所說,當年萬應堂只有中間的小祠,枯骨沒人整理,四散在周圍。

由於一家居住的文昌祠在河岸,出入都會經過四散的骸骨,因此憨師便順手整理修繕。據說1949年,憨師的二兒子要拍攝結婚大合照,眾人發現憨師不在鏡頭裡,到處尋找之後,發現他那時候竟然還在萬應堂整理骨頭,可見他對整修萬應堂的熱衷程度。


萬應堂遷到現址之後共有三次修建的紀錄:

一修,1949年:

整理骸骨、建中間廟體、鏡臺萬應公石牌

二修,1955~1959年:

新增東西兩廳、地基主、火行馬背南方建築

三修,2007年:

「冥漠逍遙」、前簷水泥化、北方風格屋頂

前兩次的修建都是由洪寶真主持,因此建築充滿了設計美感,例如:萬應公並非傳統墓牌,而是圓形如鏡臺的石牌;廟的柱子都有著西方式的風格,且左右廂房的上方分別寫著「萬殊」、「冥應」,對映著萬應......日治時期學成出師的憨師,巧妙融合中式、日式、西洋以及佛教元素,充分呈現知名匠師的美學素養。

第三次修建是在2007年,這一年並沒有大量修整,僅是將年久失修的部分汰換。會漏水的屋頂,改成新的北方風格;原本鐵皮加建的屋簷,以水泥加固;牆上斑駁的漆,重新上色;裂掉的金斗甕也更換新甕。

儘管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廟宇的風格又添增了一種新的風采。

2007年修整過的萬應堂,可以比較外觀的差異

2007年修整過的萬應堂,可以比較外觀的差異


萬應堂,一座美學融合殿堂

上述已經重複幾次這間廟的特色美學,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間小廟究竟有哪些值得品味的部分。


  • 繪畫:

萬應堂中有幾幅,極有可能是憨師所留下的畫作,一是拜殿大樑旁銜著「祈求」、「平安」的蝙蝠彩繪、二是萬應公兩旁的花瓶彩繪。兩件彩繪作品都用上了「瀝粉貼金」技法,這是非常費工的傳統彩繪技法:以灰、綠豆粉、膠製成泥,再用圓錐模具擠泥描繪輪廓線,泥的粗細都需要仔細掌控,才能完美呈現。等泥乾之後,會將輪廓線作為色彩的分隔進行彩繪,最後進行貼金,完成後會讓畫作具有立體感。

此外福德正神與地基主上方的圖騰彩繪(神桌其實也有圖騰),都是極具欣賞價值的作品。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 建築:

萬應公所在的主殿僅有一半屋身,可能是最早期的廟體,後來第二次整修才增建左右兩廳。整間廟的柱子都充滿了西方風格,就連柱子與屋頂的接觸點,也是以西洋風的插角呈現,而非傳統的樣子。儘管柱子充滿洋風,但抬頭所見到的屋頂,依然是傳統的中式歇山頂。

萬應公所在的主殿設計也有經過一番巧思,在半個屋身的有限空間內,設計出如一道「門」的龕位,讓萬應公有如刻意隱藏自己的神祕神祇,在華麗的神龕當中默默映照眾生。


  • 福神:

福神是誰呢?有人說,福神是福德正神的簡稱,福神與一旁的土地公並無差別;有人說,福神和后土福德、山靈龍神一樣,是守護之職,是天官賜福的簡稱;也有人說,福神是為了迎合日本人的習慣,才選擇福神這個簡稱,讓日本人想到大黑天、惠比壽,以熟悉感來搏得好感。

據說福神原本也有香爐,後來逐漸被忽略,才將香爐拿掉,或許是因為一旁已經有福德正神了吧。一開始的萬應堂並沒有左右兩廳,沒有福德正神,也沒有地基主,福神會不會是原本的后土,為了紀念而留下來的呢?

raw-image



  • 賽錢箱:

福神是日本人熟悉的稱呼,而相對位置的賽錢箱則完全是日本所留下來的名字。

香油箱、賽錢箱,將參拜時捐獻的金錢投入,以奉獻給神明,是臺灣民間信仰慣常的景象,彷彿不這麼做就少了一點什麼,但這樣的習慣並不是根生蒂固的漢文化傳統,而是源自於日本人的文化。

明治三十九年八月十五日《漢文台灣日日新報》「自改秩來,官長不許勒捐民財,恐傾民產。又設衛生檢疫部,島人無奈,改號樂善堂於廟中,如內地神社式。有來祈禱者,各隨意施捨錢銀於筒內,實取民願之意也。西來庵亦然。……」

從報導中可以知道,將錢投入廟宇的錢箱奉獻的行為源自於日本,是百餘年前的臺灣人在政策要求下所做出的妥協,更早之前的臺灣寺廟,並沒有這樣的獲利方式,而是會以田租、丁口錢、募捐等形式來籌得運作資金。

萬應堂的賽錢箱孔洞,連接的是存放遺骨的墓室,奉獻的錢會交由萬應公保管。而這些錢通常會在墓穴裡待上一段時間,直到下元節才會被取出,那是萬應堂一年一度開龕祭祀的節日。

raw-image

  • 佛法意象:

萬應堂中其實充滿了佛法的意象,如對聯:萬劫換空覺有霛 應徵顯微視無見

如八葉蓮臺般的圖騰

有如八葉蓮臺的獨特圖騰

有如八葉蓮臺的獨特圖騰

如鏡臺的萬應公

萬應亦萬映,如同一座鏡臺的萬應公,是否也映照出見者的面容?

萬應亦萬映,如同一座鏡臺的萬應公,是否也映照出見者的面容?

萬應公的牌位並不是很典型的形式,他並不像墓碑、不像木主、也沒有神像,而是以裝飾過的橢圓石牌刻上萬應公來接受眾人的祭祀。橢圓的牌位搭配上建築的構造,就像是一座鏡臺,以萬應公為鏡,照映出芸芸眾生。

兩側的廂房門面上,分別刻著「萬殊」、「冥應」,正呼應著這座鏡臺,萬般不同皆可透過冥界的萬應公映出自身,是為「冥映」;萬般不同皆可向冥界的萬應公祈求,有求必應,是為「冥應」。

raw-image
raw-image


萬應堂沒有神像,只有單純的牌位,這樣的做法保留了原本的信仰樣態,同時也凸顯了這座鏡臺,不受到任何形象的束縛,任何人都能在鏡中看見不同的形象,映著陽間的百般人生,也映著逝者的千種樣態。

「此蓋謂行雖萬殊,而歸致是一。」 ─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萬應亦萬映,鏡臺照映出萬殊百態,皆在人世掙扎求生,也終歸一培黃土。活著的人生,最多不過百年光陰,這樣一想,死去的人們其實遠遠多於活著的人,我們的祖先一代又一代的面對死亡,努力奮鬥存活,在生命的最後,將接力棒交給了我們,讓生命延續下去。而我們總有一天也必須面對死亡,必須學會放下肉身的執著。


raw-image


在這樣生與死的循環中,會發現,其實你我都一樣,終將回歸於塵土。有應公也好,我們也好,都是在這世上奮力生存過的人罷了。

別忘了人生是有限的,如何將生命活出意義,是人們最大的課題。

也別忘了,其實你我都一樣,終將被遺忘。

Memento mori 勿忘人終有一死

上一篇聊厚德宮,這一篇聊萬應堂,後面呢?還有被沖走的事物嗎?有的,有些曾經的傳說,在大水之後逐漸被遺忘,成為只有耆老與田調資料中會提及的故事,但祂們依然存在,只是你不知道祂們是傳說的主角。

至於這些是什麼傳說呢?就讓我們留到下篇文章再來談吧!

鯤橋故事站,期待下次再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鯤橋故事站的沙龍
6會員
11內容數
每週六晚間更新,讓我們聊聊傳說、故事以及一些有趣的書 傳說,臺灣島是一隻大鯨魚, 在一片波濤中如如不動,孕育萬千生靈 現代,我們的生活中需要一些餘裕, 重新看見自己所在的地方,用新的視角認識土地,認識自己 鯤橋,是將鯤島上的故事,渡到更多人的心中的橋 讓我們的心中都能再重新見到,承載我們的大鯨魚。
2024/08/03
新莊曾有一條後街,後街上的家屋想也想不到,竟有一天會被大河吞沒。後來,大河旁蓋起了堤防,阻擋了天災,也阻擋了河與人之間的千絲萬縷。從那時起,滾滾大河水,成了夢中才見得到的景色。而河水帶走的事與物、街與人,亦成了在光陰中不斷被遺忘的,殘篇舊夢。
Thumbnail
2024/08/03
新莊曾有一條後街,後街上的家屋想也想不到,竟有一天會被大河吞沒。後來,大河旁蓋起了堤防,阻擋了天災,也阻擋了河與人之間的千絲萬縷。從那時起,滾滾大河水,成了夢中才見得到的景色。而河水帶走的事與物、街與人,亦成了在光陰中不斷被遺忘的,殘篇舊夢。
Thumbnail
2024/07/23
鯤橋故事站,讓我們來聊聊,關於新莊河畔被刮除的地景。 新莊河畔有一座市場,市場週遭的景物反覆變遷,卻又在每次變化後殘留下痕跡。這塊土地就有如一張羊皮紙,不斷刮除與覆寫,舊跡與新墨的總和,正是現在呈現的樣貌。 這張羊皮紙被反覆刮除過幾次呢?以下,就讓我們來重讀這片地景的歷程。
Thumbnail
2024/07/23
鯤橋故事站,讓我們來聊聊,關於新莊河畔被刮除的地景。 新莊河畔有一座市場,市場週遭的景物反覆變遷,卻又在每次變化後殘留下痕跡。這塊土地就有如一張羊皮紙,不斷刮除與覆寫,舊跡與新墨的總和,正是現在呈現的樣貌。 這張羊皮紙被反覆刮除過幾次呢?以下,就讓我們來重讀這片地景的歷程。
Thumbnail
2024/06/29
鯤橋故事站邀請你以文字做橋,從身處的臺灣走向充滿故事的鯤島,看見更多屬於我們的故事。 今天讓我們來聊聊,兩則新莊的傳說故事:石龜剋蛇穴與觀音撥炸彈。
Thumbnail
2024/06/29
鯤橋故事站邀請你以文字做橋,從身處的臺灣走向充滿故事的鯤島,看見更多屬於我們的故事。 今天讓我們來聊聊,兩則新莊的傳說故事:石龜剋蛇穴與觀音撥炸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相傳萬應堂在乾隆年間就已建廟,原本位在橫後街上。但隨著橫後街被大水兩度沖毀,萬應堂也逐漸遷移到現在的位置。與其他的無祀祠相比,萬應堂有著獨特的風格,例如:萬應公並非傳統墓牌,而是圓形如鏡臺的石牌,映照出人世百態......
Thumbnail
相傳萬應堂在乾隆年間就已建廟,原本位在橫後街上。但隨著橫後街被大水兩度沖毀,萬應堂也逐漸遷移到現在的位置。與其他的無祀祠相比,萬應堂有著獨特的風格,例如:萬應公並非傳統墓牌,而是圓形如鏡臺的石牌,映照出人世百態......
Thumbnail
淡水無極天元宮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是一座主祀無極老祖的宗教場所。該宮創建於1972年,原址位於淡水水源里,後因香火鼎盛,遂於1985年遷建至現址。 淡水無極天元宮佔地廣闊,建築宏偉,是淡水著名的宗教景點。該宮最具特色的建築是無極天元真壇,真壇高200公尺,樓高五層,外觀呈圓形,直徑達108公尺。
Thumbnail
淡水無極天元宮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是一座主祀無極老祖的宗教場所。該宮創建於1972年,原址位於淡水水源里,後因香火鼎盛,遂於1985年遷建至現址。 淡水無極天元宮佔地廣闊,建築宏偉,是淡水著名的宗教景點。該宮最具特色的建築是無極天元真壇,真壇高200公尺,樓高五層,外觀呈圓形,直徑達108公尺。
Thumbnail
  在台14線往芬園方向,行經彰化市福田里時,會看到山邊有間非常醒目的建築,有些東正教風格。不過,當你仔細一看,會發現其實這是一間道教廟宇,非常特別。
Thumbnail
  在台14線往芬園方向,行經彰化市福田里時,會看到山邊有間非常醒目的建築,有些東正教風格。不過,當你仔細一看,會發現其實這是一間道教廟宇,非常特別。
Thumbnail
位於彰化縣永靖鄉港西村中山路1段451巷2號的『餘三館』,為永靖鄉內大族陳氏之古厝。餘三館為彰化縣定古蹟,雖曾有修建過,但仍保持不少歷史痕跡,是對古蹟建築有興趣的朋友,不容錯過的景點。
Thumbnail
位於彰化縣永靖鄉港西村中山路1段451巷2號的『餘三館』,為永靖鄉內大族陳氏之古厝。餘三館為彰化縣定古蹟,雖曾有修建過,但仍保持不少歷史痕跡,是對古蹟建築有興趣的朋友,不容錯過的景點。
Thumbnail
位於嘉義新港鄉的兩處廟宇~開台媽祖奉天宮以及主祀水仙尊王(大禹)的水仙宮,皆為超過百年以上的古蹟。這篇將來介紹這兩座古蹟的歷史與建築特色,對研究台灣古蹟有興趣的朋友們,不論是否有信奉任何宗教神明,都是在前往嘉義旅遊時,不容錯過的地點。
Thumbnail
位於嘉義新港鄉的兩處廟宇~開台媽祖奉天宮以及主祀水仙尊王(大禹)的水仙宮,皆為超過百年以上的古蹟。這篇將來介紹這兩座古蹟的歷史與建築特色,對研究台灣古蹟有興趣的朋友們,不論是否有信奉任何宗教神明,都是在前往嘉義旅遊時,不容錯過的地點。
Thumbnail
台灣過去有很多神社,但不是所有的都那麼「正統」。在台北,就有一個可謂「標新立異」的神社,它的存在,可說是一個時代思潮的見證。雖然如今已非作為神社用途,但卻繼續特異的,散發出迷人的風采。
Thumbnail
台灣過去有很多神社,但不是所有的都那麼「正統」。在台北,就有一個可謂「標新立異」的神社,它的存在,可說是一個時代思潮的見證。雖然如今已非作為神社用途,但卻繼續特異的,散發出迷人的風采。
Thumbnail
靈驗無比 元清觀為清代台灣少數以「觀」為名的寺廟,彰化市民稱為「天公壇」。早年元清觀為神明會的組織型態,至清乾隆28年(1763)始創建廟宇,後由泉籍人士林文濬、貢生鄭士模、業戶黃添註、阮昌、張國良等修建。 聖源覺真經
Thumbnail
靈驗無比 元清觀為清代台灣少數以「觀」為名的寺廟,彰化市民稱為「天公壇」。早年元清觀為神明會的組織型態,至清乾隆28年(1763)始創建廟宇,後由泉籍人士林文濬、貢生鄭士模、業戶黃添註、阮昌、張國良等修建。 聖源覺真經
Thumbnail
修護未來日記EP.3 阿三哥住在嘉義縣新港鄉,2010年初次與阿三哥再屏東朝林宮見面,那又是十幾年前的另一個故事,之後,有將近七、八年的時間沒連繫了,2019年接到電話時,還有點驚訝!而這通電話,也牽起了與新港奉天宮的緣分。 新港奉天宮左右五門、耳房的彩繪加固 彩繪保存在建築修復之後的年代
Thumbnail
修護未來日記EP.3 阿三哥住在嘉義縣新港鄉,2010年初次與阿三哥再屏東朝林宮見面,那又是十幾年前的另一個故事,之後,有將近七、八年的時間沒連繫了,2019年接到電話時,還有點驚訝!而這通電話,也牽起了與新港奉天宮的緣分。 新港奉天宮左右五門、耳房的彩繪加固 彩繪保存在建築修復之後的年代
Thumbnail
西曆和農曆過年期間前後拜訪了萬金聖母聖殿兩次,前一次是女友連假期間南下遊玩,一時興起驅車前往,單趟車程約莫四十分鐘;後一次則是與學弟以及兩位香港同學同行⋯⋯
Thumbnail
西曆和農曆過年期間前後拜訪了萬金聖母聖殿兩次,前一次是女友連假期間南下遊玩,一時興起驅車前往,單趟車程約莫四十分鐘;後一次則是與學弟以及兩位香港同學同行⋯⋯
Thumbnail
​ 台北市萬華區西門町地區的成都路上台北天后宮,在熱鬧人來人往西門町地區成為西門町地區的精神廟宇。從該廟宇出入口的牌樓會發現一個現象:牌樓地處於民宅之間,三層樓房的建築有別於一般廟宇的牌樓。 台北大天后宮的歷史 ​ 仔細端看廟中的石碑立牌介紹:原名新興宮,俗稱台北天后宮、西門町媽祖廟,主祀媽祖,廟址
Thumbnail
​ 台北市萬華區西門町地區的成都路上台北天后宮,在熱鬧人來人往西門町地區成為西門町地區的精神廟宇。從該廟宇出入口的牌樓會發現一個現象:牌樓地處於民宅之間,三層樓房的建築有別於一般廟宇的牌樓。 台北大天后宮的歷史 ​ 仔細端看廟中的石碑立牌介紹:原名新興宮,俗稱台北天后宮、西門町媽祖廟,主祀媽祖,廟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