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與社運(一)教育生態系

更新於 2024/04/0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教改30年,國教院在3月31日也辦了一場論壇「教育生態系的建構與永續」,我覺得還是在閉門造車,因為台上台下98%都是教育人,而且大部分是另類與實驗教育體系。

同質性這麼高的結果,頂多會有一個小小的實驗教育「生態池」,是一個「水域」的概念,不可能會有一個循環共生的「生態系」。

加上高層掠食者、教育行政部門也都沒有人出席,所以終其末可能就只得到一個「浴缸」,是一盆被灌注在特定空間的清水(濁度也被定了標準),其實也了無生意。

我對教育界最近孜孜矻矻對「學習生態系」的想像與實踐會這麼悲觀,其來有自。

1994年的410教改,不是憑空而降的,他是臺灣社會自1980年代對威權政治、封建社會不斷衝撞的結果,等於是解嚴的結晶。

所以,「教改即社運」,教育改革其實就是一種社會運動,「課綱」更是一種「社會動員」的設計。課綱的研修、發佈與執行,在在都可以帶起民眾的討論與辯證,其實就是一個社會發展討論文化、凝聚共識、向上提升的過程。

但反過來說,其實「社運即教改」,社會運動其實也是運用各種議題,帶動公民參與、展現公民力量,促進臺灣社會升級轉型的過程。在這個歷程中,參與的民眾連結了各種夥伴、空間、知識、路徑,資源,展開更多元、豐富與真實的學習,讓臺灣社會逐漸從「父權社會」轉形成民主多元的「學習型社會」。

所以今天我們談「教育生態系」,不能只在教室裡談,一定要把街頭納進來,而且所謂「龍蛇雜處」的街頭反而比較能衍出一個「生態系」,因為異質與多元,正是演化的契機。


avatar-img
77會員
9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惠銘AM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學校都有園遊會、市集,但對於賣什麼東西,常會引起社會與家長的討論;也有很多人不認同「把夜市搬到校園」的作法。 最近永續影響力興起,如果要讓學生探究真實世界、實踐所學,園遊會倒可轉型為「碳權交易所」;尤其再結合PBL「專題導向學習」來進行,更具意義。 第一個步驟是,各班先進行「碳盤查」,可以先
30年後來看現在,或許會覺得,還好現在有AI,才讓人類進入真正的文明世紀。 GPT只是大型語言模型(LLM)的一種,大型語言模型只是人工智慧(AI)的一種,而人工智慧甚至可以說只是「量子技術」的一種。 AI除了用來聊天(就像一開始我們只是把電腦當打字機),最重要的功能是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和運用量
昨天聽一位校長夥伴說,他們有一份「性平案」報告一直被退,來來回回兩個多月,因為遣詞用字不夠理性客觀,充滿主觀意識和價值判斷等等,弄到行政人員都不想做了! 原來老師不只是「教師」,還得是「律師」,會寫理性客觀的陳述書;甚至還要是法官,能出冷靜公正的「判決文」。 今早則又看到教育部位因應數位化時代挑
近年來,學校教育也開始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尤其是數位科技引進以後,大家競相用「開機頻率」、「上網時數」等數據來衡量「數位學習」的成果。引得許多學校必須乾脆不關機,或者請很多學生放學來滑平板。
校長夥伴有很多是「萬寶龍控」,3月1日起,萬寶龍全產品將調漲10%,以為是供應鏈或海運問題,結果說是「策略」。 為什麼一支原子筆就得兩萬多,現在還要漲到三萬以上?因為它賣的不是「商品」,而是「客製品」,所以可以操弄「售價」策略。 相對於一般學校有學生上門就求之不得,哪敢再調高「入學門檻」
戴明強調系統運作一定會有異常,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正確判明原因並提出對策。改善系統時,不應該只憑經驗,而應該依據知識理論來訂出行動方案。文章探討了事件中的特殊和共同因,並強調要讓系統回到原有的運作狀態。
很多學校都有園遊會、市集,但對於賣什麼東西,常會引起社會與家長的討論;也有很多人不認同「把夜市搬到校園」的作法。 最近永續影響力興起,如果要讓學生探究真實世界、實踐所學,園遊會倒可轉型為「碳權交易所」;尤其再結合PBL「專題導向學習」來進行,更具意義。 第一個步驟是,各班先進行「碳盤查」,可以先
30年後來看現在,或許會覺得,還好現在有AI,才讓人類進入真正的文明世紀。 GPT只是大型語言模型(LLM)的一種,大型語言模型只是人工智慧(AI)的一種,而人工智慧甚至可以說只是「量子技術」的一種。 AI除了用來聊天(就像一開始我們只是把電腦當打字機),最重要的功能是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和運用量
昨天聽一位校長夥伴說,他們有一份「性平案」報告一直被退,來來回回兩個多月,因為遣詞用字不夠理性客觀,充滿主觀意識和價值判斷等等,弄到行政人員都不想做了! 原來老師不只是「教師」,還得是「律師」,會寫理性客觀的陳述書;甚至還要是法官,能出冷靜公正的「判決文」。 今早則又看到教育部位因應數位化時代挑
近年來,學校教育也開始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尤其是數位科技引進以後,大家競相用「開機頻率」、「上網時數」等數據來衡量「數位學習」的成果。引得許多學校必須乾脆不關機,或者請很多學生放學來滑平板。
校長夥伴有很多是「萬寶龍控」,3月1日起,萬寶龍全產品將調漲10%,以為是供應鏈或海運問題,結果說是「策略」。 為什麼一支原子筆就得兩萬多,現在還要漲到三萬以上?因為它賣的不是「商品」,而是「客製品」,所以可以操弄「售價」策略。 相對於一般學校有學生上門就求之不得,哪敢再調高「入學門檻」
戴明強調系統運作一定會有異常,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正確判明原因並提出對策。改善系統時,不應該只憑經驗,而應該依據知識理論來訂出行動方案。文章探討了事件中的特殊和共同因,並強調要讓系統回到原有的運作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叫柳靖,是國考驛站Podcast執行製作兼主持人,同時也是個74年次的新北市地方媽媽。 地方媽媽對於教改的憤怒與無奈 「教改」從我國中那個年代就開始有了,我不想去探究教改的歷史緣由為何,究竟是誰發起的?因為這無法從源頭解決如灰犀牛般的教改問題。 我想問,教改之後,臺灣的經濟GDP有大
Thumbnail
關於學校教育,我個人認為弭平貧富差距只是大家期望而已。 課本教授,無論內容多寡深淺,對於有資源的家庭,只是學習的下限,但對於貧窮家庭、身邊資源匱乏出身的小孩,學校教的,幾乎是學習的上限。 我個人認為,像過去統一教材,且內容繁重,考試也以課本為主,不注重課外讀物和才藝,才能弭平貧富差距。但是,缺點
Thumbnail
高中時,網路風潮初啟,有一回與好友尬完球賽,閒聊之際提及時下流行電玩與飲料店結合的想法。若當時我跟好友一起開店,現在會不會不一樣?
Thumbnail
放眼世界,目前的先進國家,據我所知,沒有這樣升學率100%的 廣設大學錯了嗎? 錯了,而且問題嚴重到,目前許多教學困境,都因此而生 1.厭世代的無動力殭屍學生...
Thumbnail
◎前幾天,又和某公立社會研究機構的朋友,李元益一起喝咖啡。 對於教改的問題,他笑了笑,說:「其實問題的答案書裡早就有了,只是教育官員和校方都不相信那個答案。」 ◎我好奇的問:「教改問題的答案早就有了?在哪本書裡。」 李元益說:「論語啊!」 我嘴裡的咖啡差點沒吐出來,論語,那本講了一堆人生基本原則,幾
Thumbnail
40年內教改8次!教改不是便利商店,跑那麼勤快?!
Thumbnail
一直以來,對於教改,我們總是放許多心血在方法和制度層面。但今天,筆者想跟各位談談的是在教育上扮演極大重要角色的人物-老師。 到底老師,應該是什麼樣子,又或者,怎樣,才稱得上好老師?
Thumbnail
教改二十年,風風雨雨,對於大部分的人民來說似乎前景有限,或者說其結果並不為人民所樂見.台語俗諺說得好:「種瓠仔,生菜瓜。」結果不如預期,既可能是天生差異,卻也可能是後天方法錯誤.藉此筆者欲點出幾個在教改上的思維死角,看似簡單,卻極有可能影響了近二十多年來的教育改革行動。
Thumbnail
一樣,類似題材講了很多次,還是看到一堆家長跟老師在那邊拼命抵制教改,好像不改最好。又說技職教育崩潰,所以這樣那樣的,根本亂講。先把話說清楚,「教育從來就不是為了促進階級流動」而來,從來就沒有,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Thumbnail
最近有一篇還算蠻夯的教改文,大意是說英國將要徹底更改中學升學制度,改變免試回考試,然後中間穿插的一些歷史脈絡,最後回到台灣的教改應該要引以為鑑。整篇都是去脈絡化的敘述,然後預設很多議題的立場,引導讀者走向結論,這個結論在台灣大家都很清楚,就是考試比較公平,聯考萬能超棒的……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叫柳靖,是國考驛站Podcast執行製作兼主持人,同時也是個74年次的新北市地方媽媽。 地方媽媽對於教改的憤怒與無奈 「教改」從我國中那個年代就開始有了,我不想去探究教改的歷史緣由為何,究竟是誰發起的?因為這無法從源頭解決如灰犀牛般的教改問題。 我想問,教改之後,臺灣的經濟GDP有大
Thumbnail
關於學校教育,我個人認為弭平貧富差距只是大家期望而已。 課本教授,無論內容多寡深淺,對於有資源的家庭,只是學習的下限,但對於貧窮家庭、身邊資源匱乏出身的小孩,學校教的,幾乎是學習的上限。 我個人認為,像過去統一教材,且內容繁重,考試也以課本為主,不注重課外讀物和才藝,才能弭平貧富差距。但是,缺點
Thumbnail
高中時,網路風潮初啟,有一回與好友尬完球賽,閒聊之際提及時下流行電玩與飲料店結合的想法。若當時我跟好友一起開店,現在會不會不一樣?
Thumbnail
放眼世界,目前的先進國家,據我所知,沒有這樣升學率100%的 廣設大學錯了嗎? 錯了,而且問題嚴重到,目前許多教學困境,都因此而生 1.厭世代的無動力殭屍學生...
Thumbnail
◎前幾天,又和某公立社會研究機構的朋友,李元益一起喝咖啡。 對於教改的問題,他笑了笑,說:「其實問題的答案書裡早就有了,只是教育官員和校方都不相信那個答案。」 ◎我好奇的問:「教改問題的答案早就有了?在哪本書裡。」 李元益說:「論語啊!」 我嘴裡的咖啡差點沒吐出來,論語,那本講了一堆人生基本原則,幾
Thumbnail
40年內教改8次!教改不是便利商店,跑那麼勤快?!
Thumbnail
一直以來,對於教改,我們總是放許多心血在方法和制度層面。但今天,筆者想跟各位談談的是在教育上扮演極大重要角色的人物-老師。 到底老師,應該是什麼樣子,又或者,怎樣,才稱得上好老師?
Thumbnail
教改二十年,風風雨雨,對於大部分的人民來說似乎前景有限,或者說其結果並不為人民所樂見.台語俗諺說得好:「種瓠仔,生菜瓜。」結果不如預期,既可能是天生差異,卻也可能是後天方法錯誤.藉此筆者欲點出幾個在教改上的思維死角,看似簡單,卻極有可能影響了近二十多年來的教育改革行動。
Thumbnail
一樣,類似題材講了很多次,還是看到一堆家長跟老師在那邊拼命抵制教改,好像不改最好。又說技職教育崩潰,所以這樣那樣的,根本亂講。先把話說清楚,「教育從來就不是為了促進階級流動」而來,從來就沒有,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Thumbnail
最近有一篇還算蠻夯的教改文,大意是說英國將要徹底更改中學升學制度,改變免試回考試,然後中間穿插的一些歷史脈絡,最後回到台灣的教改應該要引以為鑑。整篇都是去脈絡化的敘述,然後預設很多議題的立場,引導讀者走向結論,這個結論在台灣大家都很清楚,就是考試比較公平,聯考萬能超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