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與社運(一)教育生態系

2024/04/0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教改30年,國教院在3月31日也辦了一場論壇「教育生態系的建構與永續」,我覺得還是在閉門造車,因為台上台下98%都是教育人,而且大部分是另類與實驗教育體系。

同質性這麼高的結果,頂多會有一個小小的實驗教育「生態池」,是一個「水域」的概念,不可能會有一個循環共生的「生態系」。

加上高層掠食者、教育行政部門也都沒有人出席,所以終其末可能就只得到一個「浴缸」,是一盆被灌注在特定空間的清水(濁度也被定了標準),其實也了無生意。

我對教育界最近孜孜矻矻對「學習生態系」的想像與實踐會這麼悲觀,其來有自。

1994年的410教改,不是憑空而降的,他是臺灣社會自1980年代對威權政治、封建社會不斷衝撞的結果,等於是解嚴的結晶。

所以,「教改即社運」,教育改革其實就是一種社會運動,「課綱」更是一種「社會動員」的設計。課綱的研修、發佈與執行,在在都可以帶起民眾的討論與辯證,其實就是一個社會發展討論文化、凝聚共識、向上提升的過程。

但反過來說,其實「社運即教改」,社會運動其實也是運用各種議題,帶動公民參與、展現公民力量,促進臺灣社會升級轉型的過程。在這個歷程中,參與的民眾連結了各種夥伴、空間、知識、路徑,資源,展開更多元、豐富與真實的學習,讓臺灣社會逐漸從「父權社會」轉形成民主多元的「學習型社會」。

所以今天我們談「教育生態系」,不能只在教室裡談,一定要把街頭納進來,而且所謂「龍蛇雜處」的街頭反而比較能衍出一個「生態系」,因為異質與多元,正是演化的契機。


61會員
8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