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會有海嘯,為什麼?

台灣不會有海嘯,為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是只有地震就會發生海嘯!!


#海嘯 如果用另外一個詞稱呼會更加精準 #潮汐浪

潮汐浪意味著海浪週期時間更長。

其型態更像是潮汐一般而非高高隆起的一堵牆

像是潮汐又是如何造成災害呢?


他就像是漲潮一樣水位平均上升,覆蓋面積自極大。

中彰的潮汐落差約6公尺,潮間帶距離好幾公里。

當這個好幾公里發生在都市,災情自然就不一樣了

畢竟沒有人在潮間帶蓋房子。


而海嘯發生條件如何呢?除了大家熟悉度的地震外

1、水下緩坡地形

緩降地形會讓海水的能量慢慢的積累起來,能量越來越強直到遇見了陸地。

而花東陡降地形,讓海水能量不積累起來。

當海浪遇到陡降地形會直接撞擊陸地,瞬間破壞能量結構,這就是為什麼花東不會有海嘯的原因!!

2、海岸線的型態:筆直、灣澳

筆直的海浪線會讓能量平均的分散出去,日本灣澳眾多,這種地形則會將能量聚集起來,而加劇海嘯的的災害。


我們可以思考的是,台灣有符合上述的條件嗎?

1、水下是緩坡的地形,而且有大量的水體ex:太平洋?

2,是否有灣澳,ex:天然港灣基隆港?


如果沒有這些條件台灣就可以安心不需要過度恐懼了!!

如果你也渴望認識海洋、學會如何在海邊安全玩水,不能錯過的大海領航員。


時間:5/18-6/2(週末)

費用:6000元

地點:花蓮蘇帆海洋基金會

連結🔗:https://forms.gle/YC9RCGigFtonPMbZ8

#海泳 #親海教育 #開放水域 #夢想海洋生活工作室 #親子教育 #大海領航員 #蘇帆海洋

avatar-img
來自夢想海洋的海洋故事
7會員
25內容數
這是一個持續推動海洋教育的說書人, 海上、海邊、海底下來自四面八方的人 建立起愛恨交織的情感故事(咦 分享海邊的所見所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夏天到了,讓大家都能有安全的地方可以玩水,向大家推薦幾個地點並分析哪些區域屬於高風險區域。這篇文章介紹瞭望海巷沙灘、海興游泳池、蝙蝠洞和龍洞等幾個適合玩水的地點,並提供了風險分析,讓讀者瞭解在玩水時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
初學者和素人家庭想要到海邊玩水,一定要注意天氣狀況。颱風來之前、天氣變冷、風變大的狀況都會讓海況變得超級危險。此外,文章也提到了其他季風對海浪的影響,並提供了一些判斷海況是否適合下水的方法。
游泳池的常規教學包括踢水、劃手、換氣等技巧,但學游泳的目的是多樣的。有人想成為游泳選手,有人想提高泳速,也有人只是想安全地玩水。對於害怕下水的人來說,身體自信和環境知識的建立比單純學會游泳更重要。熟悉水感覺、親近海洋知識的教學課程,能幫助人培養身體自信和認識環境的能力。
夏天到了,讓大家都能有安全的地方可以玩水,向大家推薦幾個地點並分析哪些區域屬於高風險區域。這篇文章介紹瞭望海巷沙灘、海興游泳池、蝙蝠洞和龍洞等幾個適合玩水的地點,並提供了風險分析,讓讀者瞭解在玩水時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
初學者和素人家庭想要到海邊玩水,一定要注意天氣狀況。颱風來之前、天氣變冷、風變大的狀況都會讓海況變得超級危險。此外,文章也提到了其他季風對海浪的影響,並提供了一些判斷海況是否適合下水的方法。
游泳池的常規教學包括踢水、劃手、換氣等技巧,但學游泳的目的是多樣的。有人想成為游泳選手,有人想提高泳速,也有人只是想安全地玩水。對於害怕下水的人來說,身體自信和環境知識的建立比單純學會游泳更重要。熟悉水感覺、親近海洋知識的教學課程,能幫助人培養身體自信和認識環境的能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