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思維:企業/人生‧風險管控‧策略管理之全局觀與系統思考

2024/04/05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4月3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級的大地震,據報導,花蓮高農康姓女老師,原本已經逃出,13分鐘後,為了拯救愛貓,冒險折返大樓,因而不幸罹難,徒留老父親急奔殯儀館見最後一面。


(See:2024-04-04,TVBS新聞網,尋獲最後受困者!32歲女老師為救貓折返 葬身異鄉、ETtoday新聞雲,花蓮女師逃出天王星大樓!13分鐘後「為救愛貓」折返…卡樑下罹難、東森新聞,花農女師救貓罹難 父親急奔殯儀館見愛女最後一面)


女老師當下可能以為地震已經結束,便冒險折返進大樓營救愛貓,卻未能三思而後行,顧慮自己與家人。殊不料,竟此與老父天人永隔,徒留「白髮人送黑髮人」!


此事誠屬遺憾與令人難過不捨!


可是,人生與經營企業一樣,固然可以冒險,但其實也都是可以選擇、可以決定的(Choice and Decision)!遇到重大決策時,更不應直覺擅斷,而宜深思熟慮,思索再三!尤其,企業破產還可能可以東山再起,人生則只有一次無法重來!


《哈佛商業評論》曾經列舉出11個決策迷思:這是我個人的事情。我知道我是對的。我相信直覺。我已知所有資訊。我是理性的。我喜歡有效率...(See:請聽,哈佛管理學!2023年11月29日,「獵豹暫停」一下,打破這11個決策迷思!、哈佛商業評論,〈你必須打破的11個決策迷思〉https://hbrtw.cc/QOWFx)。


誠如「快思慢想」心理學大師康納曼一再告誡我們:人是不理性的!重大決策,千萬不要相信直覺!直覺思考容易犯錯!要做重大決策時,應該慢下來,深思熟慮,比較好!(See:天下雜誌第493期,2012-03-20,〈心理學大師卡尼曼:重大決策,不要相信直覺〉)


凡此提醒告誡,非常值得參考!亦如我一再強調的:「人生無處無風險」!但是,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沒有風險意識」!因此,日常生活就要有「風險意識」!


人生要「三思而後行」:1.居安要思危、2.急流要思退、3.窮途要思變。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人生與經營企業,其實都一樣。因此,要能洞觀全局,要系統思考,要深謀遠慮!


佛家禪語有云:「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作為人生三境界!


茲此嘗試仿此三境界,略述「企業/人生」全局觀系統思考的策略思維!


一、企業管理與人生經營:克里斯汀生「人生三問」:如何堅守原則!


如前所述,還把商管理論用來指引人生的哈佛商學院教授、Thinkers50、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曾經提出著名的"人生三問":1.要怎麼做,才能保證自己一定會樂在工作?2.要怎麼做,才能保證自己與配偶、家人的關係能常保幸福?3.要怎麼做,如何堅守原則,才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會有牢獄之災?(See:氏著,《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天下文化),p.15-17)


這等於是《人生思考題》,在問:《你的人生,真正重要的是什麼?》,問對人生的問題,等於促進對人生的思考,人生將會獲益!


《全球商學院必修決策思維術:50張秒懂圖表╳認清問題盲點=做出最佳決定(50 Erfolgsmodelle)》(商業周刊出版),Erfolgsmodelle是德文,乃"成功模型"的意思,書中也是引"SWOT分析"、"波士頓矩陣"、"專案組合矩陣"等典型的商管理論,用在指引個人的自我改進上。


「管理」可以拆分為管事、理人二個面向,約略即如「定位學派」與「能力學派」各自置重的二個重點,實則,二者缺一不可,更需要整合。


1、管事(經營要做事、想要績效更要做對事)的面向,舉其重要者約有: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1954年提出的「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伊戈爾‧安索夫(Igor Ansoff)1958年提出的「安索夫矩陣(Ansoff Matrix)」

希奧多‧李維特(Theodore Levitt)1965年提出的「產品生命週期(Product Life Cycle, PLC)」

肯尼斯‧安德魯(Kenneth Andrews)等於1966年提出的「強弱機危分析(SWOT Analysis)」

海因茲‧韋里克(Heinz Weihrich)則於1982年提出「危機弱強分析(TOWS Analysis)」

法蘭西斯‧亞圭拉(Francis Aguilar)1967年提出的「政經社科分析(PEST Analysis)」

布魯斯‧韓德森(Bruce Henderson)1968年提出的「波士頓矩陣 (BCG Portfolio Matrix)」

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羅伯特‧華特曼(Robert H. Waterman)1980年提出的「麥肯錫7S模型」

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1980年提出的「五力分析(Five Forces Analysis)」、「競爭策略(Three Generic Strategies)」、1985年提出的「價值鏈分析(Value Chain Analysis)」等理論

傑伊‧巴尼(Jay Barney)1984年提出的「資源基礎觀點(Resource-Based View, RBV)」、「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等理論

亨利‧明茲柏格(Henry Mintzberg)1987年提出的「5Ps策略(5p Mintzberg’s Strategy)」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1995年提出的「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羅伯‧柯普朗(Robert Kaplan)、大衛‧諾頓(David Norton)2000年提出的「策略地圖(Strategy Maps)」與「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

金偉燦、勒妮‧莫博涅(Renée Mauborgne)2005年提出的「藍海策略(Blue-Ocean Strategy)」


2、理人(沒人,誰來做事)的面向,舉其重要者約有:


道格拉斯‧麥格雷(Douglas McGregor)1960年提出的「X理論(性惡論)」、「Y理論(性善論)」

約翰·莫爾斯(John.J.Morse)、傑伊·洛希(Jay.W.Lorsch)1970年提出的「超Y理論(看情況)」

弗雷德·費德勒(Fred. E. Fiedler)1951年即提出的「權變領導理論(Contigency Theory)」

約翰‧麥格理(John E. Megley)1981年提出的「Z理論(兼容並蓄理論,Y為主、X為輔)」

哈羅德·季寧(Harold Geneen)1984年提出的「G(Geneen)理論」

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1943年即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則歷久彌新


二、人生經營與企業管理:柯維「與成功有約」:重要的事要先做!


反之,我則曾經引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經典名著《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天下文化出版)一書所言個人成長要訣用來提倡公司的經營管理一樣「要先做重要的事」。


該書深刻指出:「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即:重要的事要先做,這就是成功的要訣。


我認為,這對個人如此,對公司亦復如是。往往,重要的事先做了,才不會常有緊急的事。經常有緊急的事,則證明了沒先做重要的事!


我認為,公司最重要的事是什麼?策略定位(目標)與策略管理(方法與步驟)。「策略」就是在經營競爭時有所取捨,畢竟公司資源有限,有捨才有得。策略定位的目的,就是指公司要選擇什麼是公司「(應該)不要」做的事,什麼才是公司「(應該)要」做的事。綜合「定位學派」與「能力學派」的看法,策略的本質,就是公司要找出或精進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捨棄自己不具核心競爭能力的事業或目標,才能取得有利的位置。


通常,重要的事先做了,才不會常有緊急的事(如:內控缺失、外部糾紛等爭議)。反之,經常有緊急的事(缺失糾紛等爭議),就證明了沒先做重要的事!


即如我所常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企業越是不及早做策略管理、策略思考,那麼,內控缺失或外部糾紛,可能就越會層出不窮,其結果,企業就會淪為整天忙著在清理內控缺失或外部糾紛,窮忙瞎忙的窘境,陷入泥沼難以掙脫的困境當中,最終甚至還可能會淪於虧損倒閉的下場。


此即《匱乏經濟學(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遠流出版)一書所指出「匱乏的原因」,叫做:"隧道效應(Tunnel Effect)":當人們忙碌時,只能應付當下眼前的狀況,很難做長遠的思考,正如同人們身處暗黑的隧道,只能看到眼前的火光,無法看到遠處。當人處於匱乏的狀態時,往往只能把心力集中在處理眼前的問題上,忽略了長遠來看更重要的事,久而久之便形成惡性循環。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員暢銷作家丹‧希思(Dan Heath)《上游思維:在問題發生前解決的根治之道(Upstream: The Quest to Solve Problems Before They Happen)》(究竟出版)一書開頭的故事,發人深省!


你跟你朋友在河邊野餐,突然間,有小孩溺水了,你和朋友想都不想就跳下水裡去拯救他。殊不料,剛剛救完這個小孩,又接二連三有小孩溺水,溺水小孩出現的速度,遠比救人的速度快。


突然間,你朋友卻走出水中,似乎要把你一個留在河裡獨自拯救小孩,你緊張道:都不來及救人了怎麼還走人?


你朋友則說:我要去上游處理那個一直把小孩丟進水裡的傢伙!


依此「上游思維(Upstream thinking)」深刻指出:要依上游思維去了解真正的問題所在,才能夠採取精確有效的行動!往上游去找,才能找到真正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多一點超前部署,就能少一點事後補救!唯有深思遠慮,才能終結近憂!


「策略定位與策略管理(形成及執行)」的問題,正是公司企業經營管理的上游問題!


三、企業管理與人生經營:賈伯斯「人生三題」: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最後,創新先驅也是創業大師,蘋果(Apple)的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於2005年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以「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作結的演講中,提出其經典的「人生三個故事(摘引三段名言)」,則恰如「回歸初心」:


1、串連點滴(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賈伯斯:"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2、愛與失(My second story is about love and loss.):


賈伯斯:"你必須找出你所愛的,工作與愛人都是如此!"(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3、死亡(My third story is about death.):


賈伯斯:"你的時間有限,別浪費光陰照他人的意思過活!"(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法學博士、EMBA(高階經營管理碩士)研究;歷任上市櫃企業法務主管、法律顧問、大學教師;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