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心比較淡的人,容易聽取正向言論,聽見智者開示好的道理,馬上入心,有機會就應用在生活上。有的人執著心比較重,容易生無明,無明就是缺少智慧領導心性,智者說的話不想聽,愚者說的話聽入心。
個性沉穩,不容易生氣,代表福澤深厚,外來的惡意撼動不了半根寒毛。相反的,動不動就被一兩句話煽動大發脾氣,也是福薄障重的反射,隨便一個惡意就將所剩不多的福澤燒得精光,善緣盡失。
有一個男子,十三歲就輟學到北部跟道上大哥吃吃喝喝,未成年就在酒店當圍事,收保護費,天天過著打打殺殺、尋仇、砸店的日子。四十歲以前,不管親人朋友如何勸告軟硬兼施,他一樣無動於衷,從來不覺得自己有錯。四十歲以前不斷進出牢獄,猶如家常便飯。
四十歲那一年的某一天,他開竅了,一個善念撞進腦海,突然對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無比厭煩。最後一次出獄,他積極找工作,找到一份在公園修剪花木兼除草的工作,工作不輕鬆,但是男子非常珍惜,也許是災劫度完了,而福緣剛好排到。一位善知識牽引男子進入公益團體,他沒有拒絕,工作之餘全心投入公益,有任務就接,不管是大熱天出車載回收,還是到弱勢貧戶家裡打掃,種種體能付出他都甘願做、歡喜受。
男子說,可能是因緣安排如此,前世的惡果要先消化,好果才排得上。男子用前半生了結惡緣,用下半生重啟善緣,人生總是好壞摻修,好的壞的,都是自己一絲一縷修來的。如果我們能調伏心性,降低執著心,認真行善積德,業力就會在付出的過程中逐漸消減,惡緣來了也是打八折,沾個醬油就走,不會使我們的生活天翻地覆。
#逆境要有因緣觀
#順境要有無常觀
#行善積德做中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