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始,為了理想,為了三餐餬口飯吃,都算,只要堅持自己的信念一定會成功,但有的時候我們明知道很多職場上的規則是不好的,有時候我們在專注一件事會過於執著,執著自己的想法,只要別人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樣就是不對。這個時候就需要觀察,觀察而修也是這個原因。當我們觀察別人的想法的時候是對的我們要學習,發現不對的我們要修正自己,修正自己如何避免犯和他人一樣的錯,這個在職場上來說很難。所為職場哲學就是搞政治,但是政治也是好的,至於壞的政治就是勾心鬥角背後下毒手的那種,我們可以不學,但是要防範。
繼續來說,與惡為伍,助惡為鄰。
最常見的一件事出入公共場所,入口處明擺著寵物不能進入,卻偏偏有人攜帶寵物闖進,保全人員勸阻,不小心造成傷雙方拉扯受傷,這個時候就開始兩方人馬惡鬥言語出現,有人說館方已經說明不能攜帶寵物,還攜帶寵物,一方說打人就是不對,因為雙方理念不和拉扯造成受傷,這是一個問題,守法等於守規矩,守規矩等於守法,一定要館方強制將這些規矩立成法律才要遵守嗎?
在這個時候,是不是要加強自己的生活能力,對於做一件事之前要先做足功課,比如上述出公共場所須知訊息,才不會造成諸多傷害。因此,有的時候是我們所知不足,往往隨心所欲,我們之所以不足是我們信心不足,信心不足也等於不信任,人跟人之間失去信任的心就會產生這樣的矛盾。
再來,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公車上跌倒受傷,在公園裡玩耍受傷,小孩子在玩耍需要時時叮嚀與囑咐看顧,因為做父母的疏於看顧,讓孩子受傷,責怪器具使人受傷。千萬個孩子玩過的玩具總會有人受傷,那是劫數。扯太遠了。明明公園有標示,頭要放低,危險勿入,注意小孩,就像河川一樣,標示著水深勿入,土石流勿逗留,卻偏偏還是有人去。當這些善意的標語已經告訴我們,我們卻執意要去做,不等於自己惡念在心,與惡為伍嗎?當我們專注在公園裡的時候,就要專心把公園的事物弄清楚,防止自己的孩子受傷,而不是一邊講電話,聊天或者做自己的事,疏忽孩子的行動力,造成傷害。
有的時候我們常常因為自己的執念讓自己受傷而不自知。比如,小時青梅竹馬的兩小無猜的友情,長大以後的青澀愛戀,到成人的世界裡橫刀奪愛的行為,我們為了自己喜歡的人,事物常常做了很多自己都無法理解的行為,我們常用一種藉口,我關心你,我想跟你結緣,我們很有緣等等話術欺騙自己的心,為什麼說欺騙?從一開始我們的惡念就起了。看著別人生在富有家庭,同事都圍著他轉,看著他擁有自己沒有的一切。有時候我們也會拼命的爭取自己想要的,爭的最後,產生了更大的欲念,我們本身很善良,不會傷害別人,只是當他人所擁有的比你還多時,這時候心裡就會產生一種嗔心,這個嗔心讓我們煩惱,要如何獲得更多,和身邊的朋友一樣擁有更多,我們常常欺騙自己,我不在乎你的一切,而事實上卻默默地在努力著,計算著,踩低爬高的算計著。
想一想我們身邊有這種踩低爬高的朋友嗎?
其實我們身邊一直都有這種朋友,只是自己不願意承認。那是我們跟著這種朋友吃香喝辣的過上好生活,生活富裕的品質提升了,所以相對這樣的朋友也沒什麼不好。習慣了這類踩低爬高的朋友,也就真的一起走了。走著,走著,你開始觀察自己了嗎?你也漸漸變成踩低爬高的人了。雖然自己沒有做出傷害他人的事,但是為了能繼續擁有這樣生活品質,你默許了這樣的行為,你漸漸容許了這樣踩低爬高的行為去傷害他人,你的善意不一定是忌惡,但絕對是附惡,與惡為鄰,是一種助惡的象徵。我們都不自知。
想到這裡,有時候我們的善真的是打擊一個人最大的武器,我們之所以不自知,因為蒙蔽了自己的心。因為我們擁有貪嗔癡的心超越了我們的善心,所以在傷害我們貪心之前,選擇了犧牲善心。在職場上,同事之間相互競爭在所難免,互相幫助亦有不少,但在升職立場就不那麼認同, 老闆與主管明確地表示獎金發放,為了得到更多獎金,原本同事之間的競爭變成了惡鬥,友好的相處變成不友善的行為,為了貪求更多獎金,不得不開始攻擊原本友好的同事,甚至於將這些攻擊行為變成合理化的認同。
因此即使我們很善良,我們的行為無時無刻不在與惡為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