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角的基金8堂課觀後(上):風險與報酬

2024/04/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綠角是一位從部落格發跡的財經投資作家,以其有著獨特觀點、邏輯比喻清晰易懂聞名,其廣泛涉獵於各項投資領域,也是推薦被動指數型股票基金給股市大多數投資人的KOL,這篇文章中,將針對本書的內容結合我個人看法撰寫,並非任何投資建議,純粹以個人成長為出發點。

在投資中,取得報酬的前提是「承擔風險」。風險即結果的不確定性,投資人必須先認清風險再開始投資,並且建立面對風險的態度與瞭解處理風險的方法,學習「如何投資」是關鍵。

人們常說高風險才能取得高報酬,但作者提醒,高風險實際上是指高波動性,並非必然帶來高報酬、可能是高虧損,甚至取得比低風險資產更低的報酬。因此,投資人應承擔「剛剛好」的風險,而不是認為風險越大就越積極。

作者進一步指出,不要承擔沒必要的風險,例如個股,因為這可能導致與大盤極大的報酬差異。而分散投資和選擇成本較低的投資工具則是有效降低風險的方法,眼中只看得到飆股的投資人,是只看到報酬,卻忽略了風險的投資人,分散投資,才能有效弭平個股重大虧損的風險,也就是非系統性風險。

接續作者提到了在分散投資中,我們該選擇主動型基金,讓專業的基金經理人來幫我們投資,還是透過被動跟隨市場指數被動型基金,取得最普通的市場報酬,作者用各種歷史證據證明:學會挑基金,不一定比投資指數型基金來得好,這只是一個順從大眾直覺的作法,讓投資人以為自己能挑出未來表現優異的基金,讓人以為他是為自己而努力,聽來很殘酷,但「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的績效」,依過去績效選擇基金,無法給投資人持續買進的信心,更甚著落入「汰除弱勢基金、購買強勢基金」的惡性循環,其巧妙運用責任轉移法,美其名為「操作」,將績效不好的轉換到績效好的,實則將無法獲得滿意報酬的責任,轉移到投資人身上。

金融商品其本質為商品,有熱潮、買賣、話題商人才會獲利,回到底層邏輯,金融是「投資人有參與,才會賺錢」的行業,在投資市場中,基本區分為主動選擇的主動投資人與被動跟隨指數的被動投資人,被動投資人取得基本的市場報酬,恰恰好主動投資人也是取得市場報酬,差異在成本的差別,主動投資人付出較高的投資成本,參與整個主動投資人的廝殺,只為了取得和被動投資人相同的市場報酬,甚至是更少(已被成本侵蝕),故整體來說,被動投資人會勝過主動,這也是爲什麼某一時段贏過你的人,在未來往往難以持續。

作者提及試圖擇機進出市場的議題,首先用許多歷史數據及經典投資巨作,甚至引述牛頓等偉人的話語,來說明市場的不理性難以預測。

投資最害怕的不外乎是永久在高點買進,作者用「流水」來比喻定期投資的概念,用不同時點的投入,結合累積期與提領期,讓資金分散在不同時點進出市場,且定期投資符合大多數人的資金來源方法,再加上每隔一段時間擴增定期投資的額度,來達到分散時機投資的效果。

作者也針對定期投資的幾個迷思做出解答,讓讀者對於制定自己的投資策略能夠更有信心,並且堅持到底,作者也解答了投資活動的核心:你能存下多少錢比起拿多高的報酬率還更重要,100萬的10%等於10萬的100%,比起花費非常大的心力研究進出場,不如專注本業,提升累積資產的速度,投資的目的,不是在創造好成績,而是幫助投資人達成財務目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