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吳曉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簡介:

  吳依光從未預期自己能活過十七歲,也從沒有想過現在會成為一位老師,更無法料到在放學鐘響的三十八分鐘後,她的學生會自頂樓一躍而下。待她趕赴現場,已不見女孩的身影,但圍觀的家長群眾、地上的大片血跡,與遠方漸弱的救護車鳴笛,讓吳依光相信──一場對她無形而嚴厲的審判,已然展開。
  少女之死,讓這所校史百年的資優女校陷入焦慮,平日精於作答的女孩們,卻無法回應一連串的死亡問句:她發生什麼事?她成績怎麼樣?她心理狀態如何?是什麼樣不值一活的日子,以至她決定縱身一躍、終止十七年的人生?師生們迫切地需要一個答案,或是消弭疑慮,或是應付媒體,又或是劃清權責好安慰自己──她的死,和我沒有關係。
  做為導師,吳依光試圖釐清少女輕生的原因,為人們,也為她自己,找出一個答案,合理、肯定,以安人心。她在少女尋常的生活中發現端倪,但也在一次次的探詢之中,反覆挖掘到自身的困境:與丈夫徒具形式的婚姻、對她一生無所不控的母親,以及當年早該毀掉的自己。
  那個自己回應她:「十七歲那年妳也非常想自殺,妳沒有做到,妳的學生做到了……。」
  「抱歉。我以為我活下來了。但我並沒有。」

  

感想(部分劇透):

  我覺得這本書還是將青少年面對升學壓力以及父母期望的部分寫的非常深入且寫實。

  本來以為這本書的主軸會是探討那個女學生輕生的原因,不過這本書其實是藉著女學生跳樓的事件,去探究主角的童年經歷,以及因為那樣的童年經歷,因為父母的控制,為她的人生帶來了什麼。

  跟我想得不太一樣,但是我覺得不是什麼大問題,不如說這樣的設置更加凸顯出了教育與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不過有一件事情我真的非常不解,必須寫在這裡,就是這篇小說不知道為什麼,整本小說對話都不使用引號。我不太能理解這樣的書寫方式是為什麼,是想表達這個小說常常會回憶跟現在的場景混在一起嗎?還是怎麼樣。沒有引號的書寫方式很大程度給讀者加重了閱讀上的難度。

  因為這本小說有很多對話不使用引號,並且將兩三句對話加上動作並在一整個段落中,在視覺上會看到很多個特別粗的黑色方塊,其實真的不容易讀。往往長的方塊段落讀了後面忘記前面。

  這是我個人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遇到的困難。

  拋開這個書寫形式的問題,我覺得內文對現今的教育體制以及部分家庭與孩童的相處有很深刻的描寫。只是可能我已經脫離學生時期太久,這樣的描寫對我來說相對陌生了,比較難引起我的共感。

  當然並不是說我沒有書中描寫的經歷,我覺得這本書描寫的是很典型的亞洲教育現況,只是不見得每一個人的家庭都會像是書中的角色這麼極端,事實上書中描寫的那些經歷確實也只集中在很極端的一群前段班學生身上。

  不過每個亞洲家長都曾經做過自家的孩子能夠飛黃騰達,是比自己更優秀,屬於人群前段存在的夢。所以我認為書中描述的情境對生活在台灣的人來說,多半是不陌生也能理解的。

  只是我個人在讀的時候無法共情到這本書描寫的主要角色吳依光,固然她的童年確實有著比一般人更加壓力的經驗,但是她的人生已經三十多歲了,仍然無法調適童年的遭遇,以及本書的結尾看幾來母女某部分兩方其實已經達成和解了。

  就讓我覺得好像缺少了一點反抗的力度。固然可以理解這個缺少反抗的陳述方式應該是作者想要傳遞的,一種普遍存在的氛圍,但是我在看的時候會更希望主角更加主動,或者是更加有勇氣反抗一些。不是只那些表面上不聽話,違背母親規劃的反抗。而是主角在踏出一步後真的理解到自己的人生意義,或者她想要做什麼。

  故事結尾主角離婚了,這可能是暗示著一個開始,主角決心要找回自己的人生。但是坦白說我更希望這樣的段落發生在前面主角第一次不聽母親的話,第一次決定要念中文系這件事情上。

  當然我覺得我的希望只是個人審美,不代表什麼。

  最後總結,我覺得這本書可能比較適合與教育相關的人群,或者現在正面臨這樣狀況的人閱讀,會比較有共感。我覺得這本書不太適合給太累的社畜看,因為書寫方式閱讀需要比較有專注力,如果讀者精神狀況不好或者太累,容易像我這樣長段落看一看忘記前面,建議精神好的時候再來看。

得了打開Word就想睡覺的病症,已臻末期,只好去拜文昌請他叫醒我,結果他給我笑杯。新書《北投機車快遞》、《神咒》銷售中。傳送門:https://portaly.cc/BoundlessFir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書根據心理學、神經生物學扭轉我們對遺忘的迷思,也破除了對遺忘的焦慮恐懼;理解「記憶」和「遺忘」的和諧運作如何讓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與健康。
是一個藉由神社樹下有一隻神奇的貓會傳達神的啟示給人,去解開當事人的煩惱的短篇故事合輯。就是故事之間串聯起來的鎖鏈都是這隻傳遞神諭的貓,不過當事人的煩惱則五花八門,各種都有。
書中探討了奴隸與環境破壞之間的關係,作者凱文·貝爾斯為現代奴隸制度的專家,透過實地調查,記錄了非法的奴隸販賣、奴役、性侵、詐騙等慘狀,並探討瞭解決之道。然而,整本書寫實而沉重,適合對奴隸制度和使用產品的來源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這本以真實歷史為基底的小說以閩南語為主的對白,書中主要描寫了香蕉與蕉農的故事,而且有日治時期到民國時期的腔調,相當推薦想了解臺灣香蕉曾經外銷歷史的朋友來閱讀。
本文描述了一個長江的異域世界。主角葉江的死亡對他的朋友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引發了一連串的事件。文章使用了大量描寫並剖析了中國文化的神祕元素。
   本書根據心理學、神經生物學扭轉我們對遺忘的迷思,也破除了對遺忘的焦慮恐懼;理解「記憶」和「遺忘」的和諧運作如何讓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與健康。
是一個藉由神社樹下有一隻神奇的貓會傳達神的啟示給人,去解開當事人的煩惱的短篇故事合輯。就是故事之間串聯起來的鎖鏈都是這隻傳遞神諭的貓,不過當事人的煩惱則五花八門,各種都有。
書中探討了奴隸與環境破壞之間的關係,作者凱文·貝爾斯為現代奴隸制度的專家,透過實地調查,記錄了非法的奴隸販賣、奴役、性侵、詐騙等慘狀,並探討瞭解決之道。然而,整本書寫實而沉重,適合對奴隸制度和使用產品的來源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這本以真實歷史為基底的小說以閩南語為主的對白,書中主要描寫了香蕉與蕉農的故事,而且有日治時期到民國時期的腔調,相當推薦想了解臺灣香蕉曾經外銷歷史的朋友來閱讀。
本文描述了一個長江的異域世界。主角葉江的死亡對他的朋友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引發了一連串的事件。文章使用了大量描寫並剖析了中國文化的神祕元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故事始於一位名校女高中生跳樓輕生,主角吳依光是她的班導師。做為一位老師,吳依光認為自己有責任對學生的死調查真相,除了試圖撫平班上的其他女孩的傷痕與恐懼,更重要的是,為她自己的人生找出一個答案。
Thumbnail
那天讀了吳曉樂的「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突然想到書架上的另依本書 ~~少女不畢業(朝井遼/貓頭鷹) 以前讀過的小說, 朝井遼比較有名的作品應該是「聽說桐島退社了」 一樣是青春小說,一樣有淡淡哀愁 . 讀到「少女不畢業」裡面的話 1.重視打招呼與禮儀 2.擁有自己的目標 3
Thumbnail
吳依光之後回首,遲遲领悟,人跟命運的關係,就像魚跟水,魚明明澈底浸潤於水中, 却對水的存在不怎麽上心,非得等到有日,水濁了、温度不對勁了,鱼才會温吞地想,今天這水,真是怪啊。吳依光對父母的困惑,也她發現「命運」的過程。她怎麼會是這對父母的小孩,而不是其他父母的呢? 名叫吳依光的人,她的命運的毛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中的故事,描述主角面對生活、工作和反抗的內在衝突,以及處理少女自殺事件所遭遇的心境變化。書中描寫了主角吳依光的掙扎和改變,透過溫柔的文筆來呈現生命的光芒。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以老師與學生的成長故事刻畫不同世代的煩惱與壓力。閱讀過程中能漸漸體會,有些抉擇後的失望與放棄是不是因為年輕,只是單純的人生常態。這是本讀起來很快,卻能在閱讀後的未來細細回味每一個過去的書。
Thumbnail
開始閱讀吳曉樂的《那些少年沒有抵達》。這是一本沉重的書,其實不適合在過年期間閱讀,不過借了回來總得看嘛。 我暫時只是看了不足20%,女主角是一個教師,除了面對學生突如其來跳樓身亡外,還被迫回顧自己悲傷的童年往事。 她的母親是一個控制狂,即使在女主角長大結婚依然受到母親控制,連婚姻對象也是母親
Thumbnail
█內容簡介 第一志願女中的十七歲少女自七樓一躍而下,結束短暫生命。 一切來的毫無徵兆,究竟為什麼?所有人都迫切尋求一個答案。 為什麼我們那麼需要原因?想哀悼、還是想劃清界線?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故事始於一位名校女高中生跳樓輕生,主角吳依光是她的班導師。做為一位老師,吳依光認為自己有責任對學生的死調查真相,除了試圖撫平班上的其他女孩的傷痕與恐懼,更重要的是,為她自己的人生找出一個答案。
Thumbnail
那天讀了吳曉樂的「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突然想到書架上的另依本書 ~~少女不畢業(朝井遼/貓頭鷹) 以前讀過的小說, 朝井遼比較有名的作品應該是「聽說桐島退社了」 一樣是青春小說,一樣有淡淡哀愁 . 讀到「少女不畢業」裡面的話 1.重視打招呼與禮儀 2.擁有自己的目標 3
Thumbnail
吳依光之後回首,遲遲领悟,人跟命運的關係,就像魚跟水,魚明明澈底浸潤於水中, 却對水的存在不怎麽上心,非得等到有日,水濁了、温度不對勁了,鱼才會温吞地想,今天這水,真是怪啊。吳依光對父母的困惑,也她發現「命運」的過程。她怎麼會是這對父母的小孩,而不是其他父母的呢? 名叫吳依光的人,她的命運的毛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中的故事,描述主角面對生活、工作和反抗的內在衝突,以及處理少女自殺事件所遭遇的心境變化。書中描寫了主角吳依光的掙扎和改變,透過溫柔的文筆來呈現生命的光芒。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以老師與學生的成長故事刻畫不同世代的煩惱與壓力。閱讀過程中能漸漸體會,有些抉擇後的失望與放棄是不是因為年輕,只是單純的人生常態。這是本讀起來很快,卻能在閱讀後的未來細細回味每一個過去的書。
Thumbnail
開始閱讀吳曉樂的《那些少年沒有抵達》。這是一本沉重的書,其實不適合在過年期間閱讀,不過借了回來總得看嘛。 我暫時只是看了不足20%,女主角是一個教師,除了面對學生突如其來跳樓身亡外,還被迫回顧自己悲傷的童年往事。 她的母親是一個控制狂,即使在女主角長大結婚依然受到母親控制,連婚姻對象也是母親
Thumbnail
█內容簡介 第一志願女中的十七歲少女自七樓一躍而下,結束短暫生命。 一切來的毫無徵兆,究竟為什麼?所有人都迫切尋求一個答案。 為什麼我們那麼需要原因?想哀悼、還是想劃清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