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發生在「縣衙門已經改名叫縣政府」的時代,當時成都綠蔭閣是公開買賣官位的場所。出身窮苦的張牧之自小替地主放牛,長大後安安份份做個長工領班,無奈妹妹被惡地主強姦。有理無錢,父親興訟不果,反被大地主黃天榜害得家破人亡,眼見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張牧之遂決定落草為寇、自立為王,成為西山一帶令人聞風喪膽的土匪首領張麻子。
張牧之某天洗劫了一個貪官,發現買賣官位的遊戲規則,於是委託陳師爺到成都替他買官,從盜匪竟搖身成了新任縣長,從此帶著寨中兄弟進駐縣長府,為老百姓討公道、爭福利,處處與一班為富不仁的老財主作對,與有不共戴天之仇的黃天榜鬥智鬥力……
大陸大腕演員兼名導姜文以這篇《盜官記》的買官故事及人物關係作起點,拍出了刷新中國影史紀錄、兼具浩瀚場面、詼諧幽默與戲劇張力的羅賓漢式英雄史詩。
姜文看《夜譚十記》:在這樣一個時間,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它不僅有懸疑、場面、情感等這個時代中國觀眾容易接受的各種商業元素,更讓我感興趣的是:故事裡人和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複雜微妙的關係,以及人在事件進程中自我的發現。張牧之和《讓子彈飛》,是我對自己這個人生階段的一次有趣的體驗。
心得:
這本書雖然封面說是《讓子彈飛》的原作小說,但是我覺得電影改編蠻多的,這其實是一本短篇小說集,被改編的只有〈盜官記〉這篇。我自己是覺得這本短篇小說集的整體構成都比較古典,可能是因為想要模仿說書的感覺,在故事結構上也有點像話本的感覺,雖然有高度的諷刺跟批判性質在,但是也很注重善惡有報的概念,大多數的故事都會給一個警示性的結果。
這是很中國古典的構成,所以其實大多數的故事都不難猜,而且故事的情節都會有一點似曾相識。但是我覺得這本小說做得很好的地方就是,他把該做的事情都盡可能的做好了。雖然能夠猜出故事走向,但是因為基本細節都算有做到也有做好,所以我自己是覺得讀起來還蠻有趣的。
加上這本小說的語言比較偏古典,混了一些中國當地的方言,我自己是覺得語言敘事讀起來算是有趣。
蠻推薦可以看一下的。
(下面有暴雷)
我自己讀這本書比較有印象的橋段是出自〈沉河記〉跟〈禁菸記〉。
〈沉河記〉是一個結構蠻老的故事,主旨就是在批判古代女子守貞的概念,以及一些地方財主仕紳道貌岸然,私底各種下男盜女娼的事情。這本小說有蠻多地方其實都在寫這些東西,大概是因為細節補的好,所以即使是這麼沉舊的書寫核心,表現起來效果也還不錯。
我後來翻到後記,發現這本小說的成書經歷非常崎嶇,足足延宕了四十年,就連作者本人都知道這本書的內容如果在現在發出來,已經有點過時了。不過我自己會覺得雖然故事的結構有過時的部分,但是在讀的時候可以將這個狀況當作是一個特色,就當作是欣賞一下四十年前的文學作品的狀況。
事實上我一開始從頭開始看真的以為這本書成書的時間起碼距今五六十年。
說回到〈沉河記〉這篇故事應該是整本書裡面讓我讀到最末最感慨的一篇。尤其是這本書的尾巴,守貞的寡婦用刀去砍貞潔牌坊,但是石製的牌坊並不會因為被刀砍就倒下,確實令人感覺到故事中的角色被命運以及禮教擺弄,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而這本書最嘲諷的點是,這個人的人生之所以被禮教擺弄,多半是有另一個毫無道德之人在挾禮教以及正統的之名,去破害他人。
〈沉河記〉這篇故事讀起來真的很過癮。結尾雖然老套,我自己是覺得收得很好。
而另一篇〈禁菸記〉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主要是中間有一個用屍體運送鴉片的段落,甚至為了要有屍體運鴉片,他們會製造出屍體,從老人到小孩,而唯一真正在查緝鴉片的官員最後也變成了屍體,只是沒有拿來運鴉片。
這個故事我主要是對抱著小孩的屍體運鴉片這件事情嘆為觀止,完全沒有想到還可以這樣運毒。這大概是我太孤陋寡聞了,被這個手段震驚到,但是想想又覺得很合理。誰會去懷疑抱著的小孩是屍體?又有誰會去懷疑屍體裡面有鴉片?
就是這樣的合理性不禁讓我在想,說不定這個是真的發生過的事情。這個想法令我毛骨悚然。
剩下的:〈盜官記〉這個故事主要在講山匪買了一個縣長進城當官,結果反而成了人民最愛戴的好官。
還有〈親仇記〉這個故事也讓我印象蠻深的,主要是這個故事裡面的主角有點慘,我發現作者蠻喜歡寫愛情的,在這個作者筆下的愛情都堅貞不移,作者非常喜歡寫人跟人之間相愛致死不渝的情感,不知道是因為在那個年代裡面只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可以帶來一些希望,還是作者純粹喜歡歌頌愛情。我自己是覺得裡面的愛情都太完美了,而且完美的都是女生。
我想這個可能還是反應是出了作者不斷在書裏面批判的女性守貞的概念,但是其實在我看來這個作者筆下的女性角色即使不是被迫守貞,也是自願性的守貞的,不過比較平衡的是因為是歌頌愛情,所以有些篇章會是男女一起守。
〈報銷記〉就是在寫一個基層的官員怎麼樣因為官僚體制的壓力幫上級貪汙。好看的點是一些官場對話。〈破城記〉比較荒謬,有趣的點就是看那個故事的翻轉。一個理髮匠怎麼假裝是視察委員,然後他又是怎麼在翻轉自己的身分的。
我自己覺得這本裡面唯一結構比較不一樣的是〈觀花記〉,〈買牛記〉這兩篇。〈觀花記〉這篇其實包含了兩個故事,後面的〈生兒記〉是一個很傳統的故事,看名字就知道是在說女生拼命生兒子的故事,〈觀花記〉則是在說一個靈媒被小孩子拆穿身分之後,淪落為三餐不繼的乞丐。
這篇我覺得是整本書裡面唯一一篇,作者在寫的時候沒有明確判斷立場的文章,感覺單純是在寫一種憐憫的情緒。我自己覺得除了故事性有一些薄弱外,呈現出來的效果其實很不錯,讀完會有一些反思。
〈買牛記〉則是一個有起有落的節奏,我自己最喜歡的是這一篇跟〈親仇記〉的故事節奏。買牛記主要在說一個農戶想要向上打拼,成為中產階級,但是翻盤失敗的故事。我自己覺得這個故事蠻有意思的,感覺似乎有些隱喻善良的人最後會失敗。我不知道,這是我看完的感覺。
整本裡面我覺得比較不出彩的是〈踢躂記〉,這篇我覺得當言情小說看很不錯。我自己是把他當戀愛悲情劇看。
總結來說雖然故事的偏排比較老,但是因為作者就是生長在書裡面寫的那個年代,所以很多橋段看起來很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