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譽為「英國巴菲特」,為何在短短四年內成為過街老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1980年代時,有著經濟系背景的Neil Woodford加入了正開始擴張的Perpetual基金公司,他靠著與一般基金經理人不同的逆向思考,投資一些較不受青睞的公司,這使得Woodford巧妙地避開了達康狂潮的科技股泡沫,而且在金融海嘯之前就出售了銀行股獲利,另一方面,他投資一些較具爭議性的標的,比如說菸草公司,也都獲得很好的報酬,這些都讓Woodford建立了投資大師的名聲。

在Perpetual基金公司工作的26年間,Woodford繳出了優異的投資成績,投資人如果在1988年將1,000英鎊投入他的基金,在25年後這筆投資會大幅成長到2.5萬英鎊。2012年時,他的反對意見甚至導致軍火公司貝宜系統(BAE Systems)併購歐洲航空國防航天公司(EADS)的提議破局。2013年,Woodford因為對英國經濟貢獻,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

但是Woodford和Perpetual基金公司的成長也有隱憂,2000年時,美國的景順基金公司(Invesco)併購了Perpetual基金公司,英國和美國間不同的企業文化和觀念因此產生摩擦,景順基金公司認為Perpetual基金公司是其全球版圖的一部分,但Woodford和Perpetual基金公司則自認是一方之霸。

景順基金公司擔心英國的業務過度仰賴Neil Woodford管理的基金和他的明星光環,想要發展其他商品,於是對Woodford的基金和紅利設下限制,這讓Woodford非常不滿,總是咒罵那些美國佬。

Woodford的不滿甚至連坐到其他英國同仁,他認為投資人湧入公司的錢都是他吸引來的,其他同仁都是搭順風車,最後他要求坐在一間只有自己的玻璃辦公室,把自己和其他同仁隔離開來,不跟他們討論市場和投資趨勢等等。

另一方面,Woodford也堅持自己與他人不同的投資哲學,2010年左右開始,他偏好投資一些小型的未上市公司,因為這些公司更有成長爆發力,但這些投資標的與過往他投資的大型冷門股不同,不過手握超過300億資金的Woodford或許更享受這種擁有獨到眼光的感覺。

2012年時,Woodford用2.52億美元投資一家美國生技公司Xyleco,取得不到7%的股權,這家公司的董事陣容包括了曾任美國國務卿的George Shultz,但似乎沒有特別令人驚奇的發明。這筆投資讓美國的景順基金公司高層感到警覺,他們決定不要讓Woodford再有機會做出這樣具風險的賭注,因此設立了內部委員會檢視對未上市公司的投資,而基金經理人不能參與。

在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也盯上了景順在英國的基金,他們認為在2008年五月到2012年11月間,有三檔基金承擔過高風險和債務,導致投資人損失了500萬英鎊,其中兩檔基金正是由Woodford管理。 

在對公司不滿日益升高下,Neil Woodford在2013年尾聲告訴公司自己要離開自行創業,對公司同樣不滿,在2013年中離職的前通路業務主管Craig Newman找上他,還有曾在景順擔任全球股權商品主管的Nick Hamilton、曾在英國主管機關調查時協助過Woodford的律師Gray Smith,四個人一同創立了Woodford投資管理公司。

就在金融行為監理總署針對景順在英國違反規定開罰1,860萬英鎊後幾天,他們也核准了Woodford投資管理公司的設立,因為沒有發現任何需要針對Woodford和Newman進行進一步調查的情事,這家公司在申請核准期間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那時正是Woodford如日中天的時候,他被譽為「英國巴菲特」,是英國最知名的股票投資大師,根據當時英國人對財務顧問的品牌市場調查,排名第一的是景順基金,而排名第二的就是Neil Woodford,甚至排在富達(Fidelity)和木星(Jupiter)等全球基金公司前面。

在自己創立的公司,Woodford一開始採取極端透明的政策,客戶可以知道所有投資的資訊,包括完整的持股清單,還有清楚的收費架構。許多大客戶跟著Woodford從景順轉過來,讓他們所管理的資產在幾週內就超過了50億英鎊。

但公司的高層也沒有虧待自己,Newman給銷售業務人員合計超過100萬英鎊的紅利,主管可以得到35萬英鎊,就連比較資遣的員工也有18.4萬英鎊。Woodford和Newman也待自己不薄,兩人各自買了一台法拉利,還被車商招待到北義大利的私人賽道測試愛車。

但這樣的作風在公司裡招來一些異議,除此之外Hamilton和Smith也對Woodford如何評估對未上市公司價值有不同意見,他們想要限制基金可以投資未上市公司的門檻,最後卻與Woodford和Newman鬧翻,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就離開,使得公司只剩下Woodford和Newman主管全局。

接下來兩年,Woodford投資管理公司的業務蓬勃發展,他主要管理的股權收益基金獲得兩成的報酬率,是以英國股市為投資標的的基金中表現最好的之一,很多小型公司也因為他的投資而水漲船高。

2015年七月時,Woodford管理的股權收益基金規模來到67億英鎊,超越了他在景順時主要管理的基金,在此同時,Woodford打算募集另外一支基金,主要以有成長爆發力的小型公司為主要投資標的,他很快就募集到8億英鎊,是英國投資信託中規模最大的募集案之一。

但是公司內部的人也有不同意見,有人私下說這只是為了滿足Neil Woodford的私人樂趣,夢想用他手中的鉅額資金改變世界。

Woodford投資了美國的生技公司,還有位在自己基金公司周圍的新創產業,只不過這些新創公司會不斷燒錢,而Woodford沒有那挑選有潛力投資標的的慧眼,他過去擅長的是從大型公開發行公司的文件中找到珍珠,但這套在新創公司身上行不通,每家上門的公司他都想投資,但Woodford投資的資金又不足以讓他完全掌握那家公司,這後來成為他失敗的主因之一。

在少了Hamilton和Smith之後,公司似乎少了從風險管理制衡Woodford的角度,因為他愛上馬術,所以公司甚至採買了有特殊錄音功能的電話,讓他可以邊騎馬邊做出交易指示,而公司內部似乎充滿了粗暴和男性陽剛文化,沒有女性擔任高階主管,女性員工避免在公司或社交場合待到太晚,員工會開黃色笑話,電腦裡有不雅照片。

2017年時,Woodford投資管理公司來到顛峰,它們吸引了約150億英鎊的資金,儘管該年前幾個月的投資績效衰退,但人們對Neil Woodford讚嘆沒有減少。

在接受《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訪問時,Woodford承認他每天都會對自己的投資判斷有所遲疑,「身為基金經理人,你絕對不能把頭埋在沙子裡說:『大家都閃一邊去,我才是對的,我才是對的』,你得要不斷地讓自己接受批評,還有說你錯了的分析師。」

但另一方面,Woodford也說成功的基金經理人必須要融合自負和謙虛。「你得要有足夠強大的自負來支持你的判斷和想法。如果你沒有,你的投資組合最後會看起來和指數非常類似。但相對地,你也必須要謙虛地接受你會看錯。」

但是從那時起到2018年,Woodford的投資績效開始大幅落後於競爭對手,他解釋說這是因為英國脫歐的不確定因素拖累了英國經濟,當外國投資開始湧入時,他的投資組合就會上漲。

但是Woodford的投資標的也開始出現問題,他投資了三分之一股權的美國生技公司宣布重大臨床試驗失敗,股價在開盤一小時內就大跌七成。 

面對投資人贖回壓力,Woodford只能賣出流動性比較高的大型公司持股,但這導致他的基金違反了主管機關規定,投資未上市公司超過基金資產的一成,金融行為監理總署開始介入,要求基金行政管理人每月提供投資組合和流動性分析。

為了規避這項規定,Woodford將他的未上市公司持股到根西(Guernsey)交易所掛牌,他並沒有要打算出售,在那掛牌也不會增加流動性,這行為純粹是要迴避一成的門檻。

5月30日那天,《金融時報》報導Woodford的股權收益基金一天內遇到1,000萬英鎊的贖回要求。隔天,肯特郡議會退休基金(Kent county council pension fund)要求拿回2.63億英鎊的投資,相當於基金的7%,但Woodford沒有那麼多現金或者可變現資產,只好暫停全部活動,讓超過30萬名投資人無法拿回投資,合計金額約36億英鎊。

基金行政管理人Link決定拔去Woodford基金經理人的位子,並且賣出全部部位,Woodford則是關掉公司,並且發布聲明道歉。

但是這場鬧劇還沒有結束,金融行為監理總署開始調查包括向客戶推薦投資基金的財富管理公司、基金行政管理人和Neil Woodford等人的責任。

在這當中,提供基金投資平台的Hargreaves Lansdown公司特別受到關注,這類公司被稱為「基金超市」,會列出各種基金讓投資人自行選擇,以方便後者找到最適合或最便宜的投資標的,其中擁有超過140萬用戶的Hargreaves Lansdown是全英國最受歡迎的平台。

不過惹人爭議的是,Hargreaves Lansdown會列出所謂的「最佳投資名單」(best-buy list),但是這樣的名單性質就在推介和行銷的灰色地帶,從主管機關的角度,這名單不是推介金融商品,所以沒有受到嚴格監督,但是投資人往往從其中尋找投資標的。

Hargreaves Lansdown的文章會寫說這並不是投資建議,但是它的目的就是要吸引客戶投資,而這些投資佔了Woodford的基金很大部分。

根據統計,Woodford的股權收益基金有三成資產來自Hargreaves Lansdown用戶,而比較小的收益專注基金則占了高達62%,Woodford在三年間從Hargreaves Lansdown用戶身上賺到的費用大約是5,000萬英鎊。

更引起爭議的是,在2019年一月時Hargreaves Lansdown曾經減少列在「最佳投資名單」上的基金,不過Woodford的基金儘管在前一年跌了17%,但卻沒有被除名,為了保持在名單中,Woodford將向Hargreaves Lansdown用戶收取的費用調降到0.5%,而對其他平台的客戶則是收取0.75%的費用。

Hargreaves Lansdown後來解釋說,它們決定將Woodford的基金放在「最佳投資名單」上,並不是純粹因為折扣,也有考量其潛在的投資表現,只不過後來公司高層也揭露說,他們早在2017年11月就對Woodford在未上市公司的投資有所顧慮。

在那之後,Woodford也曾試圖東山再起,他一開始說自己打算在澤西島(Jersey)註冊新的基金管理公司,但是該地的主管機關強硬地表示「任何走下飛機覺得澤西島是阮柿子的人都是浪費了機票錢」。後來Woodford又說要在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和美國德拉瓦州(US state of Delaware)註冊,不過前者主管機關表示沒有收到任何申請。

在經過五年的調查後,金融行為監理總署終於公開結果,他們認為Woodford「對於管理流動性風險的責任有不合理的狹隘認知」,這導致基金公司在2019年的失敗,另外基金行政管理人Link在管理上失職,並且在2018年七月到2019年九月間,沒有妥善管理基金的流動性。

在主管機關公布報告後,Neil Woodford在部落格寫下自己的回應,「我花了過去五年的時間思考原因。那些超出我在Woodford可以控制的事情,像是政經情勢因為脫歐公投當然造成很大的改變,還有投資環境和其他外部因素」,

「關於我的故事,事實是我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壞蛋」,「我從來不是英格蘭的金融救世主,但我也不值得在事業失敗之後受到猛烈抨擊」Woodford寫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融動物園的沙龍
72會員
54內容數
2025/04/17
他酗酒、她沉默、制度還在那裡——但沒有人阻止這一切發生。 ANZ 銀行最近被重罰 2.5 億澳元,一份外部審查報告揭開了市場部門長期的文化沉疴。問題不是沒制度,而是沒人執行、沒人敢說。這篇長文,記錄了一場金融機構如何在安靜中失控的過程,也是一個文化與風險治理的真實縮影。
Thumbnail
2025/04/17
他酗酒、她沉默、制度還在那裡——但沒有人阻止這一切發生。 ANZ 銀行最近被重罰 2.5 億澳元,一份外部審查報告揭開了市場部門長期的文化沉疴。問題不是沒制度,而是沒人執行、沒人敢說。這篇長文,記錄了一場金融機構如何在安靜中失控的過程,也是一個文化與風險治理的真實縮影。
Thumbnail
2025/04/10
2025年4月初,美國公債市場劇烈波動,市場指向基差交易可能是禍首。究竟什麼是基差交易的、2020年危機的教訓,以及2025年市場波動的原因,包含避險基金去槓桿、資金趨向現金為王、政策與財政不確定性上升,以及美債供給壓力激增等。監管機構雖警覺升高,但動作有限,市場信心面臨考驗,潛在風險仍高。
Thumbnail
2025/04/10
2025年4月初,美國公債市場劇烈波動,市場指向基差交易可能是禍首。究竟什麼是基差交易的、2020年危機的教訓,以及2025年市場波動的原因,包含避險基金去槓桿、資金趨向現金為王、政策與財政不確定性上升,以及美債供給壓力激增等。監管機構雖警覺升高,但動作有限,市場信心面臨考驗,潛在風險仍高。
Thumbnail
2024/08/30
在所羅門兄弟公司消失後三年、也是Micahel Lewis離開約三十年後,另一位倫敦政經學院的畢業生來到花旗銀行在倫敦的交易室。他在交易室待得更久一些,獲得的紅利則是高達數倍,這個叫做Gary Stevenson的年輕人選擇在2014年離開,然後寫成這本充滿困惑和憤怒的《交易遊戲》。
Thumbnail
2024/08/30
在所羅門兄弟公司消失後三年、也是Micahel Lewis離開約三十年後,另一位倫敦政經學院的畢業生來到花旗銀行在倫敦的交易室。他在交易室待得更久一些,獲得的紅利則是高達數倍,這個叫做Gary Stevenson的年輕人選擇在2014年離開,然後寫成這本充滿困惑和憤怒的《交易遊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相信華倫.巴菲特現在是投資人家喻戶曉的一位投資大師,過去數十年累積下來的20%年化報酬率,是多數人對他最深刻的印象之一,而他每年的股東信,也都是投資人觀察這位投資家對股市目前評價的重要訊息來源。 由時報出版的這本書,蒐集了歷年巴菲特所寫的股東信,並將其分門別類的整理歸納出巴菲特的投資邏
Thumbnail
相信華倫.巴菲特現在是投資人家喻戶曉的一位投資大師,過去數十年累積下來的20%年化報酬率,是多數人對他最深刻的印象之一,而他每年的股東信,也都是投資人觀察這位投資家對股市目前評價的重要訊息來源。 由時報出版的這本書,蒐集了歷年巴菲特所寫的股東信,並將其分門別類的整理歸納出巴菲特的投資邏
Thumbnail
網友:聽了巴菲特的話這麼多年,為啥沒有變有錢人? 老巴:段永平跟我做了幾年,賺的盆滿缽滿,你啥都沒做,整天只會瞎逼逼
Thumbnail
網友:聽了巴菲特的話這麼多年,為啥沒有變有錢人? 老巴:段永平跟我做了幾年,賺的盆滿缽滿,你啥都沒做,整天只會瞎逼逼
Thumbnail
HI大家好我是宥爸 今天要分享的是巴菲特的投資觀念 首先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巴菲特本人 巴菲特被稱為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 他是波克夏·海瑟威公司的最大股東,董事長及執行長。 在2008年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一, 2017年排名第二。 2021年則是排行第六 巴菲特出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奧
Thumbnail
HI大家好我是宥爸 今天要分享的是巴菲特的投資觀念 首先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巴菲特本人 巴菲特被稱為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 他是波克夏·海瑟威公司的最大股東,董事長及執行長。 在2008年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一, 2017年排名第二。 2021年則是排行第六 巴菲特出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奧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jHKW3mDY2I&ab_channel=%E6%B4%AA%E5%B3%AF%E7%9A%84YT%E9%A0%BB%E9%81%93 這是影響我,在人生 股市投資的歷程裡, 最,最,最為重大的一個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 (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jHKW3mDY2I&ab_channel=%E6%B4%AA%E5%B3%AF%E7%9A%84YT%E9%A0%BB%E9%81%93 這是影響我,在人生 股市投資的歷程裡, 最,最,最為重大的一個 巴菲特的投資哲學 (
Thumbnail
在投資界沒有人能像巴菲特那樣成就非凡,他的成功並非出於某種神奇的天賦或奇特的策略,而是源於他對生存的智慧和複利的信仰。
Thumbnail
在投資界沒有人能像巴菲特那樣成就非凡,他的成功並非出於某種神奇的天賦或奇特的策略,而是源於他對生存的智慧和複利的信仰。
Thumbnail
Neil Woodford 是一位投資大師,自1980年代起便以與一般基金經理人不同的逆向思考方式,成功投資一些較不受青睞的公司,並建立了「英國巴菲特」的名聲。然而,他的成功之道也造就了他後來的潰敗。
Thumbnail
Neil Woodford 是一位投資大師,自1980年代起便以與一般基金經理人不同的逆向思考方式,成功投資一些較不受青睞的公司,並建立了「英國巴菲特」的名聲。然而,他的成功之道也造就了他後來的潰敗。
Thumbnail
https://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IndepArticle.aspx?id=6010941 我是一位信仰「價值投資」的人,股神的故事我幾乎倒背如流,當初股神要投資波克夏紡織廠的時候,他親自登門拜訪鄰居,希望鄰居可以出資一起拯救波克夏公司
Thumbnail
https://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IndepArticle.aspx?id=6010941 我是一位信仰「價值投資」的人,股神的故事我幾乎倒背如流,當初股神要投資波克夏紡織廠的時候,他親自登門拜訪鄰居,希望鄰居可以出資一起拯救波克夏公司
Thumbnail
這算是我第一次看跟巴菲特相關的書,其實大部分跟巴菲特相關的書都不是他寫的,其實台股跟美股、以及巴菲特的時空背景可能都有很大的不同,但也很好奇所謂的股神思維到底是如何,就來讀看看這本書。
Thumbnail
這算是我第一次看跟巴菲特相關的書,其實大部分跟巴菲特相關的書都不是他寫的,其實台股跟美股、以及巴菲特的時空背景可能都有很大的不同,但也很好奇所謂的股神思維到底是如何,就來讀看看這本書。
Thumbnail
巴菲特並不是說他30歲的話會專心工作做指數投資,一堆媒體斷章取義。 記者問,如果你不是全職投資人,現在30歲會怎麼投資? 巴爺爺說,會專心工作 投資指數,但事實上他就是專業投資人 而且投資到90幾歲。   以下是原文google翻譯,影片連結   觀眾:早安,巴菲特先生,芒格先生
Thumbnail
巴菲特並不是說他30歲的話會專心工作做指數投資,一堆媒體斷章取義。 記者問,如果你不是全職投資人,現在30歲會怎麼投資? 巴爺爺說,會專心工作 投資指數,但事實上他就是專業投資人 而且投資到90幾歲。   以下是原文google翻譯,影片連結   觀眾:早安,巴菲特先生,芒格先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