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卡拉維拉帆船的起源與歷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葡萄牙於十五世紀初開始海上探索旅程時,歐洲對於大西洋的知識還非常有限。於是1412年當恩里克王子 (infante D. Henrique) 派遣他的船隊向南航行時,大家都只敢航行到「已知的世界盡頭」博加多爾角 (Cabo Bojador。今屬西撒哈拉) 為止。這正是葡萄牙卡拉維亞帆船的誕生歷史。

航海家恩里克

航海家恩里克


在探險的最初階段,恩里克王子的航海家們使用一些只有一根帶帆桅杆的小船,還可以用於河流或沿岸航行。這些小船吃水大約三十噸,也就是說,它們可以載運三十個高1.5公尺、長1公尺的水桶。就是使用這種船,航海家Gli Eanes得以在1434年成功航行到博加多爾角以南的海域,突破當時歐洲人「已知的世界盡頭」。

航海家 Gli Eanes

航海家 Gli Eanes


這個壯舉使人們相信繼續向前航行是可能的。原本傳說博加多爾角以南海域太淺,再加上海流太強,船隻難以繼續通過。現在證明與傳說是相反的。Gli Eanes相信不只是可以繼續航行,而且可以使用更大的船隻來前進。


因此在接下來的旅程,他使用了一種鮮為人知的船Barinel(*這種船源自於地中海的划船,尺寸較大,船頭彎曲,結構已經類似葡萄牙在十五和十六世紀使用的Nau,但比Nau還小。在被卡拉維拉帆船取代之前,Barinel曾作為葡萄牙人探索西非海岸的主力)。


在暫停了一段時期後,葡萄牙的探索在1440年代重啟。然而葡萄牙人此時已經航行到過去歐洲人從來未知的海域,對風向與海流都不認識;旅程也愈來愈漫長,這意味著對物資和人員載運的更大需求。


卡拉維拉帆船正是在此時應運而生,解決上述面臨的困難。這種船吃水約五十噸,擁有兩根桅杆,其中一根的帆是大的拉丁帆(三角形帆),從船尾到船頭有平坦甲板,船尾有個小船樓。甲板下可以儲存物資和其他商品,不過空間還是不大,因為船體纖細。

raw-image


卡拉維拉對於探索相當理想,因為可以便於移動,它的帆允許它可以逆著風向以曲折路線前進。由於是小船,可以沿著海岸航行,並進入河口沿著河流再稍微往陸地內部前進。同時它又還比當代使用的船大,可以為全體船員們載運更多物資及飲用水,意味著能夠進行較遙遠的航行。

raw-image


卡拉維拉從1440年代到1488年都是葡萄牙最優異的船。1488年狄亞士 (Bartolomeu Dias) 通過風暴角 (後來改名「好望角」)並進入印度洋,發現印度洋和大西洋其實是相通的,並為十年後達伽馬 (Vasco da Gama) 通往印度的航路奠定基礎。

航海家狄亞士

航海家狄亞士


狄亞士一行人回到葡萄牙後,向國王若昂二世 (D. João II) 報告卡拉維拉不再適合他們面臨的洶湧大海,需要其他類型的船隻。再加上航程比起過往又再大幅提升,需要載運更多船員、物資及飲用水,這也使卡拉維拉的容量不敷使用。於是往後葡萄牙航向東方的船隻,逐漸被克拉克帆船 (Nau) 所取代。不過卡拉維拉依然持續使用於大西洋航行直到十八世紀。

克拉克帆船。葡語為 "Nau"

克拉克帆船。葡語為 "Nau"


卡拉維拉成為葡萄牙歷史上的重要標誌,使葡萄牙人得以在大西洋上探索,並學習如何在大洋上航行。在卡拉維拉的甲板上,葡萄牙人還學習觀察星空,創造出天文導航,一直使用到現代衛星出現為止。除了葡萄牙人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國家的航海家,例如義大利人Alvise Cadamosto,在十五世紀中期使用卡拉維拉航海,他說卡拉維拉是當代存在最好的船。


卡拉維拉因為大的帆面,幾乎是同時代其他類似尺寸船隻的兩倍,使其擁有出色的航行能力。風帆的力量和細長的船體結合,使操縱起來更加簡易、靈活。這些特點正是在無人知曉海域航行的葡萄牙人所尋找且需要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葡語圈•福爾摩沙
56會員
328內容數
這裡是樂浪的葡萄牙文空間。 Aqui é o espaço da língua portuguesa do Augusto.
2024/08/30
一起來看看位於南大西洋,在南部非洲和南美洲之間,名列世界最孤立島嶼之一的聖赫勒拿島吧!
Thumbnail
2024/08/30
一起來看看位於南大西洋,在南部非洲和南美洲之間,名列世界最孤立島嶼之一的聖赫勒拿島吧!
Thumbnail
2024/08/05
葡萄牙遠征蘇伊士鎩羽而歸後,換鄂圖曼睽違八年再次挑戰葡屬第烏。究竟鄂圖曼人能否把葡萄牙人趕出印度西北部呢?
Thumbnail
2024/08/05
葡萄牙遠征蘇伊士鎩羽而歸後,換鄂圖曼睽違八年再次挑戰葡屬第烏。究竟鄂圖曼人能否把葡萄牙人趕出印度西北部呢?
Thumbnail
2024/07/29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2024/07/29
十六世紀上半稱霸環印度洋的葡萄牙,想一舉經紅海直搗蘇伊士,切斷鄂圖曼帝國的咽喉點。究竟能否完成新時代的十字軍大業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此篇為出現在歷史中的真實船艦目錄,可以點擊連結直接查看相關船艦的歷史資料。
Thumbnail
此篇為出現在歷史中的真實船艦目錄,可以點擊連結直接查看相關船艦的歷史資料。
Thumbnail
今天來介紹葡萄牙規模最大的造紙公司,也是葡萄牙的第三大出口商。
Thumbnail
今天來介紹葡萄牙規模最大的造紙公司,也是葡萄牙的第三大出口商。
Thumbnail
7月8日是葡萄牙的「海軍日」,一起來看看起源吧!
Thumbnail
7月8日是葡萄牙的「海軍日」,一起來看看起源吧!
Thumbnail
從1840年末開始,美國的造船廠開始建造一種新型商船 - 飛剪式快船(Clipper Ship)。這是一種三桅帆船,他的航速較傳統帆船更快,用於長距離運輸具有較高利潤的貨物,為了提高航速,它在水線以下的橫截面呈「V」形,尖銳的船身設計可以劈開海浪,細長的船體,較高的長寬比設計減少了航行阻力。
Thumbnail
從1840年末開始,美國的造船廠開始建造一種新型商船 - 飛剪式快船(Clipper Ship)。這是一種三桅帆船,他的航速較傳統帆船更快,用於長距離運輸具有較高利潤的貨物,為了提高航速,它在水線以下的橫截面呈「V」形,尖銳的船身設計可以劈開海浪,細長的船體,較高的長寬比設計減少了航行阻力。
Thumbnail
勝利號,英國海軍名艦,這艘名艦於1759年開始建造,1778年開始服役,第一次參戰即俘獲法國「獨立獸角號」巡航艦。1805年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附近爆發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以霍雷肖納爾遜勳爵指揮的英國艦隊一舉擊敗了由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確立了英國作為海上強國的霸主地位。
Thumbnail
勝利號,英國海軍名艦,這艘名艦於1759年開始建造,1778年開始服役,第一次參戰即俘獲法國「獨立獸角號」巡航艦。1805年在西班牙特拉法爾加角附近爆發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以霍雷肖納爾遜勳爵指揮的英國艦隊一舉擊敗了由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西班牙聯合艦隊,確立了英國作為海上強國的霸主地位。
Thumbnail
風帆時代的戰列艦,指從十七世紀起在海上擔任主力作戰的武裝艦船,1840年前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的風帆戰艦,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裝彈火炮,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霰彈、破壞帆具的鏈彈。
Thumbnail
風帆時代的戰列艦,指從十七世紀起在海上擔任主力作戰的武裝艦船,1840年前基本上全為木材建造的風帆戰艦,有時在水線以下包裹銅皮,動力為風帆,武器為前膛裝彈火炮,發射用於摧毀船體的圓形彈丸以及殺傷人員的霰彈、破壞帆具的鏈彈。
Thumbnail
一起來認識葡萄牙的「澎湖」 - 亞速爾群島吧!
Thumbnail
一起來認識葡萄牙的「澎湖」 - 亞速爾群島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