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Leo Mirani
原文收錄於The Economist: The World Ahead 2024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是經濟學家最愛掛在嘴邊的話。其實,只要去麥當勞買個午餐,你就會發現天底下也沒有免費的享受。有些國家的麥當勞已不再提供免費的番茄醬包和調味料。不過,不只麥當勞開始向顧客加收「驚喜的」額外費用。在通貨膨脹如此嚴重的經濟環境下,企業們發掘了幾個檯面下的方法,打算偷偷地將價格拉高。究竟2024年會不會成為一個轉捩點,開啟這個令人反感的商業趨勢呢?
「分類計價」(unbundling) 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廉價航空是最早利用這項商業詭計的一個例子,他們從很久以前,便開始將一些原本有包含在飛行服務內的東西,例如飛機餐以及行李托運,分別拆開來計價。接著,他們乘勝追擊,連選位服務或者任何尺寸過大的隨身包都會被額外收費。
近期,情況更是變得有些失控。有些航空針對想要網路訂票的乘客,祭出「技術開發費」,而且更奇怪的是,費用還會根據航程距離增加。看吧,網路伺服器大概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製作出長途機票吧?也有其他航空公司在實體登機證、登機手續,或提供毛毯的服務上加收額外費用。相信不久後的將來,航空公司就會開始把機場接駁、乘客身上穿的每件衣服、使用廁所等,全都納入額外收費範圍了。(事實上,瑞安航空的老闆麥高·歐黎瑞還真的有提出過廁所收費的建議。)
這種額外收費方法已經開始在商業界裡發酵。例如,飯店以及度假村會收取「入住費」、外送平台收取「打包費」,以及叫車平台也會收取一筆「安全費用」。短期租屋平台Airbnb也曾經因額外收取太多服務費和清潔費而招致批評。
不過,收取額外費用的現象也不是只發生在服務業:有些實體產品也會被收取這樣的費用。BMW近期推出了一款方案,只要月付18元美金,就能在某些車型上啟動座椅加熱裝置,若想要直接買斷,就得付美金415元來享受「無限制」的服務。賓士則針對特定電子車型,推出提高加速力的方案,顧客可以選擇月付60美金,或是年付600美金。想像一下,要是這個趨勢無限延伸下去,會出現什麼情況。你想要開通智慧型手機拍照功能裡的鏡頭縮放嗎?付錢吧。你的烤箱要調到最高溫?抱歉,只有白金會員才可以喔。
企業偷偷摸摸地衝高自己收益的第二個方法為「高峰價格」。航空業與旅宿業一直以來都會依照季節性的需求高低,來調整它們的價錢。但若掌握實時追蹤需求的能力,則意味著他們也能分分鐘地來調整價錢:在需求較高的時段,Uber以及其他叫車平台會向乘客收取較高的費用。
高峰價格現象目前正延燒至其他產業。九月時,一家英國連鎖酒吧發出公告,宣布品托啤酒的價格在晚上、週末以及有大型體育賽事時會比較高。演唱會、運動賽事和主題樂園的票價也不斷調高。理論上來說,這是屬於市場上那雙看不見的手的勝利:如果你不想花那麼多錢,那麼就得挑在需求較低時買入。然而,心生不滿的消費者紛紛傳出抱怨聲浪,認為「收取市場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價格」以及「牟取暴利」之間不過一線之隔。
接著,還有似乎無可避免的小費文化。美國普遍的小費文化,以及對小費該給多少的超高標準,再再令外國遊客感到十分困擾。美國的平均小費比率為百分之20,穩坐全球最高寶座。若真要為如此高昂的小費平反的話,那只能說是由於服務業者的法定時薪最低只有2.13美元,因此就只好交由顧客來決定是否要當個好人,確保服務生、調酒師們能夠透過工作獲得溫飽。觸控式螢幕結帳的普及同樣意味著,消費者們被要求付小費的頻率增加了,甚至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也被加收小費,例如便利商店裡的自助結帳機或是商家網站上。
有些飯店會自動在帳單上加入一筆給房務人員的小費,讓小費成為隱形費用。但不是只有美國出現此現象。由於app點餐和無接觸支付系統變得無所不在,要求小費的文化已經傳播到世界各地。澳洲人抱怨外送平台會擅自加收小費,印度人則是被計程車平台上不斷跳出的「給司機小費」提示,搞得十分不爽。
價格隱性上漲的狂熱潮是否終於能在 2024 年劃下句點?或許吧。通膨率下降可能會抑制那些使用千奇百怪的方式來增加利潤的行為。政府立法層面也有一些動靜:總統拜登想要打擊「垃圾收費」(junk fee)。而人民也出現一些反對聲浪:美國人開始抱怨起「小費疲勞」(tipping fatigue)。為了安撫消費者的怒氣,BMW也在近期廢除了座椅加熱裝置的費用。Airbnb則是針對平台進行了一番改造,讓額外加收的費用更加透明化。接下來,有機會可以看到企業們開始提供更直觀、沒有任何隱藏費用的價格方案。
不過,既然發現了這麼多種拉抬售價的方法,更有可能的未來趨勢恐怕是企業們將會持續搞小手段。多家航空公司已開始實驗將商務艙的服務分類計價的可能性。BMW和賓士正計畫要推出更多要付費的「額外服務」。小費的需求也依然高漲。事實上,美國有家航空正開放讓乘客付小費給機組人員。如異花授粉般的隱性通膨技術很顯然還有很多發展空間,因此,2024年敬請期待更多誇張的行為吧。
翻譯by Jasmine Hsieh
譯於202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