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Long Stay-第71日(2024.05.11)

圓滾滾
發佈於一個人車宿遊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明二天又到都蘭上課囉,所以今天就走台23東富公路到都蘭,順便欣賞一下吉拉米代及小天祥的秀麗風光。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吉拉米代(Cilamitay)為花蓮縣富里鄉豐南社區,是在花東縱谷裡緊鄰海岸山脈的阿美族部落。吉拉米代是阿美族語的「大樹根」之意,據說是早期阿美族人覺得離耕地太遠,遷移至此時看到楓樹樹根大到可以當橋樑而以此為名。

沿著海岸山脈泉水流向花東縱谷,灌溉片片梯田,成就吉拉米代豐富人文和生態景觀,盛產優質的富里米與池上米。由於地勢較為險惡,吉拉米代路段並非主要交通選擇,因此保留了部落純樸的樣貌。

沿途風景優美,涼蔭處處,應該也是避暑的絕佳地點。環繞梯田的山巒,太陽高掛,生機勃勃的氣息,讓人也添注大量的活氧。打開窗戶,新鮮的空氣,舒爽啊!

東富公路曲折蜿蜒,往東河前進,道路愈來愈狹窄,一側是陡峭的岩壁,另一側是幽深的溪谷,形成V 字形小天祥峽谷。沿著岩壁有漢人與阿美族人合作鑿作,貫穿峽谷的石門圳,建成於1928 年,引流海岸山脈水源,灌溉著吉拉米代部落的梯田,是重要的水源。經過人工穿鑿的小山洞,石門,景色乍看有如太魯閣峽谷,故稱做小天祥。雖以小天祥著稱,但岩石屬於火成岩累,與太魯閣的變質岩不同。可惜在19-21km處,山壁有多處崩塌,工程人員正在搶修。大自然的力量實在讓人敬畏!

繼續前行,來到東富公路北行泰源村的入口,登仙橋遊憩區。馬武窟溪流經此處,經過千萬年的侵蝕作用,將堅硬的都蘭山集塊岩層切割,形成狀觀的峽谷景觀,氣勢磅礡,可以媲美中部橫貫公路。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但這壯觀的峽谷景觀我只能遠觀,實在有點掃興,因為登仙橋遊憩區入口處被一大群猴子們佔據。

我停車下來拍照,等我走回車邊,一隻潑猴正在我車邊的護欄上對我齜牙咧嘴,我想要靠近車門,牠馬上跳下來對我作勢攻擊,害我退到對邊馬路,只能慶幸我下車時有將引擎跟車窗全關閉,不然可能會被牠從窗戶竄入或打開車門掠奪物品。我從路邊拾起石塊,這隻潑猴很識相馬上跳下山去。

我覺得台灣獼猴太氾濫了,政府單位應該要想辦法控制。今天是旁邊有攤販、有自行車隊在路邊休息,我想如果只有我一個人,那我應該就不敵了。

下到台11,晴空萬里,台東獨特的藍就在眼前浮現,而綠島清晰在目。心曠神怡!

再往前行,不多久即抵達今天的上課點都蘭文創園區。今天是參加東管處舉辦的「馬到成功168自行車領騎安全訓練」進階課程。要參加過初階課程後,才能報名,而我在4/28已參加。

raw-image
raw-image

從小到高中,自行車對我就是一項上學的交通工具,只要跨上自行車就開始騎了,一切那麼順理成章。從沒有想過,自己的騎乘姿勢、自行車需要調整這些問題,當然也就沒有深入的研究。這幾年,因為ubike 盛行,在都會區偶爾以ubike作為串連點跟點的交通工具。直到來到池上用小紅紅當作主要的代步工具,才真的在騎車。

這個課程對我來說實在很實用。4/28初階班上課前本來以為只是一些理論性的訓練課程,但實際上課才發現我錯了。上課老師,從自行車騎乘姿勢、車子高度調整、換胎等基本常識逐一解說並給予每個學員實際演練等機會,我才知道我其實都不懂得如何騎自行車。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而今天的課程,老師延續初階班的內容再予深入,煞車線、變速線的更換及調整為上午課程的重點。下午則為龍頭把手的拆解調整以及電輔車的電路檢修課程。

老師知道我騎小紅紅「凸」花東,覺得很訝異,也說我很厲害可以用小摺騎乘那麼遠的距離。所以很關心我,要我在明天將小摺帶到上課地點,他要幫我調整車子,並教我如何正確騎乘我的小摺上陡坡(東富公路)。讓我真的很感動。

課程在近五點結束,我再走東富公路回池上。早上的東富公路如果是清新小美人,那黃昏的東富公路就是有點黯淡倚門等待良人回家的少婦,有點悲涼的感覺。蜿蜒的山路,已不見青蓊的氣息,只見遠方山頭橫著一道雲霧,暗示著黑夜即將到來。從泰源村到富里的吉拉米代,這整段東富公路,只有我這部車行駛。不得不說,日後如果挑戰單人小摺騎東富公路,那前置作業及安全措施要更加慎重才可以。6:20回到池上住處,結束了一天的行程。

45會員
269內容數
一個熟齡女子獨自遊歷台灣,享受一個人獨處的自由及樂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池上心靈散步。田野與歷史間的時光軌跡。從馬卡道族到天堂之路一直覺得池上這個地名有一種動態感,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來池上時,根本不知道這個名字的由來,當時池上還是一座寧靜純樸的鄉村而已,沒有遊客,只有農家與生活感。後來,一直來到池上這個地方,發現池上是個多元族群融合之地,雖然是鄉村,卻像極了台灣的歷史縮影,池上真正開始開發大概在清朝道光年間,距離現在還不到
Thumbnail
avatar
蕭裕奇
2023-12-17
池上跑旅本以為煩躁的情緒放在台北,結果卻跟著火車一路來到了花東,直到過玉里後車窗外出現黃金稻田後,才有點拋離紛擾情緒的感覺。 下了車在月台上,鐵軌旁即是稻田,純藍的天空涼爽的秋風,池上站現在變得很文青,但依然是個小巧遊客比居民多的車站。 火車站...送往迎來,同時是起點也是終點... 慢步在街道找著住
Thumbnail
avatar
夏季星空的心宿二
2023-08-22
池上春耕野餐音樂節|意想不到的力量「池上大概是連老天都偏愛的地方,來池上感受自由吧!⛱」 昨晚剛到池上入住飯店後,我們就上網查看了今天的天氣。預報顯示會有90%的概率會下雨,我與夥伴提到我們一定要全副武裝赴「春耕野餐音樂節」的約,做好會成為落湯雞的準備。但老天大概是看見大波池旁這幅漂亮、幸福又美好的景觀和氛圍,所以也不忍心掃了大家的
Thumbnail
avatar
今日小戴
2023-04-15
池上藝術村的寄情與召喚前天到台東關山演講,之後除了騎關山非常著名的自行車道外,晚上住到池上。 池上這十多年在台灣好基金會的深耕經營,透過以農村生活的節奏,創造了春耕――野餐節、夏耘――辦桌,秋收――稻穗藝術節、冬藏――文化講座,已成為世界上知名的景點。175公頃沒有一根電線桿的金黃色稻田,是台灣遞向世界最美的一張名片。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22-07-01
池上走走,重新與土地連結在民宿的陽台眺望田野,想起了童年,基隆火車站的婆婆家,不只有吵雜火車聲,隨之地板還會震動。大多人提起童年、家是快樂的,但我除了每個夏季都苦於中暑,颱風天屋頂漏水忙著找水桶接之外,實在感受不到美好。 再大一點,是一張蒼白病懨懨的臉,沈重的側背包將肩膀壓得一開一低。在南陽街回基隆的區間車上正為找不到座位
Thumbnail
avatar
瑪西
2021-04-13
池上人塑造了池上的樣子──建興碾米廠‧梁正賢推動「池上米」認證標章的關鍵人物是建興碾米廠的老闆梁正賢。早在1994年,他就開始推動有機農業,2000年到日本參觀施行MOA自然農法的大仁農場後,一整套結合農家、藝術、醫療,順應自然的健康生活法,讓他大受啟發,回到池上,他在心中立定三大志業:自然農業、藝術生活、健康身體。(more)
Thumbnail
avatar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
2020-01-22
池上秋收的推手 「台灣好」十年計畫在地方扎根述說池上從傳統農業鄉轉型為「以農為底蘊的藝術之鄉」的故事,台灣好基金會絕對是關鍵角色。時間推移到2008年,以「深耕鄉鎮文化、台灣成為美好家園」為願景的台灣好來到池上,當時的執行長徐璐找上「池潭源流協進會」理事長賴永松老師,和即將接任的梁正賢大哥,探詢池上人的想法。(more)
Thumbnail
avatar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
2020-01-22
池上秋收幕後 林懷民催生天然劇場「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從第五年雲門舞集的售票演出開始,就選定了現今的固定表演場地。在阡陌縱橫中,如何看出這片視野由上而下,將山脈、鄉路、稻田全收入眼底的位置能搭建出絕佳的天然舞台?就不得不教人佩服林懷民獨到的藝術家之眼。(more)
Thumbnail
avatar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
2020-01-21
池上秋收 稻田裡辦藝術節每年秋天,我像是候鳥一樣,一心一意飛往池上,等待一場田間的表演。布景是中央山脈、金黃稻田,燈光與特效由老天爺安排,或明燦或隱沒的太陽、或透藍或雲霧的天幕、或呼嘯或輕拂的風聲、或翻飛或搖曳的稻浪,臨演是悠然飛過的鳥兒。再怎麼精細的人為設計都無法主導整場演出,表演者只能跟隨大自然的節奏行進。(more)
Thumbnail
avatar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
2020-01-21
池上雜記台二十三線的曲折堪比同性間的情慾。山間公路時而皺褶時而疙瘩,到了富里接上台九線,耳機裡的和弦已經升了個半音,煞有鬼魅地扭動起來。
Thumbnail
avatar
午夜先生
201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