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B上,看見了公視播出的「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紀錄片,裡頭部份內容值得我寫下來與各位分享。
以下是片頭對這部紀錄片的簡介:
「傳奇紀錄片大師懷斯曼,帶領觀眾深入歷史地標「紐約公共圖書館」,探索其獨到的入世之舉,如何成就紐約最美的人文風景,體現深植人心的美國民主信仰。」
紀錄片連結在此:https://www.ptsplus.tv/zh/programs/459b44a2-209b-4c26-b408-8fd3ffd54e1d
紐約公共圖書館,顧名思義,就是一間仰賴政府核撥經費,才得以正常運作的公共圖書館。
紀錄片的整個內容會介紹給你該圖書館的服務、空間、講座活動、科技運用以及社會責任等以及讀者在圖書館內是如何利用資源,獲得學習及享受舒適空間等等各種角色的呈現,很值得一看。
圖書館的執行長在影片中表示,因為的經費是由市政府撥下來的,所以相當有限,而且需要配合市政府的理念去進行圖書館的營運,所以必須將經費做相當有效率的應用,甚至自己想要做的,還需要自己去籌募經費。所以紐約公共圖書館轉型為公私合營的模式,甚至透過民間募資,帶動了市政府更加重視圖書館的角色,而願意投資更多經費。
台灣的公立圖書館,似乎也面臨相同的問題,已經無法僅僅仰賴政府分配的經費來營運,若想要認真造福民眾且豐富圖書館的館藏或是活動,真的要靠民間資金。
「民間團體的力量」,有學過公共行政相關議題的人都知道,靠民間或企業的資助,絕對遠遠超過政府所能做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慈濟功德會了。
影片中也將圖書館客服人員平常工作的樣子給錄製下來,雖然畫面上看見的客服人員,表情都有點厭世及無奈,但他們仍然敬業的一一解答讀者的問題。雖然我們會懷疑,讀者所問的問題,有許多明明都可以透過電腦、網路查詢(例如館藏有那些書?借期有多久?書的內容簡介….等等),為何還要打電話來詢問呢?
這個世界上,雖然大部份的人都知道網路的神通廣大,但還是有一部份的人,他們不懂打字,不懂電腦,甚至家裡連網路都沒有!他們唯一能尋求解答的方式,就是打電話問客服。
就好像影片一開始,在一個專家訪談中,專家說:「政客在選舉時,總會大肆宣揚宗教信仰的強大(在台灣應該就是佛教了),但這些政客同時也忘了,不信教的人,不比信教的人少,只是不信教的人太少發聲了,才會被忽略。」
所以,客服人員的存在,的確是重要的,在仰賴AI的同時,我們其實要更相信人性的可靠。
網路要普及,對於弱勢的人來說,需要依賴政府的德政,然而政府願不願意將錢投在這上面,就又另當別論了(蓋蚊子館省時省力,只要花錢就看得到政績)
影片裡的執行長說:「教育與資訊的普及,是消除人民被不平等對待的最佳方式。」
圖書館在討論要在有限經費下購入什麼樣的書籍時,執行長的發言,也頗發人省思,他說,暢銷書固然有他流通的價值,但我們圖書館是有社會責任的,圖書館該購入的書,是有人們在數十年後仍然需要卻不見得容易找到的書。暢銷書已不缺流通管道了,儘管對於沒有錢買書的人們來說並不公平,但圖書館更應該做的典藏是需要更有意義的。
在「善盡社會責任」及「購買大眾都想看的書」兩邊,我相信,大部份的人會希望購入大眾都認識的書,畢竟暢銷書耳熟能詳,更能突顯圖書館所擁有的書籍,「看起來是豐富的。」
但有典藏價值的書,往往不是暢銷書,或許只是小眾,或許只有少數管道才能買的到,而且容易絕版,但如果在圖書館就能找到,對於有需要的讀者的確是福音。
取捨之間,真的只看決定者的智慧了。
從眾(人)或從重(要),是從事公眾事務者的一大挑戰,不論如何都會引起任何一方的不滿,然而,「重要」的定義又是相對主觀的,每一項決策,的確都是一大挑戰!
民主社會常常是這樣的,少數服從多數,但那多數是真的多數嗎?值得再深入的思考一下。
(看個紀錄片,而且是冷門的圖書館紀錄片,都能這麼有感,代表這個紀錄片真的內容很不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