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嘉莎《殺人不難》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距離上一本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已經有半年之久了,那是當時趁著電影上映之前就想搶先閱讀,卻在看完電影後驚覺被劇組虛晃一招的《萬聖節派對》,然而這齣電影,也堂堂邀請了馬來西亞拿督楊紫瓊也進去攪和了一陣子,增加了卡司名單的豐富度之外,其實整體安排還算可圈可點,相較於白羅第二次登場的《尼羅河謀殺案》來說,根本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的差異。

夏天已經悄悄來了,我又看上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新版本(虛榮與衝動結合的下場)被排在第六十五本的《殺人不難》,這是一本不禁讓人聯想起海史密斯《火車怪客》的犯罪懸疑故事,熱心與熱情卻陰錯陽差地抱得美人歸的完美大結局事件。

不過,就我讀過的阿嘉莎克莉絲蒂的作品裡,基本上的套路彷彿都有雷同劇本,嫌疑人全體排排站,讓你猜呀猜地跟著翻頁。而且,遠流出版社很用心地避免讀者太快猜出真凶的身份,會在排版上刻意遺漏對話的上下引號,增加閱讀的困難度以及理解的複雜,再加上兩個世紀前的英國文筆,讓你想要猜出對話本身的情緒就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還要知道兇手作案的動機、影響的層面為何,那就更是一場略嫌辛苦的漫長的閱讀。


哪一次不是這樣,哪一次不是這樣抱怨,哪一次不是又久久拿上一本阿嘉莎克莉絲蒂?

話說回這本《殺人不難》吧!

雖然承襲阿嘉莎克莉絲蒂一貫的排列式冷硬派推理風格,這回白羅、美波都都先退場休息,改由一個(應該不是)非系列作的偶發退休警探來辦理一起小村子裡連環死亡的奇案。

雖然說辦案動機,以及主角的設定在故事發展的初期裡,鋪陳與設定上讓我覺得刻意萬分,不過,因為著重到本格的冷硬風格,在許多的對話之中,真兇的身份其實一開場就不言可喻了,嗯,這回我終於猜到了,只是動機直到故事將要結束時才攤在陽光下。

其中的百轉千迴,而且退休警察老不休地愛上女主這一段,我覺得是一個傻嫩的中年人放著好日子不過,硬要抓一尾蟲子在屁股癢的集體悲劇潛意識的作祟吧!(補充說明一下我這兩三個月的日子,本來終於抓到了前女友莫名其妙地堅持的三流演技NG的原因之後,又隨即在不久後展開一場忘年之戀,本以為順道展開一場開心輕鬆,誰知道這場浪費時間捆綁手腳的自我虐待才正要開始!)好像每個人都學不會乖似的。而穿梭來,交叉去的比對,最後那一種理所當然的真兇身份浮現出來的同時,我雖然有些失落感(畢竟我一開始就猜到了!),但是對於犯案手法、犯案動機、還有前去都市殺人的那個聰明機靈的伊坂幸太郎也在《蚱蜢》裡,套用在某個殺人手法的巧合(沿用?致敬?),這個部分可真是讓我所有覺得懶散去懷疑的情緒,一整個又燃起了本格的熊熊烈火了!

我的人生真失敗,但是這本小說的收尾還處理得蠻好看的!

我的人生真失敗,但是這本小說的收尾還處理得蠻好看的!

相當好看的一本作品,不錯喔!難怪最近被拍成了影集,嗯!可以看看先~

最近被槓精結合了背後靈沾了三秒膠黏在我的背上,我真是覺得受夠了!我在密謀哪一天毫無預警地叫她收拾好行李給我滾回天龍國去。

    2會員
    25內容數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