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readmoo狂推《阿嘉莎.克莉絲蒂:謀殺天后與她的未解之謎》,因為腦波弱,看了幾次打折廣告就不禁下單買回來,看完後很有感,就找了最近翻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 》來看,一片在Netflix找到,一片在Disney+找到,過了一週充實的阿嘉莎.克莉絲蒂閱聽週。
小時候看了很多克莉絲蒂的小說,那時候台灣出了一系列袖珍本的克莉絲蒂小說,價格很便宜,都是一百元有找,陸陸續續買了幾十本,不過後來清理家裡的堆書時一口氣丟掉這些袖珍推理小說(三色貓探案我也買很多本),所以現在看到每本定價兩三百元以上,還是電子書的價格,根本買不下手,畢竟推理小說對我而言大多是看完一遍就不會想看,謎題解開後,書本感覺就沒價值,但電影倒是看了幾個版本,包括前幾年日本翻拍的東方快車,當時主要是衝著杏看的。
不過看完這本《阿嘉莎.克莉絲蒂》,突然很想再重看一次克莉絲蒂的小說,確認一下書中寫的觀點,但書太貴,想起前陣子有在串流平台有看到上架最新翻拍的電影推薦banner,就先找來看看。
其實以前完全不知道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真實人生,對我而言,他只是一個推理作者品牌、埋沒在東野圭吾,綾辻行人,島田莊司等一大多人名中,所以《阿嘉莎.克莉絲蒂》一書推薦文案提及的消失11日事件,我以前完全沒聽過,克莉絲蒂跟其他一大串推理作家一樣,我感興趣的是他們寫的小說風格,寫的好不好看,而不是他們本人人生際遇。不過看完本書,覺得我這樣想實在太膚淺了。克莉絲蒂寫的小說內容脫離不了他波濤洶湧的人生際遇,本書串起了克莉絲蒂的人生經歷與小說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每本書都反映了他當時的生活遭遇與心境。
根據書中所言,克莉絲蒂出身於維多利亞時代末期的中產階級,他的教養與意識形態烙下深刻的維多利亞風格,具有明顯不自覺的階級與種族歧視,有著強烈的反猶情結,以前看他寫的小說時根本完全沒意識到這些,大概那時還是國高中生的程度,對這些議題完全沒概念。
不過克莉絲蒂的人生際遇也反映了時代的變遷,他對男女之間性別關係的看法仍相當拘泥於維多利亞中上階級的傳統想法,女人就是要在家裡,工作是男人的事情,也不贊同二十世紀初興起的女性主義主張,他寫出一系列暢銷小說賺大錢,參與考古挖掘,以及他搞得風風雨雨的結婚,離婚與再結婚的感情世界,都完全符合當時女性主義的激進主張。但是,即使他已功成名就,成為史上最暢銷的小說家(書籍銷售量根據統計僅次於聖經與莎士比亞),潛意識上仍不認為自己是職業小說家,還是會在各種表格的職業欄上填上家庭主婦。
書中也提及克莉絲蒂寫的偵探小說通常不被認為是屬於文學現代主義範疇,克莉絲蒂在書中也會暗諷那些現代主義,刻意站在通俗文學這邊對抗同時代的高雅知識份子,但本書作者則指出克莉絲蒂的小說中其實充滿各種現代性的象徵元素,雅俗之爭使得他作品中的現代性描述受到忽視。
我是先看《東方快車謀殺案》,看得時候覺得畫面好美,鏡頭運鏡超流利,從耶路撒冷哭牆,到伊斯坦堡到火車穿越雪山,真得後製特效作得超讚,雖然是2017年拍的片,還是很讓人驚艷。2022年的《尼羅河謀殺案 》一樣畫面漂亮到讓人驚嘆,三大金字塔跟尼羅河的美景都很真實,美帝用錢堆出來的特效,其他國家真得比不上。
因為是看完本書才看電影,所以很注意劇中的階級,種族與性別問題,發現這兩片還算政治正確,而且呈現得不會讓人討厭,有考慮到當時的時代氛圍,但又融入當代的政治正確性概念,看的時候有種微妙感,不知道如何講清楚,如果沒先看過本書,大概也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
最後,這兩部翻拍片給白羅多添加了血肉,讓他有了感情線,也順便自嘲一下安樂椅偵探的稱謂。《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白羅偶而會深情款款凝視的女人照,在《尼羅河謀殺案 》揭露出原來是他的愛人,死於一次大戰中。在本格派小說增加偵探的感情線感覺是滿奇怪,沒人想關心偵探的感情生活,不過作為一個知名的偵探角色,可能有粉絲想要讓偵探更立體,更活靈活現,更有血有肉。所以增加這些內容是否恰當,可能見仁見智吧,我是沒啥意見。
總之這兩部改編電影,就我而言,結局早已知道,對劇情沒啥懸念,單看壯觀的特效畫面,以及角色華麗的裝扮就覺得很推。
尼羅河謀殺案就懶得截圖,不過意識到為了這篇感想文,結果沒看鹽水大飯店第四集,只能明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