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故事系整理師要協助整理的人是郭子,我對郭子的印象和關鍵字有「自然」、「身心靈」、「開放與分享」、「情緒」、「藝術」,而家中有許多郭子的巧手痕跡,如美觀又實用的植物保存方式、畫畫手稿、採集種子、自然素材,因為很喜歡動手做,手作素材、待修物件、半成品、待送的物品也累積了一些。整體物品量不算多,可以感受他做事有一套自己的模式與規則,而收納方式偏隨興。例如整理前的餐桌區,後方櫃子上本該是視覺重點的區域,放了一個閒置的魚缸,而魚缸內堆了許多奇妙的物品。
因為要搬家,郭子想要把空間物品做打包和減量,但由於新房子的地點和搬家日期尚未明朗,這個空間仍會繼續作為平常生活使用,最後我們決定是以空間整理、減量分區為主。
郭子的家是大空間,包含三房、兩衛和大客廳,但因為其他家人只有短暫住過,所以東西量不至於太多,加上收納空間多,所以整體家中視覺還算是蠻清爽。此次整理我們進行了兩次,第一次是以房間為主,第二次則是以廚房和客廳為主。
一開始有請郭子請拍一下現況照片,讓我可以熟悉環境,到了現場,會再次盤點各個空間與各種收納空間(如每一個抽屜)的現況,這時候會開始慢慢理出一個方向,以及重要的起始點,通常在腦中考慮起始點有以下幾個因素:
選定後我們就進行粗分類,把相同品項的物品盡量集中,完全以第一眼快速決定東西的歸屬,如小東西、回收物、文具、家電等等,許多懶惰型物品(備註一)需要在這個階段盡快挑出。千萬不要做太細緻的判斷,容易陷入其中。這類細緻物品整理,對於整體東西減量並沒有幫助,以至於產生挫敗感,例如每一個文具都想試用,得知是否還能寫,這個篩選必須等到把家中所有文具集中後,再進行篩選。
(備註一:懶惰型物品的定義,是平常容易被忽略的物品,例如要回收的紙張、內容早已吃完的盒子、壞掉的食物、沒有被正確歸位的物品、朋友忘在家裡的物品等等。)
因為郭子家中房間數多,郭子也有換過房間睡,所以每一個房間各散落一些家人的東西或郭子自己的東西。這樣空間使用,會讓人無法對空間產生歸屬和責任,好像這個空間有很多自己無法掌控的東西,以至於對於整理空間整理會更抗拒。所以在剛開始的階段,我對房間進行分類,這間是放家人的東西、這間是工作室的物品,藉此幫助郭子對於自己的空間產生歸屬,也明確界定給她,這會是一個你自己需要維護的空間。
第一次我們是以房間為主,一起丟棄回收後,也分類出待修理、待捐贈的物品,原以為在第一次與第二次整理的空檔間,郭子能繼續處理,但現實是,經過這段空檔,物品完全沒有整理。這次的事件挫敗和回饋,讓我了解到意志力和收尾的重要性,這部分放在下篇描述。
第一次整理結束後,最喜歡的是平常她睡覺的空間,將不屬於他的物品整理出來,地板動線上與桌面竟量不堆物品,維持動線的暢通。
廚房內的整理相對單純,每一個收納空間做分區,找出過期或損壞的物品,盡量善用收納空間,將廚房的工作檯面和使用動線作出調整。而外面的餐桌區,則是要避免會堆起雜物的空間,例如閒置的魚缸不想移走,就擺入美美的物品當作陳設。被擋做的抽屜,久而久之沒人會想開,或清楚裡面的東西,若使用這類物品,除了標示以外,也需要考量平常拿取的方式,不然時間一久。就會自然而然堆起東西,也會忘記抽屜的物品。
我希望能帶給人的整理結果是更日常一點,不需要太漂亮,不需要是一個大工程。有時候你真的只要把懶惰型物品整理分類、丟棄,然後簡單掃地、抹布擦拭後,那個空間似乎又會閃閃動人起來。收納方式能愈簡單愈好,有時候收納能力愈強,你需要整理的物品量是更多的。雖然說不熱衷收納,但即興地運用現場不要的紙箱,意外達成完美收納各種類藥品時,還是覺得身心舒暢。抽油煙機和烤箱上的陳年油汙,則可以用小蘇打輕鬆去除,絕對是整理者的療癒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