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收納誰不會只是我起不來!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向來對居家整理的書是很無感的

常見的極簡風、斷捨離在一個充滿幼兒的家庭裡

根本很難成立

我家走的是一個翻箱倒櫃風

或是小偷剛走風。


不過這些每日生活裡造成的混亂

我們家會在客人來之前、還有每天大家洗完澡後

很有默契的各管各的區域,將它們恢復原狀

我負責廚房客廳、小孩負責收自己的玩具衣服作業文具


只是有些區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常年爆炸

因為它不在我的日常必經之地上

亂在櫃子裡的購物袋、堆積在角落裡的包裝紙箱、塞在倉庫裡不再穿的衣服與用品等

它們其實佔據了家裡很大的空間

卻找不到動力去整理他們

都想著:總有一天我大掃除到時候我會處理的


只是我沒有要安排大掃除這一天(堅定)


最近無意間翻閱一本蠻寶藏的居家整理書

竟然激發了我要動身整理這些冷門區域的慾望

畢竟這連我媽都叫不動我的事

一本書可以,可見它有獨到之處


它不是在教人買一大堆白色的收納盒貼一堆標籤

也不是把家裡半年內沒用到的東西通通丟掉

它強調的是「一日15分鐘整理法」


因為人是節能的動物,在想到巨大的任務(居家大整理)時會本能的用逃避或是拖延來減少體力消耗

(對的我就是一個連偷懶都要用大腦功能來合理化自己的人😆)

看完書我試著換個角度

把大掃除這個大工程切割成小小的任務

它每日15分鐘的概念,就是在安撫大腦的惰性

讓人更無壓力開始這件事


書裡提到的每個家裡經常忽略的地方

都是很簡單易整理的

看了也會覺得

欸這個我可以利用碎片時間解決的喔而躍躍欲試


大家可以來診斷一下自己家裡有沒有這些區域


  • 塑膠袋抽屜
  • 塞滿舊鞋的鞋櫃
  • 收集過期的醬料抽屜
  • 剝落的淘汰的少用的鍋子
  • 少用的環保杯、餐具
  • 流理台上堆滿了懶得收的衛生筷、杯蓋、餐具
  • 小孩小時候的餐具
  • 小孩淘汰的書包、便當袋還沒丟
  • 餐桌上隨手放的帳單廣告紙
  • 收包裹時留了一堆備用嗶啵包裝紙
  • 過期很久的保養品化妝品抽屜
  • 小孩沒喝完備用卻過期的感冒藥水收集區域
  • 冰箱門塞了少用沙拉醬或沒用完的泡麵調味料
  • 不小心囤太多的義大利麵鬆餅粉糯米粉的乾貨黑洞區域
  • 小孩的床底下(這個有沒有很可怕)


最近我真的開始了每天吃完飯的15分鐘收拾習慣

(因為小孩都吃很久我也還不能收餐桌)

就15分鐘

眼睛盯到某個抽屜或某個我很久沒打開的櫃子

就開始把裡面的東西淘汰整理一番

會發現真的很簡單,也不費太多意志力

很多地方一天一天累積就變清爽了(雖然家裡的外觀看不出變化,小偷還是天天來,但那種打開櫃子拿東西時的舒心只有媽媽才明白)


最後重點幾個它提倡的整理原則:

  • 決定一天要整理的分量。可以是一格抽屜、一盒文件
  • 完成一個空間之後,再去整理下一個空間,這樣才會有成就感,整理的慾望才會持續不斷。未完成就換位置看不到結果,沒有完成感,就沒有好的反饋
  • 整理完的廢品物品盡快丟掉。想著「之後要捐出去、要送給誰」而又囤積起來,只是又製造一區混亂
  • 該丟的物品不要思考太久,愈想就愈會多回憶愈執著。
  • 給自己一段時間為目標:例如持續30天,一天15分鐘


吃飽飯坐著會有小腹喔

懶得大掃除的媽媽們可以試試看這樣的整理節奏


對書有興趣的可以到圖書館借或是買來看

書介紹王子我放留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