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歌單挑戰 (2)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30天歌單挑戰 (1)

接續「30天歌單挑戰」。


Day11 百聽不厭

小田和正---《ラブ・ストーリーは突然に(突然發生的愛情故事)》

《突如其來的愛情故事(ラブ・ストーリーは突然に)》,因做為鈴木保奈美和織田裕二主演的富士電視台月九劇《東京愛情故事》的主題曲而著名。 

當時,富士電視台的製作人大多亮,想找像Off Course時期的《Yes-No》這樣的歌,於是找到了小田和正,並向他邀歌。 

這歌百聽不厭,主要原因是小田和正是我的偶像;另一方面,是它開創了「月九主題曲必定大賣」的現象。


Day12 讓你想起青春

張雨生/張啟娜/邰正宵/姚可傑合唱---《烈火青春》

《烈火青春》,原名為《第一屆全國熱門音樂大賽紀念專輯》,1988年由功學社與救國團在台灣所舉辦的第一屆熱門音樂大賽全體歌手所參與發行的音樂合輯。其中包含了日後活躍於華語樂壇的張雨生、東方快車、邰正宵等歌手。 

其中,專輯中的同名主打《烈火青春》,由張雨生、張啟娜、邰正宵、姚可傑合唱。 

這有介紹當時幾支參賽樂團的文章:

那些烈火青春的日子——追憶台灣熱門流行音樂大賽 - 每日頭條 (kknews.cc)

至今聽了還是熱血沸騰啊!


Day13 很有年代感

葉啟田---《故鄉》

收錄在1991年葉啟田發行的同名專輯《故鄉》中。 

鄭進一老師不愧是「創作鬼才」;開頭幾句,就勾勒出整首歌曲的樣貌:

 

有幾間厝 用磚仔砌 看起來普通普通

時常出現 我的夢中 彼就是我的故鄉

 

住一群人 真正善良 面上攏帶著笑容

安分守己 士農工商 彼就是我的故鄉


總覺得現在的人對「故鄉」沒什麼特殊的情感;可每次聽到這首歌,似乎又找回了那麼一點──所謂的「歸屬感」。


Day14 想在婚禮播放

彭佳慧---《走在紅毯那一天》

《走在紅毯那一天》,由李安修作詞,陳國華作曲並編曲,收錄於彭佳慧1999年8月1日發行的專輯《過程》。 

乍看歌名,這歌很適合在婚禮播放;但細究歌詞,其實是有些埋怨的。

 

算一算時間 認識他也好幾年

看一看身邊 好朋友都有好姻緣

只剩下我 只剩下你

還繼續苦守寒窯 一等十八年

有些事急也沒有用 我了解

我不想人老珠黃 才被人送作堆


出自私心,我還是擺上了這首歌。 

彭佳慧跟陳國華都是屏東人,而且都是六堆的客家人。彭佳慧老家在麟洛,陳國華則是長治。兩人還談過一段12年的感情。陳為她打造《相見恨晚》、《走在紅毯那一天》等金曲,後來兩人各自嫁娶。2018年,彭佳慧離婚。 

不過,彭佳慧依舊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女歌手。


Day15 改編或翻唱的

張學友---《李香蘭》

《李香蘭》是張學友演唱的一首粵語歌曲,用日語原曲玉置浩二的《行かないで》進行重新填詞編曲(周禮茂填詞,杜自持編曲),收錄於張學友在1990年7月23日由環球唱片發行的粵語專輯《夢中的你》中。這歌的國語版,叫做《秋意濃》,由姚若龍老師填詞,一樣是張學友演唱。 

李香蘭,是人名嗎? 

沒錯,歷史上是真的有這個人:周星馳在《凌凌漆大戰金鎗客》唱的〈李香蘭〉,你認識她嗎? |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buzzorange.com)

編曲是一樣,我自己是蠻喜歡粵語歌,所以放上《李香蘭》這個版本。


Day16 古典音樂

平山綾---《来て来てあたしンち(歡迎來我們這一家)》

《我們這一家(あたしンち)》的片尾曲。主唱平山綾、作詞大地丙太郎、編曲武藤星兒。 

《我們這一家(あたしンち)》原是日本漫畫家螻榮子所創作的漫畫作品,講述了一家四口的日常經歷。2002年改編為同名電視動畫。漫畫於1996年獲得第42屆文藝春秋漫畫賞。 

有沒有覺得這旋律很熟悉? 

主旋律取自英國古典音樂作曲家Edward Elgar(愛德華·艾爾加)的第一號《威風凜凜進行曲》(作品編號39,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


Day17 讓你想合唱

Adele---《Rolling In The Deep》

《Rolling In The Deep》是英國女歌手Adele第2張錄音室專輯《二十一歲》(21)的一首歌曲。歌曲由Adele和Paul Epworth共同創作於Adele與前男友分手之後的一個下午。於2010年11月29日作為專輯《二十一歲》的首支單曲發行。

看到這大合唱,應該也會有想要一起唱的衝動吧?!


Day18 出生年代的

ABBA---《Dancing Queen》

《Dancing Queen》是瑞典樂團ABBA第四張專輯《Arrival》的主打單曲。由Benny Andersson、Björn Ulvaeus及Stig Anderson作詞。Benny Andersson和Björn Ulvaeus作曲。《Dancing Queen》先是在1976年8月15日以單曲型式在瑞典發行,之後是英國,再來才是歐洲其他國家。專輯一發行,便攻佔各大排行的「冠軍」寶座。 

樂隊成員有4人,分別是Agnetha Fältskog、Björn Ulvaeus、Benny Andersson,及Anni-Frid Lyngstad。他們憑藉歌曲《滑鐵盧(Waterloo)》在1974年歐洲歌唱大賽中獲勝,從此廣為人知。ABBA曾於1982年解散,後於2016年合體至今。經典名曲包括《媽媽咪呀(Mamma Mia)》和《舞后(Dancing Queen)》。

我是1976年出生的,這歌跟我同年。

曲風輕快,也在經典韓劇「冬季戀歌」中出現過。


Day19 讓人思考生活

蕭煌奇---《銀角仔》

《銀角仔》收錄在蕭煌奇2014年05月08日發行的專輯《上水的花》中。詞曲由謝誌豪、蕭煌奇兩位老師創作。 

這歌點出了許多人的心聲,講中現今社會貧富差距的現象,歌詞寫的很宿命、很無奈;旋律很貼合,再加上蕭煌奇老師的演唱,眼眶很容易就濕濕的。


Day20 對你很有意義

陳明章---《伊是咱的寶貝》

《伊是咱的寶貝》,意思是「他是我們的寶貝」,是由台灣作曲兼作詞家陳明章所創作的一首著名台語歌曲,收錄於同名專輯中。 

1993年,本曲作者陳明章接受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的請求,替該基金會「拯救雛妓」活動編寫歌曲。有一次他到女兒房裡,當時才5歲的年幼女兒很會踢被,就再幫女兒蓋被;看著女兒可愛臉龐的時候,靈感乍現,進而完成了這首歌曲。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成為聲援災區重建的曲子之一。2004年,本曲成為了由二二八手牽手大聯盟舉辦的百萬人牽手護台灣的活動主題曲;翌年,本曲又再成為三二六護台灣大遊行的閉幕合唱歌曲,抗議並反對中國大陸對台灣片面制訂的《反分裂國家法》。 

這歌常出現在政治、選舉、造勢,也很常跟社會運動連結在一起,是傳唱極為廣泛的一首歌曲。

陳明章老師出生在北投,接觸的都是北管、南管、歌仔戲、布袋戲,對本土文化的認識是從生活裡來的。

有人形容:那卡西是台灣的爵士樂;陳明章老師親身體驗過北投的興衰,那是他的生命力源頭,應該也是創作力的起源。

1993年,我17歲;31年過去,我今年48歲;這歌一路陪伴至今。

《伊是咱的寶貝》,對我來說,是很有意義的一首歌,而陳明章老師──您也是咱們台灣的國寶。

感謝陳明章老師!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影音來自網路搜尋。







109會員
705內容數
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彼得的自由國度 的其他內容
Fate of the Gods (諸神之命運)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好事成雙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支配物種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30天歌單挑戰 (1)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