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讀後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書在前兩年相當紅,到圖書館預約要排隊好久,就沒有堅持一定要看。這週同事說他最近看完這本書,距離還書時間還有一週,就借給我。

這是一本很好閱讀的書,認真閱讀一天就能讀完。他用動物擬人化的方式去編寫故事,再以蛤蟆先生因為遭遇人生低潮,朋友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每一次的心理諮商就跟著敘事線走,讀者也可以從中陪著蛤蟆一起體驗諮商過程,並且學習到心理諮商的知識。

過去也閱讀過很多心理學的書,認知裡童年的經驗會是影響人格成長很大的因素,這本書用跟著蛤蟆看心理醫生的方式,循序漸進的帶讀者了解其結構,我覺得相當清楚且明確。

整體架構主要是生命中三個自我型態的組成;「兒童自我狀態」:我們早年固著的兒童形象,代表自然、快樂、衝動。何以兒童型態會影響生命那麼深,當嬰幼兒時期,情緒的表達是很單一的,快樂、悲傷、憤怒的表現,都會得到父母或身旁親友的回應,幼兒經由周遭人事物的反應,去學習和內化成自我狀態。

儘管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特質和氣質,從我觀察兒子這六年多,我認為這些天生的特性真的是基因,那些脾氣和小聰明往往就是父母的拷貝版。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父母自我狀態」所塑造的也說不定;孩子腦海中的父母形象,舉凡命令、控制、批評、撫育、關愛。也影響著孩子長大過程中,型塑出自我的核心價值觀,以及外在的溝通表現。  

每個人覺知到「成人自我狀態」的時間都不一樣;如何組織、客觀、理性的去認知生命,除了幼兒、童年、青少年這一路的跌跌撞撞,在步入成年後的每個階段,也會有不同的經驗和認知,就如同本書蛤蟆先生透過心理諮商的過程,重新思考並覺察到自己的這三個狀態後,要成為什麼樣的"大人",我認為也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不斷的調整和修正。

這本書的後半提到「心理地位」的四個象限,我覺得是可以很清楚檢視自我認同和人際關係,書中蛤蟆先生從一開始的「我不好,你好」;認為自己不夠好,對自己沒有自信,覺得別人才是對的,才是好的。諮商到後半段,開始可以成為「我好,你也好」,適當的自我認同,也能理性客觀的看待別人的好。

這讓我思考到,在人際關係中,我們都想秉持著「我好,你也好」,但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到,自我為中心的人實在太多,「我好,你不好」才是大家心中的大魔王。表面上可能會聽到身旁的人說著奉承的話語,然而內心卻不期待別人比自己好。我認為這是自我平衡的一環,身旁能夠成為好朋友的,必定需要旗鼓相當,才能達到「我好,你也好」。

舉個例子,當我們在社群平台看到別人貼出自己買了什麼精品、吃了哪些高檔餐廳、出國去哪裡玩。總會有酸民在底下留言詆毀,這就是不想要看到別人比自己好的心理狀態。儘管本書將「心理地位」做為蛤蟆先生諮商完成的結局,實際上我們不論在現實生活中或虛擬網路上,都還是會在這四個象限裡游來盪去。我想這就是心理學有趣的地方,也是人生不斷修練的課題吧!

最後還是很推薦大家看這本書,可以有很基礎的心理結構上的理解,也能在閱讀過程中檢視自己的心理狀態,試著去釐清自己生命的價值觀,以及自我的核心理念。

avatar-img
零度寫作
5會員
46內容數
「你有多自律 就有多自由」是我的座右銘 喜歡潛水,喜歡空中瑜珈,這兩樣興趣都可以讓我短暫的離開地球表面,我很珍惜和同伴們在相互信任下,度過放電又紓壓的時光。 我是塔羅占卜師「零度」,大學時期開始學習塔羅,累積多年占卜經驗,涉獵吸收各種心理學知識,透過塔羅牌探索生命的奧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零度寫作 的其他內容
我真的大推這本書《靈魂的出生前計畫》,不論你相不相信有前世,不論你認不認同有靈魂,這本書都可以提升我們看待人生有不同的面向去思考,從別人的故事獲得具有療癒人心的文字。
沒有人是完美的,社群上大家都把最美好的畫面貼上來,但人生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最知道生活裡的酸甜苦辣。如何用正面、正向的心態去待人處事,內修並行善,才能與自己和解,才能解開人生中大部分的冤親債主。
作者整理了21個高效成長指南,雖然是說寫給年輕人的,對於40+的我,有幾個底層邏輯我覺得蠻有感想的,分享給大家。 三、「賺錢思維,提升認知才是關鍵」,當一個人的認知沒有到位,是無法理解或接受任何賺錢思維的。我年輕的時候不懂股票,覺得是投機的投資,那是因為我的認知不足,儘管身邊的人會時不時提起「妳怎
我真的大推這本書《靈魂的出生前計畫》,不論你相不相信有前世,不論你認不認同有靈魂,這本書都可以提升我們看待人生有不同的面向去思考,從別人的故事獲得具有療癒人心的文字。
沒有人是完美的,社群上大家都把最美好的畫面貼上來,但人生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最知道生活裡的酸甜苦辣。如何用正面、正向的心態去待人處事,內修並行善,才能與自己和解,才能解開人生中大部分的冤親債主。
作者整理了21個高效成長指南,雖然是說寫給年輕人的,對於40+的我,有幾個底層邏輯我覺得蠻有感想的,分享給大家。 三、「賺錢思維,提升認知才是關鍵」,當一個人的認知沒有到位,是無法理解或接受任何賺錢思維的。我年輕的時候不懂股票,覺得是投機的投資,那是因為我的認知不足,儘管身邊的人會時不時提起「妳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