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觀察】環島高速鐵路 | 高鐵公司 | 基本數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要討論環島高速鐵路,基本上先從基礎數字入手,這樣大家比較會有共識。

下圖是高鐵2024年1~3月的各站進站人數,出站人數差異不大,可自行查閱官網

raw-image

可以看到各站的情況,應跟商業活動較有關係。例如彰化雖人口多,但使用高鐵人口少,當然也跟彰化市區離烏日近有關係。

raw-image

各縣市人口來自威基,注視有併入鄰近縣市,如南港併入基隆,新竹縣市,台中+南投,嘉義縣市。

raw-image

目前有討論延伸的分別是北端45萬人口的宜蘭,與南端79萬人口的屏東。這四個新站如果建運輸的人口會有多少,才是值得討論的。是像現在的苗栗及彰化站,還是雲林嘉義站,還是南港站,運輸量多多寡會決定高鐵興建日後的成敗為何。要超過台南以上應該是有困難的。有了這樣的討論,使不是大家會更清楚一些。若結果是賠錢的,那民營公司,部會有人願意投錢的。高鐵是民營的。不是國營的。有錢賺會去做,沒錢賺大概是不會做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ong-avatar-img
2024/06/10
高鐵應該算是實質的國營公司。因為光交通部的持股就有43%,加上其他國營公司及三商銀等行政院能夠實質掌控的持股會超過50%。其實我很反對去搞什麼環島高鐵,因為這會讓高鐵財務不佳,將來宜蘭及屏東的延伸高鐵段的營收將來搞不好連利息都繳不起。只是高鐵會不會延伸?我認為仍是變數就是了。急的人,我認為可以搭飛機啊!
avatar-img
普普文創
472會員
3.4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台灣要達成全民皆兵的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 1. 強化全民國防教育: 從小扎根: 將國防教育融入各級學校課程,培養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責任感。 擴大社會參與: 透過媒體、網路等管道,加強對民眾的國防宣導,提升全民國防意識。 辦理體驗營: 定期舉辦全民國防體驗營,讓民眾親身體驗軍事訓練,了
Thumbnail
2025/04/19
台灣要達成全民皆兵的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 1. 強化全民國防教育: 從小扎根: 將國防教育融入各級學校課程,培養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責任感。 擴大社會參與: 透過媒體、網路等管道,加強對民眾的國防宣導,提升全民國防意識。 辦理體驗營: 定期舉辦全民國防體驗營,讓民眾親身體驗軍事訓練,了
Thumbnail
2025/04/16
強化全民國防教育是台灣達成全民皆兵目標的關鍵步驟,以下將詳細論述如何落實您提出的三個面向: 1. 從小扎根:將國防教育融入各級學校課程,培養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責任感。 課程設計: 在小學階段,透過故事、遊戲等方式,培養學生對國家、土地的認同感。 在國中階段,增加歷史、地理等課程中與國防相關的內容,
Thumbnail
2025/04/16
強化全民國防教育是台灣達成全民皆兵目標的關鍵步驟,以下將詳細論述如何落實您提出的三個面向: 1. 從小扎根:將國防教育融入各級學校課程,培養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責任感。 課程設計: 在小學階段,透過故事、遊戲等方式,培養學生對國家、土地的認同感。 在國中階段,增加歷史、地理等課程中與國防相關的內容,
Thumbnail
2025/04/14
根據最新的新聞報導,台灣總統賴清德近期公布了所謂的「拒統17條」或「國安17條」,旨在反制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滲透和威脅。這些措施涵蓋了國防、內政等多個層面,主要針對中國大陸被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後,台灣所面臨的五大國安威脅。 以下是根據新聞報導整理的「拒統17條」的主要內容(由於各家媒體報導側重點
Thumbnail
2025/04/14
根據最新的新聞報導,台灣總統賴清德近期公布了所謂的「拒統17條」或「國安17條」,旨在反制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滲透和威脅。這些措施涵蓋了國防、內政等多個層面,主要針對中國大陸被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後,台灣所面臨的五大國安威脅。 以下是根據新聞報導整理的「拒統17條」的主要內容(由於各家媒體報導側重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Thumbnail
2024.07.26 台中市政府 為便利民眾搭乘公車暢遊台中,台中市政府交通局與觀光旅遊局合作向交通部觀光署爭取台灣好行計畫補助,新闢889路公車「台灣好行大雪山線」,路線從豐原轉運中心出發,串聯豐原、石岡、東勢及大雪山周邊觀光景點,每日8班次營運,將於8月1日起上路,提供民眾使用低碳又便捷的大眾
Thumbnail
2024.07.26 台中市政府 為便利民眾搭乘公車暢遊台中,台中市政府交通局與觀光旅遊局合作向交通部觀光署爭取台灣好行計畫補助,新闢889路公車「台灣好行大雪山線」,路線從豐原轉運中心出發,串聯豐原、石岡、東勢及大雪山周邊觀光景點,每日8班次營運,將於8月1日起上路,提供民眾使用低碳又便捷的大眾
Thumbnail
台中13期(南屯)鄰近南區及烏日,擁有捷運綠線及火車等軌道優勢,除鉅虹外尚有國泰及豐邑等積極搶進後續開案,目前平均64.5萬。並帶動精銳、富宇、坤悅、元城等品牌建商插旗南區搶地,具未來補漲潛力,目前平均49萬,當前最高為元城上萃62.1萬。 財政部最新發布全國賦稅收入統計1-6月份土增稅、契稅
Thumbnail
台中13期(南屯)鄰近南區及烏日,擁有捷運綠線及火車等軌道優勢,除鉅虹外尚有國泰及豐邑等積極搶進後續開案,目前平均64.5萬。並帶動精銳、富宇、坤悅、元城等品牌建商插旗南區搶地,具未來補漲潛力,目前平均49萬,當前最高為元城上萃62.1萬。 財政部最新發布全國賦稅收入統計1-6月份土增稅、契稅
Thumbnail
在這段時間裡,高雄捷運最重要的變化,就是輕軌成環營運,剛好可以來看看整體運量表現如何,以及正在興建或規劃中的各條路線,目前進度到哪裡、何時可以完工通車,最後就是在6月底出現了一條全新的路線—紫線,是打算從哪裡連到哪裡呢?
Thumbnail
在這段時間裡,高雄捷運最重要的變化,就是輕軌成環營運,剛好可以來看看整體運量表現如何,以及正在興建或規劃中的各條路線,目前進度到哪裡、何時可以完工通車,最後就是在6月底出現了一條全新的路線—紫線,是打算從哪裡連到哪裡呢?
Thumbnail
2024.06.18 彰化縣政府 為落實節能減碳政策,打造無縫、多元公共運輸環境,串連縣內主要據點、交通場站與觀光景點,彰化縣政府結合公所,今(18)日上午在田中鎮公所前廣場辦理啟用記者會,彰化縣長王惠美、田中鎮長蕭淑芬、各級民代、貴賓等人與會。王縣長表示,彰化縣政府先後於彰化市、員林市、鹿港鎮、
Thumbnail
2024.06.18 彰化縣政府 為落實節能減碳政策,打造無縫、多元公共運輸環境,串連縣內主要據點、交通場站與觀光景點,彰化縣政府結合公所,今(18)日上午在田中鎮公所前廣場辦理啟用記者會,彰化縣長王惠美、田中鎮長蕭淑芬、各級民代、貴賓等人與會。王縣長表示,彰化縣政府先後於彰化市、員林市、鹿港鎮、
Thumbnail
有關花東高鐵的造價問題,確實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根據一些報導,這個項目的總預算可能高達1兆元,這意味著每個台灣居民平均要負擔約43,748元。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需要全體社會的共同討論和審慎考量。 高昂造價的考量 1. 資金來源與負擔 花東高鐵的造價主要來自政府的財政預算,然而,這筆資金最終
Thumbnail
有關花東高鐵的造價問題,確實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根據一些報導,這個項目的總預算可能高達1兆元,這意味著每個台灣居民平均要負擔約43,748元。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需要全體社會的共同討論和審慎考量。 高昂造價的考量 1. 資金來源與負擔 花東高鐵的造價主要來自政府的財政預算,然而,這筆資金最終
Thumbnail
要討論環島高速鐵路,基本上先從基礎數字入手,這樣大家比較會有共識。 下圖是高鐵2024年1~3月的各站進站人數,出站人數差異不大,可自行查閱官網 可以看到各站的情況,應跟商業活動較有關係。例如彰化雖人口多,但使用高鐵人口少,當然也跟彰化市區離烏日近有關係。 各縣市人口來自威基,注視有併入鄰近縣
Thumbnail
要討論環島高速鐵路,基本上先從基礎數字入手,這樣大家比較會有共識。 下圖是高鐵2024年1~3月的各站進站人數,出站人數差異不大,可自行查閱官網 可以看到各站的情況,應跟商業活動較有關係。例如彰化雖人口多,但使用高鐵人口少,當然也跟彰化市區離烏日近有關係。 各縣市人口來自威基,注視有併入鄰近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