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新聞報導,台灣總統賴清德近期公布了所謂的「拒統17條」或「國安17條」,旨在反制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滲透和威脅。這些措施涵蓋了國防、內政等多個層面,主要針對中國大陸被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後,台灣所面臨的五大國安威脅。
我們接下來討論的所有問題,其實都是以第17條為核心出發點,並根據當前的社會現象來分析、說明,思考出對應的行動與更好的做法。

針對中國對國家主權之威脅:
- 全力推動「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 展現台灣反對中國併吞的決心。
- 與友盟國家合作: 向國際社會宣達台灣反對中國併吞的意志,反制中國在國際上矮化台灣的作為。
針對中國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之威脅:
- 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 恢復軍事審判制度,處理現役軍人涉犯的軍事犯罪。
- 進行相關配套改革: 訂定「軍法官人事條例」及軍事法院、軍事檢察署組織法等。
- 研擬在陸海空軍刑法增訂「對敵人效忠表示」之處罰: 並修正領取退除給與人員的相關規範,以維護軍隊紀律。
針對中國對台灣社會的滲透及分化之威脅:
- 強化社會韌性: 鼓勵全民參與守護國家安全,提高警覺。
- 提升全民敵情意識: 強化對中國滲透和統戰伎倆的認知。
- 鼓勵檢舉不法: 建立有效的檢舉機制,鼓勵民眾共同維護國家安全。
- 嚴格取締中共在台非法組織活動: 防止其在台灣發展組織、散播謠言。
針對中國對台灣經濟及關鍵基礎設施之威脅:
- 強化關鍵基礎設施防護: 確保水、電、能源、通訊等關鍵設施的安全。
- 提升產業競爭力: 避免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大陸。
- 加強科技保護: 防止關鍵技術外流至中國大陸。
針對中國對台灣國際空間之壓縮及認知作戰之威脅:
- 積極參與國際組織: 爭取國際支持,拓展台灣的國際空間。
- 反制中國的假訊息及認知作戰: 提升民眾的媒體識讀能力。
- 強化與國際媒體的合作: 向國際社會傳達台灣的真實情況。
- 對中國人士來台交流進行風險管理: 嚴格限制具統戰背景人士來台,禁止在台進行統戰活動。
- 避免兩岸交流受中國政治干預及衍生國安風險: 確保交流的對等與尊嚴。
廣泛討論
這些措施在台灣內部引發了廣泛討論,執政黨認為有助於強化台灣的安全韌性,而部分在野黨則批評可能加劇兩岸緊張關係,並有侵害人民自由之虞。國際媒體也對此進行了報導和分析,認為這是賴清德總統試圖強化自身政治定位並尋求國際支持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