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 à Saigon
戰爭遺跡博物館(War Remnants Museum)
戰爭遺跡博物館(War Remnants Museum)是我最想去的景點,也是我唯一有好好參觀的博物館。
他紀錄著越南從前兩個世紀所經歷過的大大小小的戰爭,與傷痕,包含時間上距離現在最近的越南戰爭(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是我這次西貢行才學到的字)。入口處就可以看到好幾架軍機的遺跡,對於軍事迷來說是一個不錯的展示區。
一樓的展覽是大略的簡史,以文字的敘述居多,順著動線走可以瞭解從法國殖民時期到越戰結束期間越南這塊土地的變化,以及周邊國家、跨海國家對於反戰的呼籲與和平的想望。
二樓以上的常設展區除了梳理戰爭歷史與越戰遺跡的介紹,最震撼人心的是影像展覽,需要有一點心理準備再進入參觀。我就是即使在出發前都知道這些,真正看完展覽還是感到難受。
他們完整的保存與展出戰時的重要影像,除了軍隊備戰與交戰的畫面,更多的是手無寸鐵的人民被迫經歷恐懼與死亡的紀錄,配上驚心照片的是殘酷的文字,當時的美軍對於村莊大屠殺是草菅人命的態度,無法想像作戰時動武的人們心裡在想什麼;另外還有一大部分的特展,在說生化武器攻擊對於當地家庭一代又一代的影響,越戰留下太多天生畸形與生病的孩子,我邊看邊覺得胸口好悶,需要大力呼吸讓心跳慢下來,好難以想像過去的人只是為了生存需要面對多大的挑戰,這些傷痕需要被好好記錄下來,作為給後世的警惕。
“Look arond, look aroud, how lucky we are to be alive right now.” (Hamilton: An American Musical)
那天的天空很藍。博物館的斜對角是一間中學,我離開的時候剛好是放學時間,看到學生們三五成群的聊天打鬧,還有來接孩子放學的爸爸媽媽們,心裡舒服了一點。
獨立宮(Independence Palace)
在西貢的最後半天,我參觀了最後一個景點——獨立宮(Independence Palace),他比戰爭遺跡博物館大得多,也在越南的歷史上更有政治意義。
建築模式也是仿照歐洲的宮殿,前庭有廣場和噴水池,然後才是建築主體。大門入口不是在噴水池正對的中央,而是左側的門,進入之後沒有明顯的標示動向,遊客可以隨意穿梭在各樓層與廳室中,而進到裡面會發現,雖然獨立宮外部看起來是歐式的,但內部的設計與擺設充滿東方的氣息;因為時間和熱氣的關係,我沒有在室內停留太久,也是到回臺灣寫遊記時查資料才發現還有滿多沒有參觀到的地方。
售票處的後面還有另一個展區——「從諾羅敦宮(Norodom Palace)到獨立宮」,主要是介紹越南共和國第一位總統吳廷琰及其家庭成員對越南政治的影響,是比較近代的歷史,參觀的人比獨立宮更少一點,但這個展間有冷氣,應該是比較新的展區。
撇除天氣的因素,在西貢參觀人文景點的體驗比起在其他國家要來得好,因為不會大到走不完又人擠人。但問題就是東南亞的初夏實在太熱了,博物館裡面大多數的地方都沒有冷氣(非常佩服工作人員),我真的燥熱到難以專心看展覽文字、租借導覽來聽,或甚至多拍一點照片,所以少掉滿多認真瞭解歷史的機會,想想有點可惜,不過我本來就沒有做太多功課就出發,一下子要吸收太多知識本來也就困難,只待下次舊地重遊的機會。
以一天半的自由時間來說,我盡可能地用步行的方式去了不少地方,對於飯店和主要景點附近的街區有了一定的熟悉度,熟悉到在最後一天還邊走邊唱起了歌,這通常是我在很放鬆且放心的狀態下才會有的舉動。
他們的路邊攤很有趣,小販有自己的餐車,攤販的座位是超矮的塑膠凳子,客人領了小吃或飲料或直接坐在攤子旁的空地,就這樣用類似蹲坐的姿勢在路邊吃起東西,沒有桌子,但一群好友聚在一起還是相談甚歡,甚是悠閒(我看了只覺得好熱),路邊攤算是我久違造訪東南亞一個很喜歡的文化衝擊,只是腸胃不夠堅強,不敢拿健康開玩笑,所以我一直到機場才吃了第一份越南河粉和春捲。
聽當地人講話,也想起生命中幾個或輕或重的越南過客:學伴計畫帶的修女姊姊、系上的外籍學位生學妹、凱旋門前一面之緣的越南男孩,還有一個從前認識最久但再也不曉得如何對外解釋的人。不知道他們現在都在哪裡。
其實我和越南從很小的時候就有所連結了,那麼這次的初見,也可以算是一種久別重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