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為什麼選擇加碼美債20年|無需理會聯準會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當你買入美國債券,其實是有一個很重要的考量,那就是你計畫長期持有多久。你買美國債券的原因是什麼?這是一個關鍵問題,因為它牽涉到你對未來的期望和預期,無論是價差收益還是固定利息收入,這些都是考量的因素。我最近也有加碼美國20年債券,想分享我的投資策略和看法,這也許對你有幫助。


首先我持有美債跟股票部位

raw-image


我買美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作為穩定的現金流,特別是在股票市場相對高檔時,我會調整股票跟債劵部位的大小。我的週期策略很簡單,市場漲越多,期望值就越低,期望值變低,就會減少股票持有比例。為了避免在股市高檔股票部位曝險過大,我可以接受少賺錢這件事,我不追求在市場最高點賣出股票,因為那不現實,也不可能做到。與其在未知的高點上努力,我不如專注在自己的策略,專注於控制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如策略、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行情我們是無法預測的,所以我只針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做應變。


回到美債,我是如何定位?美債我把它當成一個優質的定存資產,而非追求價差。不會去管聯準會到底要不要降息這件事情上,因為根本沒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只有上帝才會知道利率的走勢,利率不是上就是下,一定有人會說自己可以預測利率走勢,恩恩...不就上跟下嗎?猜對了大降息的根本原因搞不好跟你當初想的完全是兩回事,也能說預測準嗎...如果經濟學家這麼厲害,應該是債劵達人才對,光用嘴巴說任何人都做得到,你的部位呢?我們可以從機率的角度去思考這麼問題,也不需要100%預測準確,所以我加碼美債不會預期說短期內一定要賺價差,你降不降息我都無所謂,因為我已經把最好跟最壞的情況考慮進去,利率是不可預測的。關注在自己的部位上。

至於那些要靠賺價差而買美債的朋友們,建議不要All in美債,而錯失了股票上漲的機會成本,這兩年就是最佳的例子,所以我股票一定會保留一定的比例在市場上,同時布局一點債劵,專注在自己的策略,無需預測未來,把最壞跟最好的狀況納入考量,真的來反而不會手忙腳亂,寫下我加碼美債的初衷,與你分享。


最後還是要老生常談: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商品、投資策略,如果你有幾千萬你覺得
買美債比較睡得覺那就安心買吧,這世界上從沒有什麼標準答案,適合自己最重要,
不要人云亦云,以上只是我對美債及投資想法,並不適合任何人,但卻適合我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傑|慢富日記的沙龍
24會員
75內容數
在股市投資中,深度反省是我的成功之道。每次交易後,我仔細檢討決策,探索其原因和結果。這有助於避免情緒驅動的決策,使我更冷靜地應對市場波動。我也定期檢討整體策略,以確保它們保持一致。深度反思延伸到情感控制,我學會冷靜面對市場情緒。這不斷的反思使我成為更理性和智慧的投資者,有助於實現長期成功。
2025/04/17
🔹一、近期行情與怪象整理 1️⃣ 📉美國股市暴漲暴跌(特別是科技類股) 關稅政策一出,市場立即解讀為「製造成本上升」、「供應鏈風險增加」,導致科技股(尤其半導體、電動車)大跌。 幾天後,川普又放話「將來會給友好國家減免」,📈市場瞬間反彈,短線資金追高,暴漲又暴跌。 散戶、程式交易、ET
Thumbnail
2025/04/17
🔹一、近期行情與怪象整理 1️⃣ 📉美國股市暴漲暴跌(特別是科技類股) 關稅政策一出,市場立即解讀為「製造成本上升」、「供應鏈風險增加」,導致科技股(尤其半導體、電動車)大跌。 幾天後,川普又放話「將來會給友好國家減免」,📈市場瞬間反彈,短線資金追高,暴漲又暴跌。 散戶、程式交易、ET
Thumbnail
2025/04/06
💡川普關稅引爆股災,我選擇在恐慌中進場 沒想到清明節連假,加上川普的「開放日」政策,直接引爆美股大崩盤。說實在的,後續會怎麼走,真的沒有人知道。但你打開各大論壇和討論區,會發現每個人都變成了經濟學家,滿滿的分析、各種預測。所以我很少依賴消息或文章來做投資決策。 一來,即使資訊是正確的,
Thumbnail
2025/04/06
💡川普關稅引爆股災,我選擇在恐慌中進場 沒想到清明節連假,加上川普的「開放日」政策,直接引爆美股大崩盤。說實在的,後續會怎麼走,真的沒有人知道。但你打開各大論壇和討論區,會發現每個人都變成了經濟學家,滿滿的分析、各種預測。所以我很少依賴消息或文章來做投資決策。 一來,即使資訊是正確的,
Thumbnail
2025/03/22
我主要投資美國股市,重點放在 那斯達克 和 費城半導體指數。從 2/19 開始見高回落,這波下跌對我來說並不意外。我平常不太看消息做操作,因為市場漲多自然會修正,而 新聞往往只是附和現象,上漲時總是堆疊利多,下跌時就會滿天利空。老實說,那些訊息更像是幫價格變化找理由。 🚩 我的部位調整與策
2025/03/22
我主要投資美國股市,重點放在 那斯達克 和 費城半導體指數。從 2/19 開始見高回落,這波下跌對我來說並不意外。我平常不太看消息做操作,因為市場漲多自然會修正,而 新聞往往只是附和現象,上漲時總是堆疊利多,下跌時就會滿天利空。老實說,那些訊息更像是幫價格變化找理由。 🚩 我的部位調整與策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買債券讓我們可以確保獲利,但往往會失去在景氣好的時段的額外收穫,我們該如何讓債券擁有保本的性質同時可以在景氣好的時候有所發揮?
Thumbnail
買債券讓我們可以確保獲利,但往往會失去在景氣好的時段的額外收穫,我們該如何讓債券擁有保本的性質同時可以在景氣好的時候有所發揮?
Thumbnail
真後悔買美債!? 上次聽到一個有趣的觀點,如果不押債券,全部壓50正二,那今年不是賺更多了嗎? 現在很多人回頭看自己當初的投資決策,有些人懊悔,有些人可惜,這種稱之為「結果論」,以結果的好壞論斷當年決策的對錯。 這樣子思考並不好,可能會增加自己未來決策失敗的結果。 為什麼我這麼說呢? 且讓
Thumbnail
真後悔買美債!? 上次聽到一個有趣的觀點,如果不押債券,全部壓50正二,那今年不是賺更多了嗎? 現在很多人回頭看自己當初的投資決策,有些人懊悔,有些人可惜,這種稱之為「結果論」,以結果的好壞論斷當年決策的對錯。 這樣子思考並不好,可能會增加自己未來決策失敗的結果。 為什麼我這麼說呢? 且讓
Thumbnail
當你買入美國債券,其實是有一個很重要的考量,那就是你計畫長期持有多久。你買美國債券的原因是什麼?這是一個關鍵問題,因為它牽涉到你對未來的期望和預期,無論是價差收益還是固定利息收入,這些都是考量的因素。我最近也有加碼美國20年債券,想分享我的投資策略和看法,這也許對你有幫助。
Thumbnail
當你買入美國債券,其實是有一個很重要的考量,那就是你計畫長期持有多久。你買美國債券的原因是什麼?這是一個關鍵問題,因為它牽涉到你對未來的期望和預期,無論是價差收益還是固定利息收入,這些都是考量的因素。我最近也有加碼美國20年債券,想分享我的投資策略和看法,這也許對你有幫助。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們經常會聽到周遭的人說:股市風險很高,不要投資股市!把錢拿去存定存就好了! 但是,現在的定存真的會"賺錢"嗎? 別誤會,定存當然還是會給利息的,只是最近幾年通貨膨脹的攀升(白話講就是物價一直在變貴,而且變貴的速度越來越快),導致你雖然手上的錢看似有變多,但實際上你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們經常會聽到周遭的人說:股市風險很高,不要投資股市!把錢拿去存定存就好了! 但是,現在的定存真的會"賺錢"嗎? 別誤會,定存當然還是會給利息的,只是最近幾年通貨膨脹的攀升(白話講就是物價一直在變貴,而且變貴的速度越來越快),導致你雖然手上的錢看似有變多,但實際上你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瞭如何透過買入美債以及槓桿存股的方式,實現高殖利率。文章提供了具體的投資組合表現數據,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投資策略和心得。最後,作者以正面的態度呼籲讀者找到自己喜歡的投資方式,並避免批評他人的選擇。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瞭如何透過買入美債以及槓桿存股的方式,實現高殖利率。文章提供了具體的投資組合表現數據,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投資策略和心得。最後,作者以正面的態度呼籲讀者找到自己喜歡的投資方式,並避免批評他人的選擇。
Thumbnail
目前手上資產配置 市值10%——年化5% 高息29%——年化2% 個股33%——年化7% 美債38%——年化7% 粗估股利報酬約3%(已扣除利息) 資本利得成長我預估約5%成長 每年5%成長可以持續質押等比例投入 2024年我給自己設定了三個大原則 一、25%原則 市值1/4、高
Thumbnail
目前手上資產配置 市值10%——年化5% 高息29%——年化2% 個股33%——年化7% 美債38%——年化7% 粗估股利報酬約3%(已扣除利息) 資本利得成長我預估約5%成長 每年5%成長可以持續質押等比例投入 2024年我給自己設定了三個大原則 一、25%原則 市值1/4、高
Thumbnail
【買直債好嗎?】有個朋友想要穩定的投資項目,諮詢金融單位的推薦下,買了美國政府公債直債,覺得一筆錢被卡在債券裡動不了,每年領個約1萬元台幣利息,覺得是很爛的投資項目,感到很後悔,資金被綁死了,反而自己後來買債券ETF還能有賺,直債帳面上看起來還虧錢。 我看了一下這比債券是2022年發行,
Thumbnail
【買直債好嗎?】有個朋友想要穩定的投資項目,諮詢金融單位的推薦下,買了美國政府公債直債,覺得一筆錢被卡在債券裡動不了,每年領個約1萬元台幣利息,覺得是很爛的投資項目,感到很後悔,資金被綁死了,反而自己後來買債券ETF還能有賺,直債帳面上看起來還虧錢。 我看了一下這比債券是2022年發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