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漲暴跌的市場裡,如何守住你的交易原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近期行情與怪象整理

1️⃣ 📉美國股市暴漲暴跌(特別是科技類股)

  • 關稅政策一出,市場立即解讀為「製造成本上升」、「供應鏈風險增加」,導致科技股(尤其半導體、電動車)大跌。
  • 幾天後,川普又放話「將來會給友好國家減免」,📈市場瞬間反彈,短線資金追高,暴漲又暴跌。
  • 散戶、程式交易、ETF 被洗來洗去,幾天內區間高達 ±10%,出現近年罕見的大幅震盪。

2️⃣ 💣美國公債暴跌(殖利率飆升)

  • 投資人擔心關稅會加劇通膨,迫使聯準會無法降息 → 長天期美債遭拋售。
  • 同時「赤字擴大」與「財政惡化」預期,使得美債被國際資金嫌棄,📈殖利率快速升。
  • 📉美債價格暴跌,也拖累了大量持有債券資產的投資組合。

3️⃣ ⚠️黃金暴漲、💵美元與原物料價格波動異常

  • 黃金被視為避險資產,在政策混亂與市場恐慌下快速上漲。
  • 美元指數則因「資金避險回流」而上升,但同時又面臨赤字與利差不確定因素拉扯,💫波動劇烈。
  • 原物料如銅、鋁出現「📈暴漲後📉快速回落」,反映供應鏈與製造業的混亂預期。

4️⃣ 😰散戶情緒極端化

  • 原本堅守「長期投資、分批進場」的散戶,開始短線進出,❌失去節奏。
  • 討論區與社群媒體瀰漫著焦慮與後悔文,常見留言:「早知道就全賣了」「又被川普騙了」。
  • 一些人甚至轉向加密貨幣或黃金,💥追逐短期情緒行情。

5️⃣ 🔁政策訊息反覆,導致市場「失去信心」

  • 川普先宣布徵稅、後又說可談判、再來說會豁免一部分產品,讓市場根本無法定價。
  • 政策不確定性成為最大的風險源,📉連大機構都開始減少曝險、提升現金比重。
  • 整個市場陷入「政策懸崖模式」:不是基本面問題,而是擔心下一句話又翻盤。



6️⃣ 📊恐慌指數飆升,VIX 出現極端異常事件

  • VIX(波動率指數)在川普宣布全面關稅後迅速飆升,📈一度突破 60,創下自 2023年月日圓套利交易平倉以來的最高值,市場陷入極度恐慌。
  • 同時,📉恐慌情緒評估指標(Fear Index)短短幾天 躍升至 3.0,接近歷史級別的極端恐懼區。
  • 這導致選擇權市場出現大量避險倉位,甚至連波動率相關的ETF(如VXX)都爆量交易,成交金額暴增數倍。
  • 🌀出現「VIX 螺旋效應」:市場越恐慌 → 賣壓越大 → VIX 越飆 → 更多人跟風拋售 → 形成惡性循環。
  • 最終形成「📉價格崩跌+📊情緒爆表+💣成交量失控」的失序現象,是本輪震盪中最具代表性的市場異象之一。


🔹二、現象觀察:散戶為何容易在此時動搖


我觀察到,無論是 Threads、PTT、各大財經論壇或新聞媒體,這段時間都不斷充斥著:

  • ⚠️ 大量利空消息
  • ⚠️ 虧損對帳單截圖
  • ⚠️ 爆倉與投資意外事件

各式各樣的負面內容不斷出現在你眼前,說真的,要完全不被影響是騙人的。❌包含我自己,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情緒拉扯。

✅但這時候,「紀律」就變得異常重要。

💡我知道我已經被影響了,但我會提醒自己:

「機會來的時候,就是要紀律進場。

不要讓情緒主導交易。」


✔️即使事後看這筆單賺不賺,只要當下照著策略執行,我都認為這是一筆好交易。


很多人平常都說:

「台積電如果從 1000 跌到 800,我一定會進場。」

但實際上真的跌到 800 時,卻反而進不了場。為什麼?

⚠️ 因為那個時候市場一定是利空滿天飛,讓人無法冷靜分析它是否還會繼續跌到 600。

所以大家選擇觀望,這其實沒有對錯。也許它真的會跌到 600,但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

  • ❌ 想要抓最低點
  • ❌ 沒有事前的操作規劃
  • ❌ 被情緒拉著走

你即使真的買在最低,也未必能賺錢。因為 💬會賣才是師父,真正的關鍵不在進場點,而在整體的策略與執行。


💡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曾說:「下坡沒有麥子,上坡也不會有麥子」,真的是神預言,放在百年來看都是如此準確,看透人性。


✅剛好這一波市場動盪也讓我上了一課:

盡量不要去關注那些外在我們無法掌控的影響,

而要專注在自己能控制的內在

  • 🎯關注策略
  • 💰資金控管
  • 🧠情緒調整
  • 🔒嚴守紀律

這些才是我們能真正主導的部分,否則只會讓自己徒增煩惱與壓力。



🔹三、自身觀察經歷分享


這一波市場的快速下殺,我老實說也有些意外,📉速度與幅度幾乎可以跟 2020 年疫情時期相比。

我其實在 2020 年 3 月還在創業,那時對市場的恐慌感還沒這麼明顯。💬我只看技術面,沒什麼情緒波動,但這次我終於體會到,光看線圖是無法理解市場恐懼的,這也正是很多純技術交易失敗的原因之一。

💡這波算是老天爺送來的一堂課,提醒我們要敬畏市場、永遠做好風險管理。雖然這次我有點小驚慌,但還不至於恐慌,原因很簡單:

  • ✅ 我的股票部位只有約 10%,其餘幾乎是美債配置。
  • ✅ 我從 4/4 開始已經陸續加碼(📱抖音上有紀錄)。
  • ✅ 雖然早已偏空,但坦白說,我也沒預料會殺這麼深,早知道就直接放空了😅

📊這半個月以來的劇烈波動,確實有影響到我原本的生活節奏。本來我每天都能沉浸在泰文的學習裡,但行情大跌後,我開始轉向策略檢討、資產配置、全面復盤是否該做調整。

說真的,行情不是天天出現,但泰文什麼時候都可以學。只是,當部位曝險變大,心理壓力自然會上升。


目前我的部位是 800 萬股票對 800 萬債券(5:5 配置),這已經是我能承受的最大曝險程度了。⚠️如果再加下去,我知道自己會開始「睡不好」,那就是超標了。

雖然我認為現在這個位置勝率很高,但我還是會等行情回彈後再調整成 7:3 配置。這一點非常重要: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部位大小與策略。

📌千萬不要被情緒拉著走,否則即便位置再漂亮,都可能變成錯誤交易。除非你有明確理由說服自己,否則照紀律走,才是長久之道。


🔚小結:這次的反思與收穫


1️⃣ 空頭市場最該關注的是自己的內在狀態 🧠

2️⃣ 少看新聞和雜訊,避免被過度影響 📵

3️⃣ 做好資金配置與資產分散 💰

4️⃣ 嚴格執行風險控管與停損計畫 🔒

5️⃣ 找其他事轉移注意力(旅遊、運動、學習)🧘‍♂️


✈️我預計在 4/25 再去泰國 20 天,讓自己換個環境,放鬆一下。雖然會花點錢,但跟最近這波行情比起來,那根本只是小菜一碟。


🔹四、從混亂中找回節奏:給自己一套能守的操作邏輯


🔚總結:這堂極端行情的實戰課,讓我更認識自己

這幾天的市場波動,對我來說不是單純的崩跌或反彈,而是一堂📘非常寶貴的體驗課。它不只是測試資產報酬的時機,更是測試:

  • ✅ 你的交易策略是否真的能應付極端行情?
  • ✅ 你的紀律是否夠穩?
  • ✅ 你是否真正認識自己的情緒與弱點?

這段時間的震盪讓我更清楚,即使股市長期是向上的,過程一點也不輕鬆。有時候真正能撐住的人,不是因為多聰明,而是因為活得夠久。

💡與其追求「獲利極大化」,不如先追求「風險極小化」。因為意外,總是來得特別快。


趁著這段時間,回頭檢視自己:

  • ⚙️ 策略是否有漏洞?
  • 🧠 心態是否穩定?
  • 💼 部位是否過重?

這些都遠比短線盈虧更重要。

📊回測資料再漂亮,也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結果。真正的挑戰在於:

當下一波暴風來臨時,你是否還能堅守策略?

回測屬於過去,而交易永遠發生在未來。

🎯與其回憶你做對了什麼,不如思考你能不能「持續做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傑|慢富日記的沙龍
24會員
72內容數
在股市投資中,深度反省是我的成功之道。每次交易後,我仔細檢討決策,探索其原因和結果。這有助於避免情緒驅動的決策,使我更冷靜地應對市場波動。我也定期檢討整體策略,以確保它們保持一致。深度反思延伸到情感控制,我學會冷靜面對市場情緒。這不斷的反思使我成為更理性和智慧的投資者,有助於實現長期成功。
2025/04/06
💡川普關稅引爆股災,我選擇在恐慌中進場 沒想到清明節連假,加上川普的「開放日」政策,直接引爆美股大崩盤。說實在的,後續會怎麼走,真的沒有人知道。但你打開各大論壇和討論區,會發現每個人都變成了經濟學家,滿滿的分析、各種預測。所以我很少依賴消息或文章來做投資決策。 一來,即使資訊是正確的,
Thumbnail
2025/04/06
💡川普關稅引爆股災,我選擇在恐慌中進場 沒想到清明節連假,加上川普的「開放日」政策,直接引爆美股大崩盤。說實在的,後續會怎麼走,真的沒有人知道。但你打開各大論壇和討論區,會發現每個人都變成了經濟學家,滿滿的分析、各種預測。所以我很少依賴消息或文章來做投資決策。 一來,即使資訊是正確的,
Thumbnail
2025/03/22
我主要投資美國股市,重點放在 那斯達克 和 費城半導體指數。從 2/19 開始見高回落,這波下跌對我來說並不意外。我平常不太看消息做操作,因為市場漲多自然會修正,而 新聞往往只是附和現象,上漲時總是堆疊利多,下跌時就會滿天利空。老實說,那些訊息更像是幫價格變化找理由。 🚩 我的部位調整與策
2025/03/22
我主要投資美國股市,重點放在 那斯達克 和 費城半導體指數。從 2/19 開始見高回落,這波下跌對我來說並不意外。我平常不太看消息做操作,因為市場漲多自然會修正,而 新聞往往只是附和現象,上漲時總是堆疊利多,下跌時就會滿天利空。老實說,那些訊息更像是幫價格變化找理由。 🚩 我的部位調整與策
2025/02/01
空頭下跌後的進場操作策略:分批進場與資金控管 這篇文章是我對熊市來臨時的進場策略紀錄,以提醒自己如何應對市場變化。我們都知道,每次股市拉回都難以確定究竟是多頭修正還是空頭反彈,畢竟沒有人能做到 100% 精準預測。因此,與其執著於預測行情,不如專注於策略與規劃,並根據市場變化靈活應對。 如何
Thumbnail
2025/02/01
空頭下跌後的進場操作策略:分批進場與資金控管 這篇文章是我對熊市來臨時的進場策略紀錄,以提醒自己如何應對市場變化。我們都知道,每次股市拉回都難以確定究竟是多頭修正還是空頭反彈,畢竟沒有人能做到 100% 精準預測。因此,與其執著於預測行情,不如專注於策略與規劃,並根據市場變化靈活應對。 如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科技股還能繼續飆漲嗎?經濟數據透露了哪些訊息?投資人該如何應對市場波動?
Thumbnail
科技股還能繼續飆漲嗎?經濟數據透露了哪些訊息?投資人該如何應對市場波動?
Thumbnail
美國大選如火如荼,但全球金融市場卻是在波動震盪! 當地時間7月24日,美國金融市場遭遇重挫,三大主要股指集體暴跌,標誌著市場情緒的急劇轉變。標普500指數在這一天終結了其史上罕見的日跌幅未超2%的連續紀錄,而納斯達克指數更是經歷了自2022年10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高達3.64%,創下6月中
Thumbnail
美國大選如火如荼,但全球金融市場卻是在波動震盪! 當地時間7月24日,美國金融市場遭遇重挫,三大主要股指集體暴跌,標誌著市場情緒的急劇轉變。標普500指數在這一天終結了其史上罕見的日跌幅未超2%的連續紀錄,而納斯達克指數更是經歷了自2022年10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高達3.64%,創下6月中
Thumbnail
近日,美國股市經歷了今年以來最慘烈的一天,那斯達克指數暴跌3.64%,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2.3%。這場「血洗」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一起深入分析最新的市場動向、經濟數據和專家觀點。
Thumbnail
近日,美國股市經歷了今年以來最慘烈的一天,那斯達克指數暴跌3.64%,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2.3%。這場「血洗」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一起深入分析最新的市場動向、經濟數據和專家觀點。
Thumbnail
本週內容:(1)市場避險情緒升溫、(2)另一條故事線-降息交易、(3)押錯寶的自我調適、(4)特斯拉大賭注、(5)全市場槓桿率提升、(6)美國6月份CPI、(7)繁華漸逝的中國、(8)教孩子思考何謂投資、(9)潛力股資訊總整理、(10)潛力股追蹤:美時、凱撒衛、八方雲集、遠雄港、意德士、威宏、鈺齊
Thumbnail
本週內容:(1)市場避險情緒升溫、(2)另一條故事線-降息交易、(3)押錯寶的自我調適、(4)特斯拉大賭注、(5)全市場槓桿率提升、(6)美國6月份CPI、(7)繁華漸逝的中國、(8)教孩子思考何謂投資、(9)潛力股資訊總整理、(10)潛力股追蹤:美時、凱撒衛、八方雲集、遠雄港、意德士、威宏、鈺齊
Thumbnail
美國股市近期出現顯著變化,科技股下挫,資金輪動至藍籌股。投資者的緊張情緒上升,市場出現不確定性。建議投資者降低槓桿、關注資金流向及政策面,保持靈活調整投資策略。
Thumbnail
美國股市近期出現顯著變化,科技股下挫,資金輪動至藍籌股。投資者的緊張情緒上升,市場出現不確定性。建議投資者降低槓桿、關注資金流向及政策面,保持靈活調整投資策略。
Thumbnail
7月11日,因為美國公佈CPI的數據低於預期 導致美股整個狂瀉,連台指期夜盤 都跌掉了400多點,日盤開盤再跌將近400點 但是操作思維就是要跟市場上的人不一樣 當整個行情都開始反轉變成極短線空頭 就表示目前漲多的股價都變便宜了 下個禮拜又有165檔個股要除權息 一檔新創股加9檔特別股
Thumbnail
7月11日,因為美國公佈CPI的數據低於預期 導致美股整個狂瀉,連台指期夜盤 都跌掉了400多點,日盤開盤再跌將近400點 但是操作思維就是要跟市場上的人不一樣 當整個行情都開始反轉變成極短線空頭 就表示目前漲多的股價都變便宜了 下個禮拜又有165檔個股要除權息 一檔新創股加9檔特別股
Thumbnail
美國公布6月通膨數據進一步下滑,續受到能源與運輸價格壓力下降推動,商品與製造需求並未恢復,住房壓力下滑,可能提前反應利率預期,股市仍優於債市,並需關注服務業與消費需求是否能續支撐製造活動,並可續關注債券與黃金,市場將關注周五金融股財報。
Thumbnail
美國公布6月通膨數據進一步下滑,續受到能源與運輸價格壓力下降推動,商品與製造需求並未恢復,住房壓力下滑,可能提前反應利率預期,股市仍優於債市,並需關注服務業與消費需求是否能續支撐製造活動,並可續關注債券與黃金,市場將關注周五金融股財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