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行情與怪象整理
1️⃣ 📉美國股市暴漲暴跌(特別是科技類股)
- 關稅政策一出,市場立即解讀為「製造成本上升」、「供應鏈風險增加」,導致科技股(尤其半導體、電動車)大跌。
- 幾天後,川普又放話「將來會給友好國家減免」,📈市場瞬間反彈,短線資金追高,暴漲又暴跌。
- 散戶、程式交易、ETF 被洗來洗去,幾天內區間高達 ±10%,出現近年罕見的大幅震盪。
2️⃣ 💣美國公債暴跌(殖利率飆升)
- 投資人擔心關稅會加劇通膨,迫使聯準會無法降息 → 長天期美債遭拋售。
- 同時「赤字擴大」與「財政惡化」預期,使得美債被國際資金嫌棄,📈殖利率快速升。
- 📉美債價格暴跌,也拖累了大量持有債券資產的投資組合。
3️⃣ ⚠️黃金暴漲、💵美元與原物料價格波動異常
- 黃金被視為避險資產,在政策混亂與市場恐慌下快速上漲。
- 美元指數則因「資金避險回流」而上升,但同時又面臨赤字與利差不確定因素拉扯,💫波動劇烈。
- 原物料如銅、鋁出現「📈暴漲後📉快速回落」,反映供應鏈與製造業的混亂預期。
4️⃣ 😰散戶情緒極端化
- 原本堅守「長期投資、分批進場」的散戶,開始短線進出,❌失去節奏。
- 討論區與社群媒體瀰漫著焦慮與後悔文,常見留言:「早知道就全賣了」「又被川普騙了」。
- 一些人甚至轉向加密貨幣或黃金,💥追逐短期情緒行情。
5️⃣ 🔁政策訊息反覆,導致市場「失去信心」
- 川普先宣布徵稅、後又說可談判、再來說會豁免一部分產品,讓市場根本無法定價。
- 政策不確定性成為最大的風險源,📉連大機構都開始減少曝險、提升現金比重。
- 整個市場陷入「政策懸崖模式」:不是基本面問題,而是擔心下一句話又翻盤。
6️⃣ 📊恐慌指數飆升,VIX 出現極端異常事件
- VIX(波動率指數)在川普宣布全面關稅後迅速飆升,📈一度突破 60,創下自 2023年月日圓套利交易平倉以來的最高值,市場陷入極度恐慌。
- 同時,📉恐慌情緒評估指標(Fear Index)短短幾天 躍升至 3.0,接近歷史級別的極端恐懼區。
- 這導致選擇權市場出現大量避險倉位,甚至連波動率相關的ETF(如VXX)都爆量交易,成交金額暴增數倍。
- 🌀出現「VIX 螺旋效應」:市場越恐慌 → 賣壓越大 → VIX 越飆 → 更多人跟風拋售 → 形成惡性循環。
- 最終形成「📉價格崩跌+📊情緒爆表+💣成交量失控」的失序現象,是本輪震盪中最具代表性的市場異象之一。
🔹二、現象觀察:散戶為何容易在此時動搖
我觀察到,無論是 Threads、PTT、各大財經論壇或新聞媒體,這段時間都不斷充斥著:
- ⚠️ 大量利空消息
- ⚠️ 虧損對帳單截圖
- ⚠️ 爆倉與投資意外事件
各式各樣的負面內容不斷出現在你眼前,說真的,要完全不被影響是騙人的。❌包含我自己,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情緒拉扯。
✅但這時候,「紀律」就變得異常重要。
💡我知道我已經被影響了,但我會提醒自己:
「機會來的時候,就是要紀律進場。
不要讓情緒主導交易。」
✔️即使事後看這筆單賺不賺,只要當下照著策略執行,我都認為這是一筆好交易。
很多人平常都說:
「台積電如果從 1000 跌到 800,我一定會進場。」
但實際上真的跌到 800 時,卻反而進不了場。為什麼?
⚠️ 因為那個時候市場一定是利空滿天飛,讓人無法冷靜分析它是否還會繼續跌到 600。
所以大家選擇觀望,這其實沒有對錯。也許它真的會跌到 600,但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
- ❌ 想要抓最低點
- ❌ 沒有事前的操作規劃
- ❌ 被情緒拉著走
你即使真的買在最低,也未必能賺錢。因為 💬會賣才是師父,真正的關鍵不在進場點,而在整體的策略與執行。
💡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曾說:「下坡沒有麥子,上坡也不會有麥子」,真的是神預言,放在百年來看都是如此準確,看透人性。
✅剛好這一波市場動盪也讓我上了一課:
盡量不要去關注那些外在我們無法掌控的影響,
而要專注在自己能控制的內在:
- 🎯關注策略
- 💰資金控管
- 🧠情緒調整
- 🔒嚴守紀律
這些才是我們能真正主導的部分,否則只會讓自己徒增煩惱與壓力。
🔹三、自身觀察經歷分享
這一波市場的快速下殺,我老實說也有些意外,📉速度與幅度幾乎可以跟 2020 年疫情時期相比。
我其實在 2020 年 3 月還在創業,那時對市場的恐慌感還沒這麼明顯。💬我只看技術面,沒什麼情緒波動,但這次我終於體會到,光看線圖是無法理解市場恐懼的,這也正是很多純技術交易失敗的原因之一。
💡這波算是老天爺送來的一堂課,提醒我們要敬畏市場、永遠做好風險管理。雖然這次我有點小驚慌,但還不至於恐慌,原因很簡單:
- ✅ 我的股票部位只有約 10%,其餘幾乎是美債配置。
- ✅ 我從 4/4 開始已經陸續加碼(📱抖音上有紀錄)。
- ✅ 雖然早已偏空,但坦白說,我也沒預料會殺這麼深,早知道就直接放空了😅
📊這半個月以來的劇烈波動,確實有影響到我原本的生活節奏。本來我每天都能沉浸在泰文的學習裡,但行情大跌後,我開始轉向策略檢討、資產配置、全面復盤是否該做調整。
說真的,行情不是天天出現,但泰文什麼時候都可以學。只是,當部位曝險變大,心理壓力自然會上升。
目前我的部位是 800 萬股票對 800 萬債券(5:5 配置),這已經是我能承受的最大曝險程度了。⚠️如果再加下去,我知道自己會開始「睡不好」,那就是超標了。
雖然我認為現在這個位置勝率很高,但我還是會等行情回彈後再調整成 7:3 配置。這一點非常重要: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部位大小與策略。
📌千萬不要被情緒拉著走,否則即便位置再漂亮,都可能變成錯誤交易。除非你有明確理由說服自己,否則照紀律走,才是長久之道。
🔚小結:這次的反思與收穫
1️⃣ 空頭市場最該關注的是自己的內在狀態 🧠
2️⃣ 少看新聞和雜訊,避免被過度影響 📵
3️⃣ 做好資金配置與資產分散 💰
4️⃣ 嚴格執行風險控管與停損計畫 🔒
5️⃣ 找其他事轉移注意力(旅遊、運動、學習)🧘♂️
✈️我預計在 4/25 再去泰國 20 天,讓自己換個環境,放鬆一下。雖然會花點錢,但跟最近這波行情比起來,那根本只是小菜一碟。
🔹四、從混亂中找回節奏:給自己一套能守的操作邏輯
🔚總結:這堂極端行情的實戰課,讓我更認識自己
這幾天的市場波動,對我來說不是單純的崩跌或反彈,而是一堂📘非常寶貴的體驗課。它不只是測試資產報酬的時機,更是測試:
- ✅ 你的交易策略是否真的能應付極端行情?
- ✅ 你的紀律是否夠穩?
- ✅ 你是否真正認識自己的情緒與弱點?
這段時間的震盪讓我更清楚,即使股市長期是向上的,過程一點也不輕鬆。有時候真正能撐住的人,不是因為多聰明,而是因為活得夠久。
💡與其追求「獲利極大化」,不如先追求「風險極小化」。因為意外,總是來得特別快。
趁著這段時間,回頭檢視自己:
- ⚙️ 策略是否有漏洞?
- 🧠 心態是否穩定?
- 💼 部位是否過重?
這些都遠比短線盈虧更重要。
📊回測資料再漂亮,也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的結果。真正的挑戰在於:
當下一波暴風來臨時,你是否還能堅守策略?
回測屬於過去,而交易永遠發生在未來。
🎯與其回憶你做對了什麼,不如思考你能不能「持續做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