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主要投資美國股市,重點放在 那斯達克 和 費城半導體指數。從 2/19 開始見高回落,這波下跌對我來說並不意外。我平常不太看消息做操作,因為市場漲多自然會修正,而 新聞往往只是附和現象,上漲時總是堆疊利多,下跌時就會滿天利空。老實說,那些訊息更像是幫價格變化找理由。
🚩 我的部位調整與策略思維
我的持股在 2024 年 11 月就已轉為保守。你可以回頭看我抖音的進出紀錄,但是費半大約晚 1~2 個月出場。本來是想拚最後一波上漲,結果盤勢沒如預期發展,也沒關係,我把這次歸類為「時間停利」,與盈虧無關。12 月有一波創高,當時也會懷疑是不是賣太早。但說穿了,每個人的策略本來就有優缺點:✅ 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接受策略的缺點,並且持續執行它。
📚 最近閱讀心得:策略不是不能改,但要有依據
我最近看了幾本《金融怪傑》系列的書,裡面有一句話讓我特別有感:
「最棒的交易系統,也一定會有虧損的時候。」
而且我們要清楚一件事:
虧損的交易,不代表就是錯誤的交易。
你可以照著紀律執行一套勝率很高的策略,當下卻遇到盤勢不配合,這是正常的。
這也是為什麼要把重點放在策略本身的邏輯,而不是每一筆交易的結果。
只要這套邏輯在大樣本下仍然有效,就不需要為一兩次虧損而懷疑整體系統。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建立能長期跑下去的策略,並嚴格遵守紀律。
但這不代表不能人為介入,而是前提是你必須設定「非常嚴謹的條件」,讓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該出手、什麼時候該收手。
✅ 當盤勢明顯變了,策略是否還適用,才是更關鍵的問題。不是硬要干預策略,而是要明確知道什麼情況下「策略已經不適用了」,這才是關鍵。與其死守策略,不如學會監控「策略是否還適用現在的市場」。
🔍 我正在思考新增第二套策略
每套策略都有對應的盤勢類型,當盤勢變化時,原本的策略自然會失效。
這讓我開始思考:
是否也該建立第二套邏輯完全不同的策略? 甚至很多專業投資人,都會有 兩套以上的投資策略,分別應對多頭與空頭、不同行情。
🧠 結語:紀律大於預測,行動大於情緒
以我目前的策略來看,現在應該要進場。
但這次我選擇「人為介入」,原因是我主觀判斷這波還會有修正。
接下來就看市場怎麼走,如果走勢驗證我是錯的,我會寫出檢討報告。實際進出都會放在抖音上公開,讓大家一一驗證。
我一直相信:
✅ 預測對錯不重要,重要的是,錯了你怎麼修正,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