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3年9月開始養食蟲植物,當時看到一些玩家製作食蟲缸,覺得很漂亮。小小一缸可以放在書桌上當裝飾,同時又可以體驗觀察食蟲植物的樂趣,便也很想做一個。當時上網搜尋了很多資料,發現要兼顧溫度、空氣濕度、光照,給予充足的水分支援,又要保有水循環的能力,赫然發現無論是成本上或是空間上,都不足以負荷,因此暫時作罷。
2024年3月,天氣逐漸回暖,食蟲植物們在不太冷的飼養環境下,都長得很好,眼看差不多到了可以換盆分株的狀態,便趁這次機會,試著弄了一個小的食蟲缸。
當初的構思很簡單,參考網路影片與一般生態缸的作法,將基質分層若干層。由下到上分別使用:發泡煉石(瀝水層)、赤玉土(濾水層)、乾燥水苔(保水層)或泥炭土(土壤層)。容器不必太大,但必須要透明,以方便觀察水位。理想上,每次補水可以讓水在瀝水層稍微累積一點,等瀝水層水乾得差不多了再補水即可。
以下記錄這次試驗的容器與介質挑選:
各分層配置:發泡煉石鋪底,約1-2層,之後加赤玉土。因為赤玉土比較細小,有些會跑到發泡煉石下面,造成某些發泡煉石在外觀上看起來位於上層。接著鋪上水苔作為保水層。
在種植捕蠅草、毛氈苔、捕蟲堇的部分,這幾種植物筆者過去都是以水苔作為介質,因此這部分便沒有鋪最上層的泥炭土。
豬籠草種植時,亦是根據平時選用的介質:泥炭土。因此在種植豬籠草的地方,水苔上層再鋪了一層泥炭土。因為水苔有良好保水效果,也有些前輩會使用水苔作為豬籠草的介質,因此若是豬籠草根部較長,超出泥炭土範圍進入水苔層,也是沒有問題的。個人認為根長到赤玉土層應該也沒關係,只是如果真的長到接近底部,要注意根部可能面臨長期泡在水裡的問題,怕會爛根。
不過豬籠草部分,筆者只鋪薄薄一層,因為當初希望泥炭土能將豬籠草根部整個包住,若是鋪厚一點,空間會不足(其實已經不足)。
最後再放上一點裝飾,第一次食蟲缸製作就完成了。
這種一缸裡面很多種類的作法,能讓缸看起來很豐富,但卻不是好的做法,畢竟每一種植物的習性不同。光照、給水、濕度都不相同,很難讓所有植物都開心成長。雖然現在看起來,每個植株都還算穩定,但還是希望植物能長得更好。未來應該還是會改成一缸一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