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好像隨著少子化、生育率分別下降至1%以下的台灣與韓國,會在30年、50年又或是一個世紀後大轉變成M世代的我頭腦想像不出的樣貌?我們可能跟來自外星球的人結婚,甚至搬遷至外星球居住。科學已經研究出從蛋裡出生,具備與人類同樣身形外觀,只差沒有肚臍的人。又或是機器人到時候已經有自己的感情、意識,可以與人類談一場戀愛、甚至做愛。在我有生之年能見到這樣的光景嗎?如果來不及,那《某種物質的愛》裡的故事,已經點燃我的好奇心,到時候生育這件事還需要煩惱嗎?如果沒有男女之別,性別歧視是否也會隨之消逝?
本來只是想在上班出門前吃個早餐看一點書,結果點開《某種物質的愛》的試讀,差點上班遲到。忍不住一頁接著一頁看下去的魅力,是因為只要活著就不斷地在尋找歸屬感還有與他人之間的連結嗎?果玄有的困惑與糾結我也有,雖然不是為了尋找肚臍,但果玄媽媽對著還是小孩的果玄說:『這世上沒有本來就應該』 這種事,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再一次的提醒著身為成年人的我,活著,是想成為別人口中的樣貌與理所當然,還是自己摸索與判斷後,活出心安理得的存在。
本書以溫柔的敘事文筆,帶出哲學性的思維探討,家庭結構的多樣化與社會框架下如何認同自己,無論是在哪個國家生活,都會是值得摸索一輩子的課題。只是對群體意識特別重視的韓國社會,或許作者想強調,那些被排除的,不屬於社會認同的某種物質的愛,更是純粹。讀完會覺得心口暖暖的。推薦給大家:)
#千先蘭#某種物質的愛#어떤물질의사랑#천선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