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鳥》希區考克為新奇體驗量身打造的恐怖樂園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鳥》是1963年由希區考克拍攝的著名代表作,被視為動物災難片的開山始祖,它不但突破了以往觀眾對恐怖的想像,更把電影的「鳥」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一次欣賞《鳥》的時候,不禁讓我聯想到30年代的《育嬰奇譚》,它們都在刻劃不同於正常社會的戀愛關係,這正是開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喜愛惡作劇的富家女梅蘭妮遇上自大的律師米契,沒想到兩人的「不務正業」卻磨擦出有趣的火花。最後,梅蘭妮因緣際會下來到了米契居住的海邊小鎮,這時梅蘭妮才猛然發現,米契身邊有三位重要的女性——米契的母親莉莉安、妹妹凱西,以及他的前任女友安妮,她們都對米契展現出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當女人之間的角力逐漸展開,這時響亮的鳥叫聲劃破天際,劇情被分成兩半,上半段彷彿是愛情電影,下半段搖身一變,變成了災難現場。當觀眾還在理解劇情的階段,希區考克早已利用不同的鏡頭捕捉(包含370個特效鏡頭)、嶄新的機械手臂技術、以及專業的鳥類訓練,將「鳥類」的各種角度,透過不同場景和演員的調度,帶給大家前所未有的恐懼。


除了上述的鏡頭,《鳥》在聽覺方面也選擇了很有創意的安排,全片沒有電影配樂,只有奧斯卡·薩拉在電子樂器上創作的鳥叫聲、蒂皮·赫德倫在鋼琴上演奏的兩首歌曲,以及學校孩子們齊唱的《Risseldy Rosseldy》 ,這些元素不但加深劇情的懸念,也成功地製造出殘酷的寫實氛圍。


統整出以上種種的鏡頭、配音等技術,還有許多尚未提到的美術、演員調度等細節,都是在1960年代難得的突破,可見《鳥》為影史帶來非同小可的影響和改變,西區考克的調度功力真的很厲害。


然而,關於角色的成長,我認為有許多的人性刻畫非常地不自然。例如女主角梅蘭妮在前往閣樓的章節,在經歷過室內的攻擊、岸邊的攻擊、學校的攻擊、以及安妮的死亡後,她還是選擇打開閣樓的房間,有些人猜測當時梅蘭妮是抱持著僥倖的心態,但是選擇開門的「動機」似乎沒有合理性,就算是最後打開門的米契,也是為了逃脫而放手一搏的。難道說,梅蘭妮就算經歷了創傷,還是不相信鳥類會攻擊人類嗎?所以是鳥類的無情凌遲反而成功阻止了梅蘭妮的傲氣嗎?那麼希區考克是否也暗示著當女人受到傷害後才開始開竅呢?

在閣樓被鳥群攻擊的梅蘭妮

在閣樓被鳥群攻擊的梅蘭妮


據說閣樓的那場戲足足花了演員海德倫一週的拍攝時間,拍攝這一場景對演員的身體和情感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以至於拍攝工作被停工一周,海德倫最終住進了醫院。實際成果該如何評價?演員海德倫表示其實她也不清楚為什麼梅蘭妮選擇打開閣樓的門,當時西區考克只有回應:「因為我叫妳這麼做。」而當我看見女主角梅蘭妮驚慌失措的眼神,以及因為女主角的軟弱,而產生母愛和同情心的莉莉安,便使我感到非常錯愕。莉莉安本來就不是梅蘭妮的母親,為何硬要製造一個傷害讓她們和好呢?我並不覺得因為一場莫名其妙的鳥類攻擊,兩人的心結就要為此打開。


結果導演還加碼了一顆莉莉安望向梅蘭妮的鏡頭,最後莉莉安露出了慈祥的微笑,彷彿她替代了梅蘭妮逝世母親的身分,給予梅蘭妮遲來的母愛。如此粗糙的設定,實在讓我很難帶入角色之間的情感,有如男性由上而下的俯視視角,以簡單的標籤和符號來闡釋和描摹女性之間的情感矛盾。有可能是因為希區考克並沒有很了解人性,也有可能是因為它將人性看作是電影的造夢元素,就算我誤會了導演,我仍然覺得前半段鋪陳的女人和男人之間的緊張、細膩的關係,因為其刻意營造出來的驚悚成分,失去了它應有的深度。


儘管如此,《鳥》的經典為何是經典,原因就在那些目不暇給的鏡頭語言,讓鳥發展出五花八門的型態,它可以讓我們體驗不同程度的恐懼,就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希望大家可以藉這次重映,ㄧ賭過去時代中鳥的風采,或許可以找到不一樣的解釋。


======

這裡將會定期於更新電影資訊和心得

歡迎追蹤——

FB|地瓜嗓さん

IG |@digua_san


內容總結
4
/5
富含電影纖維,能增加觀察生活的飽足感。文字熱量每100克約87大卡,心情好的話,會從臉上的洞發出自以為音樂的嗓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這是我第二次透過大螢幕進入貝拉塔爾的世界,重複的勞動,在長鏡頭的直視下,每一個瑣碎、無聊的步驟都是時間的重量。末日降臨,屋外不斷地刮起大風,彷彿要將這塊荒蕪之地陷入絕境,在這一成不變的空間裡,老人和女人照樣起床整理、吃飯、工作,沒有出現任何反抗的、救贖的想法,彷彿是隻失去行動能力的馬,就算活著,
5/5都靈之馬
伊莎娜奈沙馬蘭的處女作《窺探者》透過最小的佈景和聲音技巧,成功地打造出限制的空間的幽閉感,展現了驚悚片導演的才華。然而,該作品在故事規則和設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也未能清晰解釋角色動機,以及引入了一些矛盾和瑕疵。未來希望伊莎娜能專注於真正想要傳遞的訊息,發揮出真正不同凡響的實力。
2/5窺探者
自由的界線在哪裡?對於一位處在20世紀現代主義全盛時期的女作家托芙·迪特萊夫森來說,自由就是擁有一個可以隨心所欲創作的房間。 . 「我非常渴望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四面牆以及一扇可以關上的門。一間裡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台打字機,或者只是一枝鉛筆和一本簿子的房間,這樣就夠了。還有,門
4/5托芙的房間
《金孫爆富攻略》直面亞洲家庭的現況,觀察入微,主角家庭設定住在泰國的華人移民。故事中展現了許多像是臺灣人的影子,包括與臺灣相似的掃墓情節、世代之間的鴻溝、孝道和重視傳統等觀念。由於導演對於華人家庭的細膩觀察與刻畫,觀眾可以很容易和主角產生共鳴,帶入主角小安和奶奶彼此之間的關係。
4/5金孫爆富攻略
《她說》打造了一個極其私人的自我對話空間,17歲的她和37歲的她,以書本作為媒介,走入彼此的內心。彷彿是現代版本的《一千零一夜》,女人娓娓道來的每個故事,都是每個創作者筆下的烏托邦,這裡裝滿女孩對未來的嚮往,也藏有女人對過去的釋懷。在這個維度裡,沒有其他人、也沒有過多的情緒,只剩下書本及耐人尋味
3/5她說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這是我第二次透過大螢幕進入貝拉塔爾的世界,重複的勞動,在長鏡頭的直視下,每一個瑣碎、無聊的步驟都是時間的重量。末日降臨,屋外不斷地刮起大風,彷彿要將這塊荒蕪之地陷入絕境,在這一成不變的空間裡,老人和女人照樣起床整理、吃飯、工作,沒有出現任何反抗的、救贖的想法,彷彿是隻失去行動能力的馬,就算活著,
5/5都靈之馬
伊莎娜奈沙馬蘭的處女作《窺探者》透過最小的佈景和聲音技巧,成功地打造出限制的空間的幽閉感,展現了驚悚片導演的才華。然而,該作品在故事規則和設定方面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也未能清晰解釋角色動機,以及引入了一些矛盾和瑕疵。未來希望伊莎娜能專注於真正想要傳遞的訊息,發揮出真正不同凡響的實力。
2/5窺探者
自由的界線在哪裡?對於一位處在20世紀現代主義全盛時期的女作家托芙·迪特萊夫森來說,自由就是擁有一個可以隨心所欲創作的房間。 . 「我非常渴望有一個自己的房間,四面牆以及一扇可以關上的門。一間裡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台打字機,或者只是一枝鉛筆和一本簿子的房間,這樣就夠了。還有,門
4/5托芙的房間
《金孫爆富攻略》直面亞洲家庭的現況,觀察入微,主角家庭設定住在泰國的華人移民。故事中展現了許多像是臺灣人的影子,包括與臺灣相似的掃墓情節、世代之間的鴻溝、孝道和重視傳統等觀念。由於導演對於華人家庭的細膩觀察與刻畫,觀眾可以很容易和主角產生共鳴,帶入主角小安和奶奶彼此之間的關係。
4/5金孫爆富攻略
《她說》打造了一個極其私人的自我對話空間,17歲的她和37歲的她,以書本作為媒介,走入彼此的內心。彷彿是現代版本的《一千零一夜》,女人娓娓道來的每個故事,都是每個創作者筆下的烏托邦,這裡裝滿女孩對未來的嚮往,也藏有女人對過去的釋懷。在這個維度裡,沒有其他人、也沒有過多的情緒,只剩下書本及耐人尋味
3/5她說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談論的是「記憶」。記憶球積累著人對生命的回憶,在必要時於人的腦海中播放。不被人所在意的記憶,記憶球會逐漸變得灰暗,直到被大腦清除。而對人最為珍貴的那一次記憶會變成核心記憶球,核心記憶球顯得特別閃耀,同時被擊入大腦中的某一個島嶼,藉以形塑出一個人的性格。
Thumbnail
如果說,第一集教會我們要「擁抱所有情緒」,這次就是要面對「長大」:接受世事的無法確定,以及自己的難以捉摸。我們不再是一個永遠都自信,或是懦弱,或是自私,或是羞赧的人,而是有無數個面向在時時變換。
Thumbnail
一般胖虎妹對於看什麼電影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這天也不知道那根筋不對,主動跟我說她想看飢餓遊戲,我就好奇的問她,妳知道飢餓遊戲是在演什麼嗎?尤其這系列電影已經來到第五部,而且是前四部的前傳作品,沒想到胖虎妹信誓旦旦的說她看過前幾部,所以她知道在演什麼?
Thumbnail
黃驥的女性三部曲所透出的時間,說的是在她生下了孩子,一代人衰老,一代人新生之後,我們還在門的背後,被關係、家庭、社會階級牢牢地困住,卡死在破樓、診所、社會的邊陲,而精神上的卵子逐漸被石化,成了打不開的石門,再成為一座石頭山,看似再無打破的可能。
Thumbnail
父親熱愛香港電影,像賭神一樣賭博,那種貪婪逐漸讓他心裡的野獸滋長,讓他整個人從裡到外,都成為了一頭野獸。輸錢的父親總是喝酒,他會在酒裡放進白色藥丸,安穩地睡上好長一段時間,父親鼾聲如雷,酒裡糖衣剝離,母親的眼水流成河海,藥丸在酒裡吐泡,全家人像是一起溺水,我和母親沉到最底,想求救,父親卻看不見。
Thumbnail
高達說:「女人就是女人。」看完高達的《賴活》,我說:「女人就是小鳥。」在高達的思想鏡頭前,每個女人的生命都是鳥兒在獨自舞蹈。
Thumbnail
《鳥是海與樹的孩子》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也沒有強烈說教性與批判,有的是如同遠古神話的原初精神,一種強烈的「補償精神」,也就是卡西勒《人論》中將生命視為一個「綜合的」「不分解」的觀點。生命被人類感知為一個連結不斷的全體,於是形體的缺席與消亡,都將被補償為另一種存在天地間,流動和波盪不止的精神與綿綿情絲
Thumbnail
台北電影節。目前看完寫好的三部作品《記得雨,不記得你》、《一日談》、《鳥是海與樹的孩子》
Thumbnail
在我生長的城市,我是無法在電影院看到《淑女鳥》的。回想高中時是否曾經想趕快離開?是的,但並非出於任何厭惡之故,而是因為太想去認識外面的世界了。於是我豁然開朗,原來這就是 Lady Bird 的心情。
Thumbnail
「設計不僅僅是外觀和感覺。設計是其運作的方式。」 — Steve Jobs 身為一個獨立文案,許多人會以為我們的生活只需要面對電腦,從無到有,用精巧的文字填滿空白的螢幕,呈現心目中獨具風格的作品。 ——有的時候可以如此,但其實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偶發日常。 更多的時候,白天的工作時間總被各種繁雜
Thumbnail
台股、美股近期明顯回檔,市場敘事發生改變,壞消息一樁接一樁出現,下一步該怎麼走呢?本文將探討近期的宏觀經濟事件,並分享個人的操作思考。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談論的是「記憶」。記憶球積累著人對生命的回憶,在必要時於人的腦海中播放。不被人所在意的記憶,記憶球會逐漸變得灰暗,直到被大腦清除。而對人最為珍貴的那一次記憶會變成核心記憶球,核心記憶球顯得特別閃耀,同時被擊入大腦中的某一個島嶼,藉以形塑出一個人的性格。
Thumbnail
如果說,第一集教會我們要「擁抱所有情緒」,這次就是要面對「長大」:接受世事的無法確定,以及自己的難以捉摸。我們不再是一個永遠都自信,或是懦弱,或是自私,或是羞赧的人,而是有無數個面向在時時變換。
Thumbnail
一般胖虎妹對於看什麼電影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這天也不知道那根筋不對,主動跟我說她想看飢餓遊戲,我就好奇的問她,妳知道飢餓遊戲是在演什麼嗎?尤其這系列電影已經來到第五部,而且是前四部的前傳作品,沒想到胖虎妹信誓旦旦的說她看過前幾部,所以她知道在演什麼?
Thumbnail
黃驥的女性三部曲所透出的時間,說的是在她生下了孩子,一代人衰老,一代人新生之後,我們還在門的背後,被關係、家庭、社會階級牢牢地困住,卡死在破樓、診所、社會的邊陲,而精神上的卵子逐漸被石化,成了打不開的石門,再成為一座石頭山,看似再無打破的可能。
Thumbnail
父親熱愛香港電影,像賭神一樣賭博,那種貪婪逐漸讓他心裡的野獸滋長,讓他整個人從裡到外,都成為了一頭野獸。輸錢的父親總是喝酒,他會在酒裡放進白色藥丸,安穩地睡上好長一段時間,父親鼾聲如雷,酒裡糖衣剝離,母親的眼水流成河海,藥丸在酒裡吐泡,全家人像是一起溺水,我和母親沉到最底,想求救,父親卻看不見。
Thumbnail
高達說:「女人就是女人。」看完高達的《賴活》,我說:「女人就是小鳥。」在高達的思想鏡頭前,每個女人的生命都是鳥兒在獨自舞蹈。
Thumbnail
《鳥是海與樹的孩子》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也沒有強烈說教性與批判,有的是如同遠古神話的原初精神,一種強烈的「補償精神」,也就是卡西勒《人論》中將生命視為一個「綜合的」「不分解」的觀點。生命被人類感知為一個連結不斷的全體,於是形體的缺席與消亡,都將被補償為另一種存在天地間,流動和波盪不止的精神與綿綿情絲
Thumbnail
台北電影節。目前看完寫好的三部作品《記得雨,不記得你》、《一日談》、《鳥是海與樹的孩子》
Thumbnail
在我生長的城市,我是無法在電影院看到《淑女鳥》的。回想高中時是否曾經想趕快離開?是的,但並非出於任何厭惡之故,而是因為太想去認識外面的世界了。於是我豁然開朗,原來這就是 Lady Bird 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