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罵我們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首先要粗衣淡飯,知足常樂。不重金銀名譽,因而無爭能靜。以清淡無爭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慾望、貪念、妄想。心要長存「知足」,因為知足就是「無所求」,在修行行持當中非常重要。一開始練習時很不好受,難度極大。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會習慣下來。無苦不成道!

 

二、誇獎讚美我們的,都不是明師,罵我們的,不管對與錯,才是真正的善知識。打擊我們的人,當他在刺激我們的時候,就是在成就我們的道業,這是逆增上緣。要藉此去磨練「無我相」,要心能轉境而不被境所轉。此乃西方的資糧,要接受,要承擔,內心還要感謝他們給你一個修忍辱的機會,無忍不成道!

 

三、別人不想吃虧而不做的,我們要發歡喜心去做。不好吃的東西而別人不想吃的,我們要發歡喜心去吃。修行就是要吃虧!要心量打開才能去除貪瞋癡等等的壞種子。否則吃不了一點虧,受不住別人的一兩句說話,就是沒有修行。

 

四、老實念南無阿彌陀佛且發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佛時請不要計算念了多少句,否則心存貪念─貪多,這就難以專一,不專注在佛號上就非老實念佛。很難達到至上層的境界─念佛三昧。盡量做到念佛念至對境無心,保持清淨心,平常心,無好無壞。

 

五、以靜坐去把生命原有的潛能喚醒過來,希望以較快的速度去尋回自己身上不生不滅的佛性,令「身心清淨而得大自在,智慧湧現而成為覺者。」

 

六、要迴光返照,常常作出自我檢討。常思己過,則近「道」矣!一發覺有錯誤,就要馬上進行修改,從一切境中去調整自己。每一個人要將幾十年的習氣去除,必定要下一番工夫!當你有感覺「艱苦、煩惱」的時候,這就是在修行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考驗,這時你必須運用智慧來降伏心念上的障礙,拿出修行的精神來克服萬難。因為「有境才好修,無境不成道。」


 

七、除了自己正當職業的上班時間外,其餘空閑時間,不要吃喝玩樂,要對上述幾點精進努力,莫放逸,假以時日,經過艱辛的鍛煉後才有可能獲得法喜或法昧,般若智慧在你的內心自然而然的顯現,到時你會發出會心的微笑,明白修道的奧妙所在!



◎​慧林 部落格:

https://heartlaw.pixnet.net/blog/listall/1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慧林無畏.金剛安樂
7會員
642內容數
歸依自心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2025/05/12
佛法修行的目的沒有別的,就是開悟,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方法,八萬四千法門,方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八萬四千,這講多,太多了;歸元無二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是覺悟,一個目標是開智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目標,大徹大悟是方向。怎麼大徹大悟?放下就是!
Thumbnail
2025/05/12
佛法修行的目的沒有別的,就是開悟,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方法,八萬四千法門,方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八萬四千,這講多,太多了;歸元無二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是覺悟,一個目標是開智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目標,大徹大悟是方向。怎麼大徹大悟?放下就是!
Thumbnail
2025/05/11
修行首重見地。確立圓滿的見地,是修行的第一步。這第一步,如果方向錯了或出了偏差,後續的修行一定會遇到不少障礙。不過,要確立圓滿的見地,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卻很不容易。一是身邊的善知識太少,二是佛教的經典太多,難於抉擇。
Thumbnail
2025/05/11
修行首重見地。確立圓滿的見地,是修行的第一步。這第一步,如果方向錯了或出了偏差,後續的修行一定會遇到不少障礙。不過,要確立圓滿的見地,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卻很不容易。一是身邊的善知識太少,二是佛教的經典太多,難於抉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念慚愧、一念反省,高貴的品格、清淨的自性就能昇華起來。
Thumbnail
一念慚愧、一念反省,高貴的品格、清淨的自性就能昇華起來。
Thumbnail
冷靜是智慧的門戶,勤勞是成功的種籽; 感恩是幸福的泉源,懺悔是改過的妙方。
Thumbnail
冷靜是智慧的門戶,勤勞是成功的種籽; 感恩是幸福的泉源,懺悔是改過的妙方。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