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來到羅馬首日下午的那段城市漫遊,前半段我們專注沉浸並詠嘆古羅馬~羅馬帝政時期遺下的許多千年遺跡,對我來說雖非頭次看到、但感動莫名有如初見;至於後半段的國家紀念碑之行,於我真的就是初次見面! 因為上次來羅馬,我與此景點只是匆匆路過,我連遊覽車都沒下,而此區正逢大整修、被帆布圍得密不透風看不出所以然。與其說、這裡是紀念義大利國父維克多.艾曼紐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的「紀念碑」,還不如更精準說: 這兒根本是巨大到一眼看不完的「祖國祭壇」、比較貼近它給人的真實震攝感。以艾曼紐二世巨型騎馬雕像為主角,頂天立地的雕像前有雪白宏偉的大理石階梯、噴泉等恭迎襯托;底下有義大利統一博物館、後有氣派的哥林式圓柱一字排開宛如神殿;兩尊駕乘雙輪戰車的女神維多利亞雕像一左一右地護衛(見左上角照片)、體現義大利統一的自由精神。整個建築建築寬135米,高70米,1911年開工、1935年竣工,跟周圍的古羅馬遺跡相比算很近期的「年輕」建築。它規模與佔地異常龐大,與周遭羅馬千年遺跡的氣韻明顯格格不入,導致有些市民對這一景點頗有微詞、始終很難接納它的浮誇氣焰。
羅馬哪裡最熱鬧、也就最危險... 通常觀光客越是趨之若鶩的大熱門景點、往往即是扒手最恣意橫行的所在。那麼,俗稱許願池的特雷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就是名列我心中羅馬城市景點最容易被神偷下手的最危險熱點...
用手機或相機拍攝羅馬許願池全景,簡直是不可能(避開萬頭鑽動阻擋池水全景)的任務... 這裡不論黑夜白天,幾乎從來沒有人少的時候--人群聚集流連到看不見許願池周邊地面是常態、沒人徘徊才是怪;加上許願池幅員規模頗大,寬49.15公尺、高26.3公尺,拍照困難(所以我的相機跟手機裡盡是許願池側邊鏡頭、沒有正面照~)、而站在池邊許願也相當不易! 衷心覺得能看守好自己的3C配備與隨身重要財物、專注觀賞它的美(哪怕是短短幾秒也好)、全身而退不被偷搶,就是最大的好運。但,既然都來到羅馬、站到池邊來了,不好好許個願拍個照再走,豈不是白來了,完全說不過去--於是,繃緊神經提高警覺、找細心的同伴相互貼身照應,完成許願任務,非常重要--既考驗旅人的細心及耐心、某種程度也是在考驗人品哪!!
背對噴泉池、往肩後投擲錢幣三枚,是在此標準的許願法。第一個願望務必是「重返羅馬」,這是有典故的--據說羅馬軍團士兵出征前會來此投下錢幣許願自己能不當砲灰活著回來,因而第一枚錢幣有了「重返羅馬」的寓意;另兩枚許甚麼願便隨己心,只是地陪叮囑千萬不能許願離婚! 因為義大利多數人信奉天主教、基於信仰原則上視離婚為禁忌(但我個人覺得若是婚姻太不順遂、離開之後心更寬路更廣,放彼此自由,何嘗不是好事?)。
許願池1762年完工,1998年翻修過,因為來投錢幣許願的遊客太多,平均每天可以得到至少3,000歐元的「收入」、一年累收的錢幣至少100~150萬歐元起跳,與其說這是旅人的許願池、更實際的說法,應該稱之為羅馬市政府的聚寶盆才對吧...
話說回來! 17年前我在這裡行禮如儀地投幣許願,沒料到今年我還真的重返羅馬了--莫非在這池邊許願真的有靈驗?! 就當我信了吧。這次我的第一個願望,依然是入境隨俗的「重返羅馬」唷,就看日後會不會再度如願吧? 嘿嘿。
羅馬標準觀光客必排行程之一,就是去一個地方排隊「伸手」接受真誠度大考驗--如今被世人統稱為「真理之口」的「景點」,到底甚麼來頭、又是因著甚麼來由、讓它變成確認一個人是否正直誠實的測驗基準呢? 其實,此處嚴格來說是「希臘聖母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Cosmedin)、真理之口則是這座教堂門廊左牆上的大理石人面雕刻。有人推測這雕刻是古羅馬噴泉的一部分,是個井口或是井蓋來著;而那個經年累月張著嘴巴等你來伸手的「人臉」、可能是古希臘或古羅馬的某位神祇... 這張羅馬遊客必來朝聖晉見的經典容顏,據說打從西元一世紀起就存在於此... 經過近兩千年,這張臉最起初的樣貌是否就是我們此刻所見的這般呢? 有沒有被風霜磨損了原本的稜角或神色? 因為太久遠、也無從知曉。
回想我第一次來真理之口時,入口前擺張木桌木椅、有一名義大利長的雕像般的年輕帥男端坐等向進場的遊客逐一收錢、記得當時好像在他面前的小箱子投了1還是2歐元吧...
這回相隔17年後再來,再也沒有人工收費了、改採取無人的自助投幣式~因應觀光客來自世界各地、操持不同語言,於是勸服遊客們到場時宜樂捐的募款箱上,洋洋灑灑列出多國語言及國旗不怕你看不明白~(欣喜發現,台灣、是被以繁體中文字體寫出說明文、同時配上正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耶!)
在真理之口前,人人守秩序魚貫排隊、等著將手掌送入人臉雕像口中、接著做出假裝嚇一跳的表情--這個羅馬行程的「定番」之舉,是從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 1953)電影情節學來的。話說電影裡由葛雷哥萊.畢克飾演的男主角記者,帶著任性地從喘不過氣的密集出訪勤務中脫逃的「翹班」公主奧黛麗.赫本共遊羅馬,其中一站就是真理之口,記者為公主示範真理之口的「功能」,鼓動如簧之舌唬著公主說,這張口專咬說謊者的手指,如要對人以示忠誠、或想確認眼前人是否值得信任託付,儘管大膽叫人把手伸進去測測便知! 記者在公主面前伸手進去、變臉大叫、隨後將手拔出便迅速把手指伸出又縮進袖口,讓公主驚呆地以為記者手指被咬了... 後來證實這是記者痞子般的玩笑(也證明有此舉動的記者還真是個不夠老實的騙子)、但他只是想惹得公主好氣又好笑、希望她開開心;此舉當真逗笑了公主、也讓公主對記者傾心起來,更變成觀光客從此之後來此必做的假動作。
做完招牌假動作拍完紀念合影後,若還有時間請一定要記得移步往左手邊入口進、可以入內參觀希臘聖母堂--上次在真理之口匆匆伸完手拍張照便拍拍屁股走人實在太可惜了--在我踏進去這座小而美的教堂的那一瞬「哇~!」的感動從眼簾直衝腦門,不是教徒的我居然能有這般難以言說的悸動,究竟是為甚麼?
我現在認真細想這趟旅程,氣勢恢弘的大教堂固然震攝我心;但往往是在走入規模偏小的教堂時,我更得以舒心、獲得雖短暫但徹底純粹的平靜--那份平靜是不能用文字描述的、就算透過我當時拍下的影像也無法重現在現場時內心一片祥和的美好。少了摩肩擦踵的人來人往、沒有嘈雜的交頭接耳甚至高聲呼朋引伴的鼓譟,小教堂因石造建築使然、內部自絕了戶外豔陽炙烤的灼熱、空氣與氛圍自然地清冷起來,耶穌、聖母與聖人們的塑像或畫像分頭佇立,這間聖母堂甚至還存放了聖瓦倫丁(拉丁語: Valentinus、即英文的"Valentine")的聖髑--他,是西元三世紀的羅馬聖人、於大約269年時的2月14日殉道,他離世那天不只是紀念他的日子、後來更成了西洋情人節的由來... 聖瓦倫丁如今是癲癇者的守護人保佑普世的癲癇病友、他的那把鑰匙不只是癲癇病人的幸運庇佑小物,亦被視為可以打開情人之間心鎖的象徵。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