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養家養兒,再困難,大部份的人也都會扛起來,因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再苦再累也要善盡教養之責。不過,反哺則不一定。我們的父母通常不只生一個,孩子多,責任分散,你扛一點,我扛一點,他也扛一點,父母是大家共有的,每個人都有責任。有一個老婦人,先生已經往生多年,婆婆則是活到九十多歲,老婦人認為先生已經走了,婆婆還有兩個兒子,照料的責任再怎麼推也推不到她身上,反正總有人會伸手接這個燙手山芋。


年初婆婆患急症走了,老婦人心中有一絲愧悔,自從先生離開之後,她就將照顧婆婆的責任推得遠遠的,未曾聞問。如果時間重來,就算自己身體不好,總還能打個電話關心,托人買個點心食物過去。時間已過,回首舊日,人情虛實冷暖一清二楚。


有一個婦人,與先生打拼數十年,終於買了一塊地蓋房子。當初在跟設計師討論空間設計時,她堅持一樓房間跟衛浴一定要做無障礙空間,婆婆漸老,不久的將來可能會使用到。幾年後,婆婆因行動不變搬到樓下孝親房,媳婦為了照顧婆婆起居,也搬進婆婆房間,婆媳同房不同床。再過幾年,這個媳婦的爸爸也老了,因種種因緣,她讓爸爸搬來跟她同住,幸好當初蓋房子堅持一樓要有兩間孝親房,爸爸就這樣住進她準備的房間,跟女兒女婿外孫一起生活。


婦人說,數年前的某一天她回娘家看爸爸,見爸爸神情落寞,追問之下,才知道爸爸不想住安養院,住安養院會讓他感覺自己在等死。因為這個因緣,讓她決定將爸爸帶回家照顧。這個婦人,既是孝媳也是孝女,不僅如此,她也利用照顧老人的空檔到環保站做垃圾分類,她說行善行孝不能等,能雙管齊下是最理想的生活。


老智者說,孝順的人心中有大愛,所以很容易走入公益,為眾人、為弱勢付出,所以善與孝是一體兩面。如果我們對父母長輩付出不了幾分,卻炫耀自己對陌生人付出很多愛,這樣子的愛其實是有限的,父母恩最大,不報恩又要如何談愛呢。


#行善與行孝

#扛家業

#付出

avatar-img
51會員
1.2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張願望清單,有些人甚至會做年度清單表,將來年想要達成的願望逐一寫下來,每完成一項就打勾。一年將盡,若全部滿願就會很高興,然後興沖沖再做下一年的清單,沒完沒了。 從前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年輕夫妻,每天清早都會到一間廟宇打掃,將寺內寺外打掃得一塵不染,同時也會準備茶水給師父喝
一對男女結成夫妻,互相吸引的可能是個性,或者是才華、能力,也有可能是學經歷、家世等等。當然也有因信仰相同而決定攜手一生的例子。有一對夫妻,個性南轅北轍,連信仰、嗜好、飲食,無一相同,兩人決定步入禮堂大概是「直覺」,直覺對方是一個善良的人,因為相由心生,兩人的面相都有一些福緣,不是刻薄尖銳那款。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國家的宰相,因為長年染病未癒,只好跟國王辭掉宰相的工作,返鄉養病。這位辭官宰相帶著全家人以及家當浩浩蕩蕩回到老家休養,養病養了數年也沒有好轉,最後撒手人寰,留下妻兒和一干家僕。兒子長到十四歲,父親留下來的家產也差不多用光了,忍到二十來歲,一貧如洗,每天忍著飢餓過日子。他曾經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小人,這些小人專破壞我們的人際關係,阻礙我們的升遷,中傷夫妻的和睦。無所不在的小人,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生氣、憤怒,如果順著他們的意就是中了他們的計,就會跟同事吵架、跟上司起爭執、跟另一半口角,總之,我們越不平靜,他們越高興。 從前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隻小夜叉,長得又黑又瘦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張願望清單,有些人甚至會做年度清單表,將來年想要達成的願望逐一寫下來,每完成一項就打勾。一年將盡,若全部滿願就會很高興,然後興沖沖再做下一年的清單,沒完沒了。 從前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年輕夫妻,每天清早都會到一間廟宇打掃,將寺內寺外打掃得一塵不染,同時也會準備茶水給師父喝
一對男女結成夫妻,互相吸引的可能是個性,或者是才華、能力,也有可能是學經歷、家世等等。當然也有因信仰相同而決定攜手一生的例子。有一對夫妻,個性南轅北轍,連信仰、嗜好、飲食,無一相同,兩人決定步入禮堂大概是「直覺」,直覺對方是一個善良的人,因為相由心生,兩人的面相都有一些福緣,不是刻薄尖銳那款。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國家的宰相,因為長年染病未癒,只好跟國王辭掉宰相的工作,返鄉養病。這位辭官宰相帶著全家人以及家當浩浩蕩蕩回到老家休養,養病養了數年也沒有好轉,最後撒手人寰,留下妻兒和一干家僕。兒子長到十四歲,父親留下來的家產也差不多用光了,忍到二十來歲,一貧如洗,每天忍著飢餓過日子。他曾經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小人,這些小人專破壞我們的人際關係,阻礙我們的升遷,中傷夫妻的和睦。無所不在的小人,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生氣、憤怒,如果順著他們的意就是中了他們的計,就會跟同事吵架、跟上司起爭執、跟另一半口角,總之,我們越不平靜,他們越高興。 從前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隻小夜叉,長得又黑又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母親獨于二叔,身為家中老大的于爸爸,不僅一人事業有成,在娶妻生子的同時。還依照父母的意願幫助老二老三創業,連同老宅新房婚事都被迫包辦。 甚至連老父後事也一力承擔,就當于爸爸一家人以為終於塵埃落定時。 于二叔,病倒了。 于媽媽為了苦惱的于爸爸,她決定要站出來幫忙。但這個決定,卻
Thumbnail
外婆一百歲過世了,我在上班時,媽媽傳來了訊息,媽媽說她沒有媽媽了,看著手機螢幕裡的這行字,心裡百感交集,面對媽媽的脆弱,像孩童一樣的用語,我不禁想著,因為我爸不在了,所以這句本是跟爸爸說的話,才會改成向我訴說吧!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母親節的看法,以及對外婆的感謝和祝福。作者讚美了外婆的奉獻精神,並表達了對外婆身體健康的擔憂和希望。文章充滿了對外婆的愛和感激之情。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母親獨于二叔,身為家中老大的于爸爸,不僅一人事業有成,在娶妻生子的同時。還依照父母的意願幫助老二老三創業,連同老宅新房婚事都被迫包辦。 甚至連老父後事也一力承擔,就當于爸爸一家人以為終於塵埃落定時。 于二叔,病倒了。 于媽媽為了苦惱的于爸爸,她決定要站出來幫忙。但這個決定,卻
Thumbnail
外婆一百歲過世了,我在上班時,媽媽傳來了訊息,媽媽說她沒有媽媽了,看著手機螢幕裡的這行字,心裡百感交集,面對媽媽的脆弱,像孩童一樣的用語,我不禁想著,因為我爸不在了,所以這句本是跟爸爸說的話,才會改成向我訴說吧!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母親節的看法,以及對外婆的感謝和祝福。作者讚美了外婆的奉獻精神,並表達了對外婆身體健康的擔憂和希望。文章充滿了對外婆的愛和感激之情。
Thumbnail
公公仙逝後,和婆婆同住已一段時間。婆婆突然身體不適,住院期間引發了作者對婆婆的內疚感和成長。母親分享了她照顧外婆的經歷,讓作者意識到感恩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透過照顧婆婆找到家人之間的連結和情感。 婆婆的疾病引發作者對心結的反省成長,思考家人之間的連結。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